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5国26天之行(九)——乌斯怀亚

追逐阳光的人

南美这一路全程17飞,不算启程和返程的4飞,在南美几国之间往来也有13飞,12月17日乘坐阿根廷航空的早班AR1878 AEPUSH飞机,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飞往乌斯怀亚。每次飞行,为了抓拍到壮美景色,我都选择悬窗的位置。比较而言,乌斯怀亚的景色是最壮观和绚丽的。 乌斯怀亚以山地地形为主,安第斯山脉贯穿其北部,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在第四季冰川时期,受冰川侵蚀,形成了U形谷、峡湾等冰川地貌,也塑造出了冰川湖河沼泽湿地,海峡周边海域分布着众多大小岛屿,有的是火山岛,有的是大陆岛,岛上植被丰富,是海洋生物和鸟类的栖息地。在山脉和海岸线之间,也有平缓的低地平原,被冰川沉积物和火山灰覆盖。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火地岛省的首府,位于火地岛群岛南端。1520年,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火地岛,因岛上土著篝火得名,火地岛指火地群岛,其附近数百个小岛和石礁在内的群岛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以安第斯山脉余脉为界,东半部约1/3是阿根廷主权,西半部及部分小岛约2/3属于智力领土。 火地岛国家公园是众多旅游者和徒步爱好者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和徒步天堂。乌斯怀亚第一站是游览火地岛国家公园。 我们先乘坐了一小时的蒸汽小火车,这条轨道宽度只有60公分的铁轨建于1910年初,全程25公里,当时用于运送乌斯怀亚监狱里的犯人前往波波河谷,直至火地岛国家公园内进行伐木,砍伐下的木材也用小火车运出,用于建设监狱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战后,贝隆政府于1947年关闭了乌斯怀亚监狱,小火车停运,1949年的一场地震破坏了大部分轨道,1994年,阿根廷为发展旅游业,对铁轨的最后7公里进行维修,用于观光。 临近圣诞节,车站工作人员和游客搞笑合影。 随着一声长鸣,小火车开动了,天气阴了下来,不一会儿开始下起了小雨,窗外还能看到当年囚犯砍伐的遗迹。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仿佛看到当年囚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进行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场景。 小火车在拉马卡雷纳站停下,允许游客下车。此时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大,虽是夏季,阴凉依然刺骨,给人一种苦寒之地的感觉。 停了20分钟后,火车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就要到终点了,天晴了。从上车阴天,中途下雨,到接近终点时的天气变化,好像在播放一部乌斯怀亚流放地的历史短剧,结局是到了1947年,监狱关闭囚犯获得释放,流放生活到此结束。 大巴车在一个标识牌边上的停车场停了下来。 标识牌上显示“这是火地岛国家公园的内拉帕塔亚湾,此地位于阿根廷,国道3号公路在此结束,由此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距离为3079公里,到阿拉斯加的距离为17848公里。”这是阿根廷3号公路的末端,也是泛美公路的最南端。 继续步行几分钟后,拉帕塔亚湾展现在面前。阳光为水面泼洒下灵动的笔触,浅蓝似初融的冰川水,澄澈透亮;深蓝若深海的秘境,神秘深邃;层层叠叠的蓝色相互晕染,与雪山、树林、水中草甸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随光影变换、永不凝固的油画。 从栈道往回走看见一股清流从远山方向过来,是流向内拉帕塔亚湾的吧。 大巴车像移动的观影厅,载着我们继续欣赏火地岛国家公园纪录片,一会儿就到了国家公园内的小邮局。 这个位于火地岛国家公园内的小邮局已经停止营业,只见到了小邮局,未能见到邮局的主人,那位年事已高的老爷爷。 导游讲,山那边就是德雷克海峡,它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由此可见,这个小邮局算是世界尽头的邮局了,难怪很多游客都要从这儿给亲朋好友发明信片。 回到酒店稍作休息后,我们开始游览这座“南美小城”。夕阳给这座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披上一层鎏金薄纱,十分迷人。 从乌斯怀亚港到南极大陆仅800公里,目前它不仅是南极考察的补给站,还是去往南极游轮的停靠港。 清晨,带着冰晶质感的蓝光从南极圈方向倾泻而下,温柔地笼罩着乌斯怀亚。 作为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火地岛首府,在乌斯怀亚还能见到很多重要人物、探险家、历史先驱的雕像以及相关历史的宣传牌。以纪念对当地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宣传牌上标示了阿根廷相关领土的区域,强调阿根廷对这些区域的主权。 以阿根廷国旗颜色呈现的马儿维纳斯岛屿轮廓。意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阿根廷的”。 还在阿根廷邮政和另外一座房子的墙上看到了当年被流放到乌斯怀亚的政治犯、重刑犯的半身像,以纪念他们参与了早期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乌斯怀亚基础设施的发展。 乌斯怀亚留给我的印象是,自然景观奇幻、冷峻,历史变迁曲折、传奇,城市风貌迷人、清新,街头巷尾都透着南美小镇的文艺气息,也是此次南美行程中震撼到我的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