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高加索三国游——格鲁吉亚(1)

明明

高加索三国是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的存在,他们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br>三国大体位于大高加索山、亚美尼亚高原-小高加索山、黑海和里海之间,以山地为主,五分之三地区海拔600米以上。尽管这一地区交通如此不变(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但却也是两河-阿拉伯、希腊、波斯、俄罗斯、土耳其等多个文明和列强势力交汇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亦属兵家必争之地。<br> 你耸立在群山之上,你那帐篷似的巍峨的峰巅,闪耀着永远不灭的光芒。 你那隐藏在云后的修道院,宛如在天空中飘荡的诺亚方舟,我多么想走进那云雾中的小室,从此隐居在上帝的身边。——诗人 普希金<br> 对于这三个国家我的知之甚少,最初我也只是知道他们是从前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但是他们现在对我国公民实施了免签政策,拿着护照就可以去了,所以怀揣着好奇心,我们决定去看看他们。 虽然这三个国家对我们都是免签,但是考虑到语言和对他们一无所知,还是决定报名参团方便省事,这是我们的行程路线图,因为不能从亚美尼亚直接去阿塞拜疆(两国不能互通),所以要 先回格鲁吉亚,再飞去阿塞拜疆巴库。 南航已经在这三国都开通了直飞航班,但是都是从乌鲁木齐直飞,所以我们要先去乌鲁木齐再转机,这样也好,免得一直在飞机上无法动弹。原本我们是当天在乌市转机的,可是当天成都的航班取消了,我们必须提前一天到乌市,这样也好,我们又可以去乌鲁木齐探访了。 6月12日午饭后我们踏上了旅途,在家门口先搭公交车再转地铁去天府国际机场。虽然现在成都的出境都在天府机场,但是搭乘地铁还是很方便的。 下午两点我们按时到达了天府国际机场和团队汇合了,我们这个团有三分之二是成都的团员,所以领队也是成都的,领队告诉我们在这三个国家去需要付费的卫生间的费用她全包了,我们不进购物店,如果不买东西也可以不带外币,这就消除了我们对这三个国家不同货币的疑虑,太好了。 很开心与团队汇合即将踏上三个神秘的国土了。 一切顺利直奔乌市。 准时登机。 航班飞越天山山脉。 又见到新疆了,我们于2015年,2016年和2023年三次来到这里(自驾),走遍了新疆90%的地域,三次来过乌市,我们与他有缘,很喜欢新疆。 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于晚上8点到达了乌市,新疆的作息时间比内地晚两个小时,所以这会儿是当地下午下班时间。 今年上半年就看到电视新闻说乌市新机场——天山机场开业了,比起过去的地窝堡机场好太多了,有国际机场的范儿了。 我们2016年6月是先飞到乌市然后自驾北疆的。 乌市北郊机场这边已经大变样了,道路很好四通八达,我们这家酒店也是旅行社安排的。 虽然在飞机上吃了飞机餐,但是在酒店旁边还是想再吃一点,要了两份新疆拌面,比起我们之前吃过的味道好很多。 6月13日我们的预定航班是晚上7点的,所以领队告诉我们下午三点在酒店集合一起去机场。 酒店的早餐很丰盛,想着马上就要吃不到中餐了,所以多吃一点吧。 我们在乌市有大半天时间,之前我们到乌市看过了许多想去的地方,这次就安排去看汗血宝马,前年过来这边没有去成,这次正好了愿。在去古生态园的路上突然看到了我们前年过来这里曾经住过的酒店“凯里亚德”,原来它与看汗血宝马的地方很近,我们上次怎么没有安排时间呢,幸好这次能补掉上次的遗漏。 走进这个大院子没有看到可以进入公园的大门,周围就是高楼,我们询问后才被告知要在楼下上电梯去四楼,带着好奇心情我们来到了四楼。 上了四楼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大片平地,公园在一座小山上面,真是太有创意了,首先看到了售票处,上午过这里来的游客还不算太多。 新疆古生态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始建于2005年,占地近300亩,是文化旅游景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新疆自然博物馆协会成员单位、国家古化石博物馆基地、新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引自) 园内有硅化木、胡杨木、黑铁陨石、草原石人、硅化木、普氏野马、汗血宝马等大量珍稀生态资源,园区还配套有“野马-丝路驿站文化主题酒店”,形成了新疆古生态园“马、画、园、店”四大主题。<br>201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提名新疆古生态园为“上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新疆古生态园不仅是文化旅游主题景区,也是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的基地。(引自) 园区很大有很多看点,中午十二点还有马术表演,我们主要想去看看汗血宝马,所以在进入公园后就直奔马厩了。 我们是第一次在这里看到这么乖的宝马,养在马厩里面的汗血宝马个个都是骏马。 汗血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绿洲,因皮肤较薄,奔跑时可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像“流血”,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马厩里面每一个马的房间外面都挂有铭牌,写明了它的出处。 中国汗血马基地位于新疆古生态园,百匹俊逸神勇的宝马良驹在这里生活、训练,野马集团以此传承弘扬的马文化和马产业开发正在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给马上鞍。 这么漂亮的马真是人见人爱。 马术表演精彩纷呈,有时间到乌市的朋友一定要来这里哦。 古生态园还有自己的博物馆,有商业区,总之园区比较大,我们没有走遍。 侏罗纪时期,整个西域大地银杏类、蕨类植物针叶树茂盛,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在经历了亿万年翻天覆地的地质变迁后,恐龙消失,森林陷落,被埋藏于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或与空气隔绝,树木在地质层中被含硅钙物质所交换替代,逐步变成了今天的木化石。新疆古生态园内的硅化木群不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保护基地,(引自)<br> 新疆古生态园区中部,傲然屹立着3800多棵古胡杨枯木,遒劲沧桑,被新疆各族人民称为“沙漠守护神”。胡杨是新疆荒漠地带唯一耐寒大乔木,根据沙漠的河流来运动迁徙,被称为“会行走的巨人”。胡杨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抗干旱,生命力极其顽强,素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休”的美传。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引自)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许多东西,得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时间太短了,我们要赶回酒店去收拾行囊出发去机场。再次告别乌市。 乌市也有地铁了,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 急急忙忙赶回酒店,只能打包回酒店吃一点,下午三点(相当于内地1点)在大堂集合退房去机场。 我们下午再次来到了乌市天山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在领队的指引下办好了值机、安检、过海关。 一切顺利候机、登机、起飞。 航班准时离开了停机位去往跑道,新机场很漂亮,就是在出境候机区域的接自饮水的地方不好找,一般的机场候机区接水的地方都在通道边,很容易看到很方便,这里藏在角落边。 告别新疆。 美丽的新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可能再来看你。 从乌市去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有大约5个小时,我们是一路向西,所以天黑的晚,到第比利斯是当地时间13日晚上9点多(有4个小时时差),刚刚天黑。 飞机晚餐。 天色渐暗了。 这应该是高加索山脉吧。 快到第比利斯了,飞机在下降了。 我们在13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平安落地下机,当地晚上下雨了。下机过海关入境很丝滑,就是拿行李等了一会儿时间,行李过来的时间没有国内的速度快。 拿上行李与导游汇合了,带我们去乘大巴去酒店,我们的导游是自己同胞,是公司委派在这边工作的。 我们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当地时间晚上10点(以后使用的时间都是当地时间)到达了我们下榻的酒店,这是一家中国公司经营的酒店,房间里面有中国的插座,和一些中文标识。 酒店在这边属于五星级了,很舒适。 6月14日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我们早餐后就开始踏上行程了。 早餐还是以西式为主,吃早餐的客人很多,中国人不太多。 带上行李下楼集合出发。 酒店在城郊,周围没有商业街道,适合团队住宿。 我们后面在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行程就靠这辆大巴车了。 小杨导游告诉我们这天要去高海拔地区,要带上厚衣服在车上,上午出发时天气很好,不冷不热,今天心中最期待的就是去卡兹别克,去寻觅被孤独的星球描述的教堂。 上午十点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打卡点——圣十字修道院,一路上小杨导游给我们介绍的这座教堂的历史和基督教的一些知识。<div>季瓦里修道院(十字修道院)姆茨赫塔最古老的灵魂之所,屹立在两河交汇处的巨石之上,可以俯瞰古城全景和河谷交汇的制高点。“季瓦里”意为十字架,修道院的建筑风格也成十字形,反应了格鲁吉亚人对十字架的膜拜。传说格鲁吉亚的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圣·尼诺在季瓦里修道院立起了十字架,依此基督教开始在外高加索地区传播,所以,这座河谷中央、石墙斑驳的修道院就成为了高加索的精神家园。(引自)<br></div> 来到格鲁吉亚后才发现我们要去看的东西都在山上,不像欧洲教堂在城里面,这座小教堂孤独的立在这座小山上,周围是绿色环绕,风光很美。 格鲁吉亚· 季瓦里修道院 建于公元585年至604年期间的季瓦里(Jvari)修道院又叫十字架教堂,对十字架的膜拜是格鲁吉亚人虔诚的标志,这也反应在教堂名字上(“Jvari”是十字架的意思),修道院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自)<div><br></div> 最初被立在山坡上面的十字架是用葡萄藤制作的。公元四世纪,圣尼诺修女从耶路撒冷来到格鲁吉亚传教,因为缺少十字架,她就用自己的头发将两根葡萄藤绑在一起作为十字架使用,葡萄藤制作的十字架带有自然弯曲度,几个世纪传承下来,就成了格鲁吉亚十字架的独特造型。(引自)<br> 这天有很多人在这里参观,在教堂里面膜拜,我们虽然是过客,但还是非常尊重各种信仰不同的人们,不去妨碍他们。在教堂外面可以看到山下的姆茨赫塔小镇,和清澈的河流,教堂斑驳的外墙也告诉我们它年代久远。 工作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小动物,把它驱赶到山下了。 在古老的建筑外面留影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告别这里我们继续下一个打卡地。 很快我们就下山来到了姆茨赫塔,这里很繁华,游客很多。 从停车场到教堂,要穿过一条卖旅游品的商业街,这里各式各样的商品很多,还有各种好吃的东西。 公元327年,米里安三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姆茨赫塔古城中最著名的生命之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和季瓦里(十字)修道院Jvari Monastery,公元4世纪, 格鲁吉亚的第一座教堂——生命之柱大教堂在姆茨赫塔建成,教堂两度被毁两度重建,现在这座建于1010-1029年,已经是同址上的第三座教堂了,由中世纪的格鲁吉亚建筑师Arsukisdze完成。(引自)<br> 斯维特特斯克维里大教堂(生命支柱大教堂)建于公元11世纪的大教堂,是格鲁吉亚最古老的教堂之一,高度仅次于第比利斯的圣三一教堂,阶梯形的外立面却与其有相似之处。<br><div>生命之柱大教堂 是位于格鲁吉亚旧都 姆茨赫塔古城(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首都)的一座东正教會主教座堂,始建于4世纪,于中世纪重建规模扩大,目前是格鲁吉亚规模第二大东正教教堂,但是在格鲁吉亚人心中地位最重要的,因为内部藏有耶稣受难时的圣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引自)<br></div> 内部有保存相对完好的绘画和浮雕。据说,耶稣的披风(也有说血袍)就安放在教堂下面。石墙破损、壁画残缺、石柱斑驳,装饰并不华丽考究,却更显出信仰的庄严与持重。巨大的石块、拼接完美的拱门、幽暗的交错的宏伟的几何空间中摇曳的温暖烛光。 石教堂的前方,埋藏着“生命之柱”这个名字的由来:<br>《圣经》记载,公元1世纪,耶稣受难时一位罗马帝国的士兵拿走了他的贴身长袍。<br>而在格鲁吉亚传说中,一位名叫伊利奥兹的姆茨赫塔人当时就在耶路撒冷 ,他从罗马士兵手中买下了耶稣的袍子,带回格鲁吉亚,伊利奥兹的妹妹茜多尼亚在触摸到袍子的瞬间,情绪激动,感动而死,人们无法将圣袍从她手中取出,便将她和圣袍一同下葬。<br>4世纪,把基督教带到格鲁吉亚的修女圣尼诺,决定在姆茨赫塔建造格鲁吉亚的第一座教堂,米里安国王因此把教堂命名为Svetitskhoveli,在格鲁吉亚语中,意思是“被赋予生命的木柱”,这就是生命之柱大教堂的由来。(引自)<br> 巨大的耶稣画像俯瞰众生,耶稣颔首微笑:算你懂事<div>被称为圣城的姆茨赫塔,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4世纪瓦赫坦一世国王迁都第比利斯,姆茨赫塔才是格鲁吉亚的首都,虽然迁都了,但两千年来姆茨赫塔一直是格鲁吉亚的宗教中心,历代国王的受洗、加冕、婚礼、葬礼,都在姆茨赫塔举行。因为这里是格鲁吉亚皈依基督教的初始地,圣妮诺修女在这里立起了格鲁吉亚的第一个十字架,姆茨赫塔是格鲁吉亚的精神之都。(引自)<br></div> 在这里有许多信众祈福,有新人们举行典礼。 这个葡萄藤的十字架雕塑也被孩子们当做戏耍的地方。 快乐的孩子们。 我们上午就走了这两个著名的景点,也知道了一些格鲁吉亚的历史。 参观结束登车出发。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吃午餐的餐馆,这是我们在格鲁吉亚的第一天游览在外面吃的午餐,不知道会给我们吃些什么东西。不过餐厅很干净,服务生恨热情。 餐馆的环境也很好,我们坐在外面就餐很舒适。 午餐有生的也有熟食,主食是面包。 吃完了午餐我们继续出发,后面就是要进入山区,去大高加索山里面的卡兹别克山,刚刚出发就遇到堵车了,要耽误时间了。 第一天的下午在这条军事大道上面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天气突变。 下午往山区去,随着海拔升高,景色也不一样了。 中途看到了中国的公司在帮助修路。 随着盘山路来到山区,天气骤变下雨下冰雹,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了, 午餐后已经是三个小时了,我们还没有到目的地。 路过俄格纪念碑时又是大雨,在停车场没有人愿意下车去看这个打卡点,大家议论着回来时再去吧,因为看着那个地方比较高还要走一段路爬上去,所以导游就让师傅直接往卡兹别克走。 在这个山垭口我们堵了近1个小时无法前行。 经过了5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卡兹别克,在大巴车停好后还要换乘小车才能上到山顶去,这时候天气突然好些了,我们看到希望了。 这里距离俄罗斯边境很近了,所以这条公路非常繁忙,进出两国的各式车辆很多。我们在这里等候安排转车,因为之前约好的车的驾驶员在抱怨我们来晚了,不想载我们,后来不知道杨导怎么弄好了,我们终于可以上山了。 在停车场远眺这座建筑,它就是被“孤独的星球”列为封面的格鲁吉亚高加索山里面的“圣三一教堂”。 我们终于又像教堂迈进了一大步,在这个小停车场下车,继续步行大约500米坡路就可以到达这个据说是“世界上离上帝最近的教堂”了。 卡兹别克•圣三一教堂:格鲁吉亚有两处景点上过孤独星球的封面,一是阿纳努力要塞,二就是山顶的圣三一教堂,它被评为世界上离上帝最近的教堂⛪。 晚上7点我们来到这里,某些建筑正在维护,教堂室内面积很小且昏暗不能拍照。 格鲁吉亚卡兹别克圣三一教堂是位于卡兹别克山脉山顶的著名宗教建筑,被公认为“离天堂最近的教堂”,位于格鲁吉亚卡兹别克山脉海拔2170米的山顶,背靠5047米的卡兹别克雪山,四周被高加索山脉环绕,始建于14世纪,为东正教教堂,以13世纪石砌结构为主,小巧而神秘,风大且视野开阔。(引自) 教堂被东正教信徒视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传说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后,被宙斯囚禁于卡兹别克山,而教堂即位于其封印之地。这种宗教象征赋予了教堂神秘而崇高的地位。始建于14世纪,现存建筑为15世纪重建,背靠5000多米的卡兹别克雪山。(引自)<div>普希金《卡兹别克山巅修道院》:“高高耸立在群峰之上,卡兹别克,你帝王般的峰顶,正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你那座云间的修道院,就像浮游在天上的方舟,依稀翱翔在群山之上。遥远的梦寐以求的岸!真想对峡谷说声再见,然后攀上那自由的峰顶!去那儿,藏进云后的密室,我便可以与上帝毗邻!……”<br></div> 这个用石头堆砌的建筑几百年后依然矗立在山顶。 周边小镇斯特潘茨明达充满异域风情,与雪山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人间与天堂”的视觉冲击,站在山巅看小镇,真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离开了卡兹别克我们首先在小镇里面吃晚餐,本来还想着晚餐以后去看看俄格友谊墙,可是到了那里又是小雨,天也黑了,景点也没有灯光,所以只能是放弃了。 这家餐馆蛮好的,吃完饭再次出发去晚上的住宿地古道里。 第一天游览结束了,我们在号称是滑雪胜地的古道里住宿,但是这家酒店位置不好,导致了司机没有选对道路,很不容易在酒店服务生的引导下才停好车,而且客房很小,大家都不满意。 6月15日早餐后我们即将开始第二天的行程了。 格鲁吉亚的流浪狗很多,而且狗耳朵上面带有不同颜色的标牌,告诉路人它的危险程度。 古道里小镇有许多酒店,是高加索山脉的著名的滑雪场,距离第比利斯120公里,每年12月下旬开放,次年4月中旬结束。这里雪质优良,天气状况良好,是游客最喜欢的滑雪场之一。我们就要离开大高加索山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