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寻找内心的向往(九)‍——童话小镇俄罗斯民族乡

文慧

<p class="ql-block"><i>图文创作/文慧</i></p><p class="ql-block"><i>美篇号/362500</i></p> <p class="ql-block">当北风裹挟着雪花掠过额尔古纳河,恩和俄罗斯民族乡便披上了银白色的盛装。这座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中绽放着童话般的异域光彩。木刻楞小屋戴着厚厚的雪帽,烟囱里飘出的炊烟在蓝天下画出了柔美的曲线,仿佛托尔斯泰笔下的俄罗斯庄园穿越时空在这里安营扎寨。</p><p class="ql-block">都说恩和的冬天,是西伯利亚寒流与额尔古纳柔情孕育的冰雪童话,是大自然将神奇赐与了每一个热爱生活和旅行的人。</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儿我们从根河出发,又在三河回族乡作短暂停留后,沿着332国道继续一路向西北的恩和方向行驶。三河回族乡到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只有五十公里的路程,一个多小时后的下午三点钟就到达了目地的。在这里我们预定的是一栋木屋别墅,名为大列巴花庄园。</p><p class="ql-block">俄罗斯民族乡实际上就是一个村子,因为是乡政府所在地,又是一个独立的、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所以既是乡也是村。俄罗斯民族乡真的是不负盛名,踏入村口的瞬间,便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一幢幢别具匠心的木刻楞小屋、一栋栋极富特色的俄式建筑让人耳目一新,如若来到了异国他乡一样。</p> <p class="ql-block">进了村口顺路往南,我们找到了即将入驻的大列巴花庄园,迎面而来的主人看起来年轻又漂亮,她热情地帮我们拿着行李进了院子。</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俄式风格的四合院,第一眼就会被爱上。迎面的主建筑是一栋两层小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洁白的院门两侧</span>南北各有一排樟子松木刻楞客房,外带阳台和走廊,正前方是一栋即将竣工的三层纯木色小楼,看得出这是一方静谧的空间。走进客房环顾四周,每一处都透露着典雅与浪漫。暖黄色的房间里配以豆绿色的沙发与鹅黄色的靠枕,强烈的色彩对比彰显时尚。墙面上悬挂着一幅幅充满异域风情的画框,仿佛能让灵魂穿越欧洲大陆,把喧嚣的世界坠入尘埃。客厅的桌子与老榆木椅子相配,桌布和靠枕以尚好的材质搭配优雅的图案和细腻的纹理,与房中景致相得益彰。标准的木床和金黄色的床单,不乏几分古朴与高雅;而窗帘则是用薄薄的碎格棉绸制成,边缘配以淡雅的绿色,彰显生机与活力。客厅的窗帘更加轻薄与透光,既能遮挡外面的世界,室内又不失明亮与通透,边缘还以手工缝制的蕾丝勾勒,每一针、每一线都映射出了主人的品味和用心。冷风透过门缝,窗帘轻轻抖动,让窗外的斜阳爬上了窗棂,与风漏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欲言又止的旧诗,悬在新年的檐角,等待春来。</p><p class="ql-block">暂居在这样的雅居别舍,不由得让人放慢了脚步,沉浸在一派安宁与美好之中。</p> <p class="ql-block">大列巴花庄园</p> <p class="ql-block">迎面的主建筑</p> <p class="ql-block">主建筑侧面</p> <p class="ql-block">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进门处</p> <p class="ql-block">院内靠南面的客房</p> <p class="ql-block">院内靠北面的客房</p> <p class="ql-block">厨房与餐厅</p> <p class="ql-block">大列巴花庄园外景</p> <p class="ql-block">客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客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阳台</p> <p class="ql-block">浴房地面</p> <p class="ql-block">安顿好行李,办理好入住,趁着时间还早,我们背起相机开始在村子里面游览。</p><p class="ql-block">走在恩和的大街上,亦如天光洒落,如诗如画,又仿佛进入了梦中的童话世界。在这片苍茫而寂静的土地上,积雪会唱歌,白桦会画画,每一片雪花都是一首曼妙的旋律,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寒冷都带着甜蜜的味道,让零下五十度的严寒都不曾</span>冻结人心,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永远保持着那份炙热与纯真。</p><p class="ql-block">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方圆不过2.7公里,2600多口人,其中的56%为俄罗斯族人。恩和最早被称为“鞑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蒙古先祖居住地,起源于南宋时期,周边现存10余座蒙古城遗址。19世纪末,沙俄大批淘金者和边民纷纷涌入于此,加之社会动荡的迁徙,逐渐有了俄罗斯人与原住民的融合、通婚等,形成了华俄后裔群体和</span>以俄罗斯族为主的传统村落。恩和地处中俄边境的哈乌尔河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目前,村里保存着90余栋俄式木刻楞民居,是俄罗斯族特色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也是额尔古纳市传统村落保护的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里的绝大数边民为俄罗斯族,木刻楞即成为了其民族特色的重要代表作,建造技艺也被列入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核心工艺包括:20厘米厚的原木体榫卯咬合、60度的人字坡屋顶抗雪设计、蓝白双色的门窗框等。恩和一百多年木刻楞传承至今不走样儿,这要得益于村里代表性传承人李祖庆。二十年前,他放弃了原有工作,专注此艺不放弃,才使这项濒危技艺得以留存与延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俄罗斯族人喜欢制作酸列巴、俄式蛋糕、格瓦斯等,这些他们最喜欢的日常,不仅成为了跨界文化交融的立体档案,也与那些不用铁钉,全靠榫卯咬合的木屋群一起,成为了百年中俄边民情感交融的物证,堪称活着的中俄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恩和至今依然保留着俄罗斯族独特的节庆方式。如:谢肉节是他们告别冬天的节日,会在持续一周的时间里制作象征太阳的薄饼、焚烧稻草玩偶以及狂欢庆祝;每年6月24日会举行桦树节,充分展示他们崇拜大自然的理念,包括装饰桦树、演艺歌舞和野餐等;还有西方的圣诞节、主显节,期间会有占卜、唱圣诞颂歌等民俗活动;而每年的1月13号是俄历新年,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以家庭聚会、祈福、走亲访友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统习俗加以庆祝</span>。其它还有复活节、艺术节等等,都在保留本民族传统的同时进一步融入了原住民族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于网络(鸣谢)</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到了晚上,银河垂落,寒气袭来,木刻楞的窗格里透出了昏黄的灯光,街面上安静的只有我们四个人的脚步和呼吸声。天气越冷能量消耗的越快,也就越觉得饿的慌。侄子说:“赶紧找个地方吃饭吧,不然再晚饭店会不好找的”。到了俄罗斯民族乡,我们最想找的是一家正宗的、可以品尝俄罗斯特色餐和烤串儿的地方,可转了大半天都没见几家饭店在营业。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虽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快就被无边的寂静吞没了,但依然感觉那一定是个有人气儿的地方。</span>于是顺着声音找过去,果然是一家灯火通明、赫然标着“烧烤”字样的饭店,我们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可坐下来一问老板才知道,冬季游客少,食材不好备,所以不做烧烤,只有炒菜。就这样,我们在这里点了几个炒菜,还正巧是弟妹的生日,店家做了一碗长寿面,让我们深感温暖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冬日里,边境的星空格外低垂,仿佛一伸手就能碰到那些俄国祖母讲给孙辈听的古老星辰。吃罢晚饭,我们从热气腾腾的餐馆走出来,冰冷的大街上亮起了路灯,一幢幢木刻楞小屋在暖暖的灯光照耀下格外迷人。</p><p class="ql-block">清漆保留着原木最本真的纹理,让每道年轮都成为天然的装饰;一些用靛蓝和赭石粉刷的外墻,鲜艳得像从童话书里撕下的插页,美的让人沉默、让人想象;屋檐下镂空的雕花,是俄罗斯工匠用刻刀写下的行诗。顺着去往大列巴花庄园的路一直往西走,冷的让人发抖,但依然被光影下的木刻楞和满天的繁星所吸引,三台相机不时地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清脆的快门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里,定格着我们眼中魅力的恩和……</p> <p class="ql-block">回到木刻楞别墅已是晚上八点多钟,院子里的积雪上洒满了灯光,犹如满地的碎钻在寂静中勾勒出了一幅幅流动的梦境。推开房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暖黄色的木刻楞小屋四周映射着鎏金一般光芒,每一根檩条、每一扇窗门仿佛都在低语中讲述着恩和的前世今生和每一个冬夜里的人生图景……</p> <p class="ql-block">一次短暂的恩和之行,让旅行更具色彩;一幢幢五彩盎然的木刻楞诠释着恩和百年不老的时光。当四季风物在边境线上轮回,唯有额尔古纳河始终静静地流淌,将两岸的山光雾霭,雪雨风霜都酿成了浑然的波光。</p><p class="ql-block">恩和,一个边境线上的小镇,居住的虽大多为欧洲人的面孔,但开口即是东北腔,百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多元文化,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或民俗风情,都值得每一位旅游者前来体验和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