深度洛阳游 第317篇 伯灵翁

索易演义

<p class="ql-block">人类刚开始不会用火,非常怕火,常常被火烧的焦头烂额。人类经过各种尝试后,终于可以灵活自如的用火了,会用火吃烧烤了,会用火取暖了。人类会利用火以后,发现被火烧的附近土地有些硬,而且发红。于是乎,大家就把自己玩的泥巴模型放在火中烧,慢慢地人类第一件工艺品陶出现了,人类制作了各种陶器,包括锅碗等等生活器具,还包括祭祀用的陶鼎。陶有个问题,就是硬度不够,很容易摔坏,表面不光滑。人类就采取了各种办法改进陶器,包括去除土里的杂质、小石头等等,但效果不佳。终于 ,人类做到了把窑温提高到1300℃左右,瓷出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名瓷主要包括宋代五大名窑生产的瓷,它们分别是“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汝瓷。‌‌以紫口铁足为特征的官瓷。以“金丝铁线”开片而闻名的哥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以白瓷为主,胎薄如雪的定瓷。‌‌今天介绍一下神垕古镇产的钧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垕古镇位于中国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这里三面环山,中为盆地,面积49.1平方千米。七里长街贯穿古镇,长街上排列着明清院落、古寨、炮楼及花戏楼等古迹。夏商时期的先民在这里从事冶陶,钧瓷始于唐代,鼎盛于北宋,钧瓷被选为宫廷御用珍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钧瓷主要贡献在于烧制成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中国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含有铜质的釉料经窑变后会形成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等釉色,彼此渗化想,相互交融。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技术闻名。其釉色包含玫瑰紫、海棠红、天蓝等,钧瓷制作工序72道。古镇现有钧瓷企业200余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垕古镇七里长街有座伯灵翁庙,伯灵翁庙也叫窑神庙,是供奉制瓷业的祖师神祇。伯灵翁庙始建于宋代,元代延佑年间及明清多次重修。它是古代制瓷工匠祭祀窑神、祈求烧瓷顺利的场所,兼具宗教与行业组织功能。瓷业离不开土火以及制瓷技术,因此神垕瓷业奉行多神崇拜,伯灵翁庙有三位神袛。主神为中间的土山大王,即舜帝,是制陶业始祖,象征对泥土的掌控,土山大王为司土之神。《竹书纪年》曾有“舜陶于河滨”的记载,传说舜为“陶者之祖”。左边神袛为伯灵仙翁,据说是管瓷制作工艺的神仙,历代神垕制作陶瓷者皆尊他为瓷窑之神。‌‌‌‌传说伯灵仙翁即孙膑,鬼谷子王禅老祖的大弟子,当年随师学艺,以木柴烧炭,为炼丹之需,因此后人尊他为烧窑之祖。也有相关资料记载:“伯灵翁者,晋永和中有寿人耳(东晋永和年间有寿人),名林,游览至此,发现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烧制瓷器,就留了下来,传给当地居民烧窑甄陶之术,匠士们得其法,愈来愈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边神袛为金火圣母,金火圣母乃北宋神垕匠师之女。宋帝夜做一梦,梦到一只红如血艳如霞的花口瓶,把眼睛都看直了。皇帝醒来,急寻此瓶。颍昌府急得团团转。知府来到神垕,命令最出色的匠师,限期烧制,若造不出,满门抄斩。匠师日夜试烧,竭尽所能未能如愿,大限已至,神垕匠师度日如年。匠师之女年方十六,目睹家庭的窘境,决定以身相殉,报答父母之恩。她沐浴更衣,趁人不备跳入窑炉,葬身于熊熊烈火。只见梦中的花口瓶上色彩斑斓,如血如霞,降临人间。皇帝大悦,敕封少女为窑神,赐号“金火圣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 第317篇 伯灵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