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博物馆美术馆避暑

老猫咪咪

<p class="ql-block">虽然自己从来没中到过“乐品上海”的优惠券,但闺蜜们还时有中签,这次有一张“500−180”的优惠券,6月17日我们选择在嘉里中心的“醉东”吃龙虾和鲍鱼,吃完饭开车去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参观“贝聿铭:人生如建筑”。</p> <p class="ql-block">传奇建筑师贝聿铭享誉全世界,他所设计的建筑多次在建筑领域得奖,最著名的还是在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一家在上海武夷路住宅的花园里,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从香港到上海,在上海度过了中学时代,早年的多元文化空间体验为他带来启发。</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的护照盖满了各地海关的进入口岸章,跑遍了世界各地,令他致力于跨文化和现代环境中的探索,演绎地方性和历史原型。</p> <p class="ql-block">东方与西方:路思义纪念教堂位于中国台湾台中市东海大学,是贝聿铭1956年至1963年间的第一个独立项目。这座小教堂的设计融合了他东西方的建筑经验,东方元素如北京故宫和古代寺庙的金顶琉璃瓦,西方元素则借鉴了哥特教堂的高耸尖顶和菲利克斯·坎德倡导的薄壳翘曲结构。教堂由四个翘曲的薄壳组成,后一组较高,前一组较低,两组薄壳仅轻微连接。它们共同坐落在一个不规则的六角形基座上,形成了一个约20米高的空间。整个建筑没有一根柱子,光线透过顶部狭长的天窗向天空无限延伸。四片抛物线曲面组合在一起,宛如一座飞翔的雕塑。这座建筑不仅是贝聿铭早期设计的代表作,也是东西方建筑元素完美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藏身于日本京都山间的美秀美术馆,80%建筑隐于地下,展现贝聿铭“与自然共生”的设计哲学。</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晚年作品,完成于2008年,用白色石灰石堆叠的外墙呼应伊斯兰的几何美学,竖立在多哈的海滨,被称为“现代与传统的终极对话”。</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这是贝聿铭设计完未建成的设计图纸</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的收山之作苏州博物馆的模型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当代博物馆七楼平台观看浦东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江边的艺术雕塑吸引了摄影者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它不仅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也挥别了对能源无度攫取的过去。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更是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丰富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老工业与新建筑在夕阳下互相映照</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看过贝聿铭的建筑展更加强了我想去苏州博物馆的念想。6月26日约了孝芳自驾去了苏州。没想到苏州并不止一个博物馆,贝聿铭设计的是在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为了停车方便我导航到了苏州博物馆(西馆)地下停车库,竟然来到位于高新区长江路399号,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的“苏州狮山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很漂亮,有很多现代的新建筑,包括博物馆西馆,停好车先吃饭,找了家“祖母的厨房”,没想到还是西餐,本想吃一碗地道的苏州面条,却吃了顿还算满意的西餐。</p> <p class="ql-block">经服务员指导才知道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坐落于老城区,离西馆直线距离有七公里。我们又驱车半小时左右来到老城区附近的天汇公园地下停车场,还必须坐5元/人的班车才能到达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口处,苏州博物馆包括2006年起开放的新馆和太平天国忠王府古建筑(旧馆)两部分,整个博物馆就像一座小园林。</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以“中而新、苏而新”为理念,将传统园林的白墙灰瓦与现代几何线条结合,片石假山与玻璃天窗形成立体水墨画效果。‌‌‌‌</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把收山之作放在苏州,也是对他年轻时经常来苏州祖父家的怀念,传统的江南园林风格,屋顶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让博物馆内充满了自然光线。</p> <p class="ql-block">馆中还有庭院、水池、石桥,既传统又现代。漫步在新馆庭院中,蓝天、白墙、绿竹、清水,十分惬意;走在石桥上还能看到白墙下用砂石堆砌而成的画,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从这条小路就走进入太平天国忠王府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旧址是太平天国的忠王府,一旧一新的对比好像穿越时空,没想到洪秀全受西方宗教的影响,还有自己的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苏州博物馆(本馆)的出口,太多的游客影响了观博的心情,对展品并没有仔细观摩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隔壁就是拙政园,顺便进去溜达。</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内也是人满为患,跟着人群走啊走,感觉比印象中大,太湖石假山也不多,走累了也就没有了欣赏环境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倒是盆栽荷花吸引了我们,对着荷花拍了不少照片。</p> <p class="ql-block">感觉拙政园少了些苏州园林的特色,还不如我们上海的古猗园更小巧精致。</p> <p class="ql-block">苏州老城区也是商业化严重,我们年轻时印象中的苏州已经消失了。我们又坐班车回到停车场,附近竟发现了一个没人的景点,然后开车回到上海,终于了了我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7月1日我们又借了“乐品上海”的券在正大广场六楼的“锦楼”聚餐,之前已经买好浦东美术馆的《缔造现代》奥赛博物馆的精品展门票,我们是优惠票80元/每人。</p> <p class="ql-block">吃好午饭,走到对面就是浦东美术馆,我也是第一次走进浦东美术馆,这个展是浦东美术馆与奥赛博物馆精诚合作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前身曾经是拿破仑时期的奥赛宫,也曾是为1900年巴黎世博会而建的奥赛火车站,奥赛博物馆只是建在了废弃的火车站里。</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 奥赛博物馆保留了车站的标志性外观,如玻璃屋顶、钢铁拱形大厅和巨大的时钟。这次在上海举办也保留了这些元素。</p> <p class="ql-block">巴黎奥赛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一同被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卢浮宫能看到1841年前的世界艺术瑰宝,而奥赛博物馆所展览的是1841年至1941年间法国艺术的宏大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幅最美的画《斗鸡》两只🐔画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1863年</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罗丹的自雕像</p> <p class="ql-block">《维克多·雨果》罗丹,1897年</p> <p class="ql-block">街角的孩子,孩子的眼神画得特别好</p> <p class="ql-block">埃德家·德加《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1872年</p> <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浴缸中的女子》画面定格女子沐浴后的私密瞬间:斜倚在浴缸中,一手持花,一手托头,天鹅水龙头(德加标志性元素)旁散落书本、梳洗用具,营造慵懒而诗意的日常氛围。</p> <p class="ql-block">三楼的展厅是三幅巨大的女性画像,美丽白嫩的肌肤配上华丽的衣服和优雅的姿态。莫奈《戈迪拜尔夫人》(Madame Gaudibert)1868莫奈早期肖像画巅峰之作,也是其转向风景画前最后的伟大肖像创作。1867年《花园中的女人》沙龙落选后,莫奈陷债务危机,被迫接受勒阿弗尔商人订单谋生。</p> <p class="ql-block">这些巨幅画像都是贵妇人出了高价请画家画,然后挂在自己的城堡或宫殿里,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及财富。</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马奈《埃米尔·左拉》1868年</p> <p class="ql-block">三个雕塑展示了沐浴场景,这个雕塑展现的是少女坐在椅子上擦拭。</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是展示少女在浴缸里洗澡。</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在按摩。</p> <p class="ql-block">《摔跤》</p> <p class="ql-block">高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为邻居画了像,竟然在背面倒着画了自己的肖像,使布展人不得不在墙上挖了一个洞才能展出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自画像:画中的梵高以强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形象和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1889年2月19日梵高登上了开往阿尔勒的火车,他认为这个阳光充沛,充满异国情调之地有艺术商机,另一方面他也相信那里的环境对自己的健康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三楼展示的都是印象派画家,对他们的作品我不是很喜欢,但对他们在点缀不同色彩的颜料后能透视出画面的光与影像效果很佩服,这大概就是称为印象派或超越印象派的所以然吧</p> <p class="ql-block">工业革命和环境污染</p> <p class="ql-block">能看出女子在梳理自己的头发吗?我好像看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井边的女人》保罗·西涅克1892年</p> <p class="ql-block">因为参观的人很多,我也就随意拍了几副画,很多著名的画作前面站满了人,很难拍下满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码头</p> <p class="ql-block">皮埃尔·博纳尔的《梳妆》1914年</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看东方明珠</p> <p class="ql-block">在镜厅</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上了四楼,这里是陈逸飞画展,虽然对他的画很熟,但还是很值得看的。</p> <p class="ql-block">这么近距离看陈逸飞的画作我还是第一次,感觉画得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看到那幅名作《双桥》,但他的这些描写江南古镇小桥河水和当地人的真实生活写照还是画得相当不错的,并不比楼下那些国外画家差。</p> <p class="ql-block">尤其在他去西藏实地体验生活后画的那些描写藏民朴实的真实形象。</p> <p class="ql-block">把它放大,穿在西藏女孩身上的皮袄用西方的油彩颜料刻画到精细逼真,甚至可以看到饱经风霜的凹痕和卷翘的毛皮。</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虽然早逝,但他的画作定会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楼是《红月之后》,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9月30日浦东美术馆与泰特美术馆的最新合作项目,一位</span>来自加纳的艾尔·阿纳祖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第一幕《浪》专为浦东美术馆的特定场域重新设计,呼应着美术馆的滨水建筑及其处于黄浦江优雅弯角的地理位置。这一全新构思的灵感源自阿纳祖所用材料的海上之旅——从加纳到英国、再到中国,回应着上海这座城市繁忙的港口文化。</p> <p class="ql-block">《墙》以中央展厅内一堵从地面直冲天顶的巨大黑墙,为这场叙事画上句号。从正面看,它如同汹涌的波浪;背面则展现出纹理和色彩富有表现力的爆发,唤起释放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件装置作品延续了阿纳祖对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期间交织的相遇历史,以及商品和人员流动的关注。作品中使用的瓶盖源自尼日利亚,它们构成了基于历史中的殖民贸易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的一隅。</p> <p class="ql-block">结束观展后又在正大广场里吃了晚饭出来,站在环形天桥上拍下陆家嘴的夜景视频,然后坐地铁回家。</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和视频除了标明是“网上下载”,其余都是用我的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