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把青岛比作大叔,因为它更像一位饱经风霜充满魅力的汉子。</p><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时,他默然伫立于海畔,雾霭缭绕如旧手帕蒙面,只露出栈桥伶仃探向海心,仿佛他伸向远方的一缕旧梦。</p> <p class="ql-block"> 青岛的青春印记深深刻在德式建筑群的红瓦绿树之间。那些粗石砌就的洋楼,高耸的钟塔,如同他早年固执的德国口音;教堂钟声沉缓地洒落,惊醒了栖息的鸽群,也仿佛惊醒了时光深处的记忆。他年少时也未必不意气风发过罢?然而风雨终究洗去了棱角,石阶旁苔痕蜿蜒而上,如同岁月的皱纹在墙角无声地攀爬。</p> <p class="ql-block"> 待到中午艳阳高照,他方显出豪爽气度来。酒肆林立之处,大杯啤酒的泡沫如胡须上凝结的白霜,小桌上海鲜的腥气混合着人语喧闹,他慷慨地招呼着南来北往的客人,笑声几乎盖过涛声——原来他胸腔内亦藏纳着海潮般的喧嚣。他周身弥漫的咸腥海风,此时也像他吐纳的烟圈,悠然飘向四方。</p> <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茫里,老城区便显出他筋骨深处的皱纹了。海水浴场边那些褪色了的别墅,窗棂斑驳如老人松动的牙齿,任夕阳涂抹成黯然的金色。海风如他迟缓而温存的絮语,在街巷间逡巡,拂过沉默的老房与安静的小院。他额上深刻的纹路里,刻满了潮涨潮落、帆来船往的故事,但他只让浪花一遍遍拍打岸边礁石,像是不厌其烦拍打着烟袋的手势。</p> <p class="ql-block"> 入夜时分,海滨灯火次第燃起,像他眼波里沉淀的星光。他沉默地坐在暗处,点一支烟,凝望海天相接处。</p><p class="ql-block"> 远方的航标灯明明灭灭,他守候的身影在明暗之间沉浮——那光点,是他曾眺望过无数次的异域故人,抑或只是旧梦燃烧后残留的灰烬?</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整个海湾沉入他臂弯的港湾,咸涩的温柔轻轻托举着浮动的船影。他摊开宽厚的手掌,便收容了所有流浪的星光与疲惫的风。浪花在暗处絮语,如他低声的叹息,如他未曾吐露的衷肠。</p> <p class="ql-block"> 我于是恍然明白:所谓沧桑大叔,原是阅尽千帆后,将风雨化作深沉的温存——所有浪游的船都认得他掌心的温度,所有离散的帆都记得他守望的灯塔;他让海风将苦咸的过往酿成柔情,让礁石把撞击的疼痛吟成歌谣。</p><p class="ql-block"> 他终究静坐于此,健美的体格成为归航者眼中那个永远不变的坐标。</p> <p class="ql-block"> 散文《青岛大叔》,以精妙的拟人化叙事,将城市气质熔铸成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在虚实相生间勾勒出青岛的灵魂图谱。</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晨光、正午、暮色、深夜为时间轴线,赋予城市不同时段的生命韵律——晨雾中的沉默守望,正午的豪爽豁达,暮色里的沧桑沉淀,深夜的温柔包容,形成如交响乐般的节奏层次。</p><p class="ql-block"> 在意象营造上,文章充满诗意的通感美学。德式建筑的“德国口音”、啤酒泡沫的“胡须白霜”、海风的“烟圈”等新奇比喻,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巧妙勾连,让青岛的历史与市井气息具象可感。特别是对老建筑的描写,“窗棂斑驳如老人松动的牙齿”“苔痕如同岁月的皱纹”,既暗含时光的侵蚀,又赋予建筑生命衰老的悲壮美,使城市记忆具象化为可触摸的肌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穿透城市的物理表象,挖掘出其精神内核。青岛不再是冰冷的地理坐标,而是一位“阅尽千帆”的长者,他将历史风雨酿成“深沉的温存”,把礁石撞击的疼痛化作歌谣,以包容的姿态接纳所有漂泊者。</p><p class="ql-block"> 这种对城市精神的提炼,超越了普通游记的写景抒情,抵达人文关怀的深邃境界,让读者在感受青岛魅力的同时,亦能触摸到城市与人心相通的温度。真是一篇洋洋洒洒,飞珠溅玉的动人游记!</p><p class="ql-block">(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薛振齐教授点评)</p> <p class="ql-block"> 这篇《青岛大叔》真的太妙了!把青岛的气质用“饱经风霜的大叔”来具象化,从晨光到深夜,每个时段都写出了不同的“性格面”。</p><p class="ql-block"> 德式建筑的“德国口音”、啤酒泡沫像“胡须白霜”,这些比喻太绝了,一下子就让青岛的历史感和烟火气活了起来。老建筑的斑驳被写成“松动的牙齿”“岁月的皱纹”,既有时光流逝的沧桑,又带着种温柔的生命力,读着就像在看一位有故事的长者,默默守着海湾,把风雨都酿成了包容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的点评也说到了点子上,这确实不只是写景,而是挖透了青岛的“精神内核”——那种阅尽千帆后的沉稳与温情,让每个读到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太动人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曲县李新田老师精彩评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友人樊有良在《铭宴》设宴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石凡昀,山西省河曲县人,山西师大毕业;教育系统工作退休,业余热爱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 2014年主编出版《河曲方言》;民间故事《碓臼墕的传说》入选旅游学院教材;《桃山村的传说》被《晋语》收录;2019年作品《烟奴》荣获第二届“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翠峰赋》获《现代作家》杂志2023年度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