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北山书院:墨香里的时光褶皱

远方

<p class="ql-block">  闽西的山总带着温润的雾气,高陂镇的北山书院便藏在这样朦胧的绿意里。青瓦灰墙浸润着百年岁月。每当晨雾漫过飞檐,推开陈旧木门时,那股裹挟着松烟墨与线装书气息的味道便会轻轻漫出来,像是书院沉沉睡梦中绵长的叹息,又像是在温柔地诉说着跨越时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踏入书院,门前的楹联墨香浓郁醇厚,顿时牵引住目光。“道崇东鲁,秀毓北山”。书法均出自名家高手。简明扼要,含义深远。大门上横批“如云”,更是一语双关。大门两侧,各挂“北山书院”“张胜友文学馆”牌匾。跨过高高的门槛,扑面的不只是干爽的暖意,还有飘来的淡淡墨香,仿若蕴藏着岁月沉淀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墨香,还承载着无数温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展厅,一一拜读张胜友大师的作品。泛黄的书页间,他用细腻的笔触将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中国故事娓娓道来。从乡镇企业的崛起,到科技园区的诞生,在他的笔下,每个看似平凡的变革瞬间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这些文字背后,凝聚着一位文人对这块土地最深沉的热爱,对时代最敏锐的洞察。</p><p class="ql-block"> 真正有幸与张胜友大师面对面,是在2014年闽西文学院的第七届年会暨《百年潮.中国梦》研讨会。彼时的他虽已声名远扬,却丝毫没有大作家的架子。他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创作体验,当时用手机做的笔记,如下:一是发现自己,自己喜欢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国家允许干什么,你能达到什么成功;二是知识的积累,要读经典,古今中外名著,从通读到精读,大量阅读,专业阅读;三是文学是走不了后门的,文学需要安静,不要热闹,经典、传世之作需要静,不受外界干扰,好好读书,好好写作,不需要文学之外的东西;四是语言是有生命的,艺术和文学相通,文学要下苦功夫……至今翻开读来,受益依旧匪浅。</p><p class="ql-block"> 讲座结束后,面对围上来的文学爱好者,他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饭桌上,文友李伯庠拉着我来到大师面前,我怯生生地自我介绍一番,还大胆把诗作递给大师请教。令我感动的是,当我忐忑地将诗作交给他时,并未抱太大期望。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给我发来了短信,对拙作进行指导,鼓励我继续努力!只可惜多年过去了,手机换了几部,回复的内容也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然而,张胜友大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文学造诣上,他的谦逊与包容更深深打动我。 </p><p class="ql-block"> 如今,静静伫立书院,翻阅张胜友大师的作品,我看不到高高在上的俯视,只有平等的对话与真诚的倾听。字里行间流淌的文字,都如同一股清泉,浸润着读者的心灵,也勾起我对这位文学巨匠深深的怀念。他用文字搭建起一座桥梁,让读者得以走进那些平凡却伟大的人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温暖的时光。他教会我们,文学不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心灵的共鸣;写作不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对时代的责任。他用一生的创作实践,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风骨——既有对理想的坚守,又有对现实的担当;既有对文学的虔诚,又有对他人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颗星,虽已陨落,却永远散发着璀璨而温暖的光芒。是的,张胜友大师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滋养着这片土地。他的文字,是时代的镜子,照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他的品格,是文人的标杆,指引着无数后来者在文学道路上砥砺前行。这份怀念,不仅是对一位大师的追思,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愿我们都能以他为榜样,在文字的世界里,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秋风起时,念故人"。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当年执笔的大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时光流转,墨香依旧,而书院就像一位静默的长者,收藏着无数这样的时光褶皱。</p><p class="ql-block"> 高陂北山书院的墨香,那是一种带着温度的文化记忆,是手写文字特有的细腻与真诚,更是闽西这片土地上最温柔的文化胎记。在这个电子屏取代纸张的时代,书院里的墨香愈发显得珍贵,它提醒着我们:有些传承,值得用一生去守护;有些美好,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 愿这缕墨香,超越了笔墨本身,化作了一种精神的图腾,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诉说着永不褪色的故事。如此,谨附诗一首,念胜友——</p><p class="ql-block"> 闽西灵秀育英贤,椽笔如旗卷浩天。</p><p class="ql-block"> 政论淋漓陈国是,辞章酣畅起鸿篇。</p><p class="ql-block"> 墨倾改革心潮涌,情注山河风雅传。</p><p class="ql-block"> 沧海遗珠书院沁,星辰熠熠耀庭前。</p><p class="ql-block"> 张素梅於2025年7月4日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