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4年3月底的一天,在西昌基地工作的二舅突然打来电话,你们有没有兴趣来西昌看看?当然有了!二舅说,我快退休了,你们再不来以后就难得有机会了!正好新疆老妈也在西安,女儿期中考完试有几天假,我们祖孙三代就有了这一次难忘的西昌之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二舅杜芳雄,1933年3月出生,1946年(13岁)参加革命,1947年6月参军,在西北野战军独立一旅。先后参加扶眉、固关、临夏等战役。参加解放青海战役,剿匪建政。1952年赴朝参战。1960年进入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学习(西军电)。毕业留校,任班主任(少校、团长)。1965年,调国防部国防科委政治部组织部工作。1978年4月,任国防科委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81年6月,调任国防科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副政委、纪委书记。他参与领导了五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91年9月,离休,应聘国防科工委历史资料丛书《国防科工委大事记》编辑组组长。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基地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西昌时,正是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的最后准备阶段。1984年4月8日,这颗同步轨道卫星由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晚上卫星定位数据测出,二舅高兴地告诉我,各项数据都好过美、苏同步卫星定位数据。</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火箭在发射塔架上的雄姿,是二舅送给我作纪念的,我保存了四十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发射任务完成后,二舅陪我们参观了指挥大厅,发射塔架,技术中心和光学测控站等设施!</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在指挥大厅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当地有关单位的人员可以在指挥大厅屏幕上观看发射过程,我带女儿在距发射塔两千米的看台上和当地老乡直接看发射全过程。看台上的扩音器与指挥大厅相连,可以听到发射过程中所有对话和指令。</p> <p class="ql-block"> 本人的相机和拍摄技术都不行,从观看平台上拍的发射前,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照片勉强可用!</p> <p class="ql-block"> 二舅陪我们参观了发射场。这是在塔架下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技术车间。发射前火箭和卫星都是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检查测试。按照我国发射卫星“发一备一”双保险的惯例,这里放的是本次任务的备用箭。</p> <p class="ql-block"> 能够近距离和“长征3”合影是一件令人惊喜事。</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山头上是光学测控站,主要设备是一台天文望远镜,直观测定箭星飞行是否正常!</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在观看发射的平台上曾听到一个女声低声问“怎么办?”好像是总指挥答了一句,别急!各工号继续报告观测情况。回家问了二舅什么情况?二舅说,星箭起飞后,大屏幕上突然显示星箭偏离轨道,那位女工程师是专门负责意外状况处置的,如果火箭脱离预设轨道,她启动应急程序,火箭会选择在适当地区自爆!好在总指挥冷静,光学测控及时报告:光学测控正常。几秒钟后星箭跳回正常轨道,原来是无线测控信号受到干扰,造成图像显示异常。</p> <p class="ql-block"> 营区漫步。</p> <p class="ql-block"> 基地和当地农民和睦相处,农田、农舍和基地营房、建筑物交叉并列。没有发射任务的时候,农民扛着农具,牵着牛悠哉悠哉地从塔架下走过,营区附近金黄色的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 西昌市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p><p class="ql-block"> 西昌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最高点螺髻山,海拔4182米,最低点在雅砻江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米。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12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6至9月为雨季。</p><p class="ql-block"> 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元鼎六年设越嶲郡,郡治邛都,清雍正六年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1986年,撤县建市。</p><p class="ql-block"> 西昌街头红军战士和彝族老乡的雕塑是对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 —— 彝海结盟的回顾。</p> <p class="ql-block"> 西昌以一钩弯月作城徽,被称为“月亮城”,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月亮相关的传说,如邛海是月光仙子沐浴之所,每逢农历月中秋夜,仙子便会降临人间在邛海中嬉戏,使得这一天夜晚的月光更明、月色更美,为西昌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夷时,曾在邛海(时称邛池)边写下“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佳句,赞赏邛池的月亮,从那时起,西昌的月亮就开始被文人墨客所关注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西昌是“嫦娥奔月”神话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中秋节发源地和中国人吃月饼习俗的发源地,“月下老人”也诞生于此,这些丰富的月亮文化元素,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月城”的称号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西昌街景。</p> <p class="ql-block"> 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 。邛海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是由于地壳运动,地面断裂形成的构造湖。水域面积约31平方公里,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34米,容积3.2亿立方米。湖水清澈,周边景色迷人。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秋冬大量候鸟来此,如红嘴鸥等。周边湿地生态多样,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为众多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意义重大。</p> 邛海留影。 <p class="ql-block"> 冕宁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盐源,西连九龙、木里,北毗石棉。有汉、彝、藏、回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5%。面积4423平方公里,县辖15个镇、3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公元前111年,西汉在此建立县置,以县东山形如冠冕和有安宁河得名冕宁,沿袭至今。是最早有典籍记载的颛顼出生地,南方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藏彝民族文化走廊上的重要节点,拥有汉族的“屯堡文化”、彝族的传统文化和藏族的藏蕃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女儿在冕宁街头看彝族大妈绘制腊染图案。</p> <p class="ql-block"> 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冕宁县城中东街8号,1965年建馆。馆内保留了当年毛主席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党代表的厅堂布局原貌,陈列有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是凉山州唯一的一座红军长征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遗址位于冕宁县城以北47公里的羊坪山上,包括彝海、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22日,红军先遣部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此以水代酒,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使红军顺利通过百里彝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p> <p class="ql-block"> 彝海原名鱼海子,是高山深水湖泊,湖面形似元宝,因红军长征彝海结盟事件闻名。</p> <p class="ql-block"> 彝海留影。</p> <p class="ql-block"> 树林后面蓝天白云下是玉龙雪山!</p> <p class="ql-block"> 以雪山为背景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会盟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小叶丹(1894-1942),四川冕宁人,彝族果基家支头人,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创建人之一。1935年5月,红军进入凉山彝族地区,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部族武装阻挡。红军严格执行民族纪律,未向彝族同胞开枪,深深感动了彝族首领小叶丹。1935年5月22日,小叶丹与刘伯承在彝海边举行结盟仪式,以水代酒,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刘伯承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旗帜,任命他为支队长。小叶丹派向导为红军带路,使红军顺利走出凉山彝族地区,直达安顺场,为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 从1935年至1941年,小叶丹坚持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小叶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黄联土林位于西昌市南30公里的黄联关镇,是发育在一套冰水冻融泥石流堆积体之上的地貌景观,分布面积约1.3平方公里。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土林”这么一种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约8000万年到一亿年的冰河时期,冰水流动带来杂物形成沙粒砾层,成岩硬化后受新地壳运动影响出现裂口或裂缝。地表水沿裂缝向下渗漏、渗透,日积月累裂口因冲刷而渐渐扩大加深,同时流水作用、重力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等进一步塑造土林形态,最终分裂成一个个土墩、土柱。</p> <p class="ql-block"> 在1.3平方公里景区里,一根根土柱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形状各异:有的似远山古堡,有的如茫茫森林,有的似倚天长剑,有的如奔马啸天,还有的如熊猫憨态可掬,形态栩栩如生。 </p> <p class="ql-block"> 黄联土林留影。</p> <p class="ql-block"> 转眼之间41年过去了,二舅去世也近21年了!这个美篇是对美好往事的回顾,也是对二舅深深的怀念吧!</p><p class="ql-block"> 祭二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小从军披戎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剑火生平岁月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血雨腥风心似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保家卫国志如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玉宇邀月谱新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河布星奏华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往事峥嵘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军魂熠熠耀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