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婚”婚姻的另一种模样

泰坦(Titano)

<p class="ql-block">作者:刘伟杰</p><p class="ql-block"> 最近,“干婚”这个新名词在网上悄然流行开来。所谓“干婚”,顾名思义就是挂名婚姻,人前如胶似漆,人后却形同陌路。它强调的只是名义上的婚姻,而非基于感情或共同生活的真实结合。</p><p class="ql-block"> “干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既没有法律的约束,也缺乏情感的纽带。夫妻两人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共同承担家庭开支与责任,但彼此间交流甚少,有事才说两句,没事则互不打扰,宛如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关系更多地只是一种社会和家庭的表象,而非基于爱情或情感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婚姻,无疑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今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巨大,忙于事业,对婚姻问题逐渐变得淡漠。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三十岁左右仍未结婚,便心急如焚,四处托亲戚朋友寻找合适的对象,甚至周末还会去公园的征婚市场寻觅。二十多年前,北京中山公园就有这样的周末征婚市场,且似乎是自发形成的。近年来,我偶然发现沈阳南湖公园也有类似的征婚市场,热闹非凡。那些老人为了儿女的婚姻,精心准备孩子的简历等资料,坐在公园路边相互交流孩子的情况,但成功的几率却并不高。适龄年轻人每天过着家里与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周末好不容易休息,却也不愿出去活动,只是在家刷手机视频,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甚至很难结交到异性。</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年轻人,在谈恋爱和结婚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精力,需要贷款买房买车。刚进入社会时收入较低,难以拿出钱来购置自己的房产和车辆,而结婚又需要一大笔支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不结婚反而能少很多麻烦。然而,长期不结婚又会遭到家人的催促,于是“干婚”这种形式便应运而生,且越来越普遍。最早出现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这些年轻人考虑简单,吃顿饭、领个结婚证,或者不领证,就算完成任务了,也不用举办婚礼,只需在父母面前扮演好夫妻的角色即可。回到家后,两人各过各的,家庭共同支出平均分摊,有时甚至根本不说话,更别提培养感情了,这种形式既不像结婚,也不像离婚,更像是两个陌生人合租。</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一些相亲后闪婚的人,甚至是相爱的两人结婚后也可能变成“干婚”。或者结婚后夫妻感情出现问题却不愿离婚,觉得丢面子。他们结婚后“不装了,摊牌了”,难以忍受对方的不良习惯,而对方又不愿改正,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婚姻生活逐渐走向破裂,变得无话可说,即使坐在一起也会感到尴尬,最终演变成了“干婚”的形式。在外人看来,他们还是一家人,但实际上两人已经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有时为了面子,还得在外面表现得十分亲密。还有许多年轻人感情破裂,但为了孩子不愿离婚,这对孩子的伤害极大。尽管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他们仍会尽力维持着搭伙过日子的状态,互不关心,只是共同抚养孩子。这种形式的“干婚”令人心酸,相爱的人最终变成了陌路,却还要在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干婚”形式的出现,是形势所迫、环境造就的,是人们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虽可理解,但社会并不提倡。婚姻需要夫妻二人共同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朝着共同的方向营造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1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