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阿坝行记】 在时光褶皱里寻找内心的宁静 第八集(终结篇)“净土阿坝”的代表——莲宝叶则

蓝冬季(行摄博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壤塘阿坝行记”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探秘阿坝秘境:在时光褶皱里寻回内心的宁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一直将与成都平原相邻的阿坝州视为成都人的后花园。这里有令人陶醉的湖泊瀑布、雪山冰川、草原花海、森林峡谷等多种自然景观,以及古城寺庙等人文景观。因为阿坝州(包括甘孜州),成都作为西南特大城市才拥有“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之美誉,也让成都在全国颇具影响力和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成都人“会生活”是出了名的。每到节假日,川A大军就会倾巢出动,“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极不喜欢人头攒动的我,近十年来都会绞尽脑汁地避开热门之地,而选择冷门人少之处。</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的碧波、毕棚沟的雪峰成为热门注脚时,壤塘与阿坝两县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尤其是壤塘县,因为偏僻,成为阿坝州13个市县里我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个五一,为避开人潮,我们选择奔赴这片少有人问津的秘境,却意外邂逅了直击心灵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观音桥附近的公路上,一对前往拉萨的藏民夫妇闯入视野。丈夫三步一伏身叩长头,额头沾满尘土,妻子背负一些简单的行装步行跟着。他们衣着简朴,眼神却澄澈而坚定。在机械化出行普及的时代,这份以身体丈量朝圣之路的虔诚,瞬间击碎了我对"旅行"的固有认知——有人追寻风景,有人追求信仰!</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旅程,卓克基土司官寨的石墙、日斯满巴碉房的木梁、曾克寺的经幡、棒托寺的石刻,都因这场相遇而更添厚重。莲宝叶则的山川壮美,壤巴拉文化的细腻传承,在藏民叩拜的身影里,都化作对纯粹精神世界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这些未曾被过度雕琢的风景,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让我重新审视文化传承的意义,思索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愿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思分八集细细道来,与你共赴这场小众而深刻的精神之旅。</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拍摄设备:</b> 华为手机P50</p><p class="ql-block"> 大疆御2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b>本集文字:</b> 张兴梅 </p><p class="ql-block"> <b>图片/视频:</b>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此文感谢DCH、向往旅行、花瓣雨、叶子、绿道、花儿、风入松云的一路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八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终结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净土阿坝”的代表——莲宝叶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本集文字: 张兴梅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  去了莲宝叶则再来回味,真的是景如其名,美丽而魔幻。</p><p class="ql-block"> 莲宝叶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境内,与青海省交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5月4日,我们一大早从阿坝县城出发,向莲宝叶则驶去。又是一个艳阳天,一路上,高原的蓝天、白云、草地、牛群着实令人迷醉。</p><p class="ql-block"> 行驶了50公里,到了景区门口。我们买了票进了大门后继续行驶,渐渐进入一个宽阔的大峡谷之中。公路蜿蜒上升,两边的山峰渐渐高了,公路边不时出现一个个平静的湖泊,我们把车停在一个叫柏香海的湖泊旁边。</p><p class="ql-block"> 一下车,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顺着公路延伸的方向望去,视野尽头,出现了三D动画电影里才看得到的如魔如幻的景象。辽阔深蓝的天空下,一个个山峰如利剑般直刺蓝天,又如猛兽的獠牙高低错落,山峰之上朵朵莲花般的白云漂浮着,山腰之间,轻薄如纱的云雾缭绕着。这一切在灿烂的阳光下异常清晰,真切得似乎触手可及,又梦幻得仿佛远在天边。此般景象,仿佛随时都可以飞出一个神或者魔或者仙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横屏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  柏香海边立的牌子上的文字告诉我们这里的海子成因与昨天我们在海子山看到的海子成因是一样的,这种地貌叫冰碛地貌。</p><p class="ql-block"> 柏香海边堆着很多大石头,很多人站在石头上拍照。湖水清澈平静,镜子一样倒映着蓝天白云、山峦草坡。与公路相对的山岭中间凹下去,倒映在湖面上,让我想到前不久读的渡边淳一笔下的然别湖,它也是类似的情况,作家比作“宛如嘴唇一样”,他说:是什么样的女人的嘴唇呢?我想只有大自然才有如此大气又不失娇媚的唇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横屏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往里开。山谷有的地方稍宽,有的地方稍窄。现在刚进入五月,平原上早已是到处碧草青青枝繁叶茂的初夏,而高原上的春天还怯怯地犹抱琵琶半遮面。还要过一个多月才能看到满山满谷的青草繁花。</p><p class="ql-block"> 两边山坡上山岭上雪多起来,山峰更显峭拔尖利。有时山路忽然一转,我们全都惊呼起来,一座壁立的巨大山峰兀然眼前,迎面压过来,山峰上白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隔着车窗我们似乎都能感受到凛凛寒气。我们几次停下车来驻足欣赏拍照,山风好大。却见一个人,摩托车停在一边,搬一把帆布折叠椅,坐在悬在路边突出的山石上,翘着二郎腿吸着烟。他也不怕风吹!好一幅悠闲放达的作派,不得不令人佩服。</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柏香海看到的天边幻景始终以不同的角度呈现在视野中。汽车行驶到接近景区尽头,海拔4300多米处,汽车就不能再往上开了,如果还想上去就只能坐观光车了。</p> <p class="ql-block">  景区最高处的观景台海拔是4520米,其实路程并不远,但因为海拔太高,太消耗体力,绝大多数人选择坐车。也有少数勇敢的游人选择步行,他们都拄着拐杖,弓着背,背着行李包,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不过背包上都插着两个氧气瓶。</p><p class="ql-block"> 虽然阳光灿烂,但气温极低,冷风呼呼地刮,迎着风说话都困难。我从来没有觉得身上的羽绒服是那么薄。我们乘观光车上了4520观景台,我兴奋地在标了4520的红色艺术字的大石头前留影纪念,纪念我冒着严重高反的风险坚持到了心仪的世界之巅。</p> <p class="ql-block">  我本有严重的高反,却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几年前我克服了很多阻碍,冒着高反的危险跑到甘孜藏区支教。有时周末跟着王强领队去各个乡村小学视察,有一次就曾到过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之顶,那千山冰封,极目四望惟余莽莽的壮美景观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时刻诱惑着我。</p><p class="ql-block"> 当这次听赵哥说,五一小长假避开人潮高峰,走小众路线,自驾阿坝青藏高原时,我却犹豫了。因为去年我们去游理小璐,我又十分不争气地高反了,那难受的滋味没有高反过的人是理解不了的。我都打算放弃了,可越接近五一,我越感受到祖国壮美山川的呼唤,终于战胜恐惧,做了充分准备后,来了。</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这次登上4520米的高峰,一点感觉也没有,叫我怎能不兴奋。我继续向上走,站在观景台最高的栈道上,几乎就站到了地球的最高处,离蓝天最近的地方,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我,眼前的景色多么恢弘大气啊!最蓝的天飘着最白的云,棱角分明的山峰千姿百态,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山顶白雪熠熠闪光,山间云雾仙气飘飘,对面群山之间的一个小海子扎格尔措完全为冰雪覆盖,宛如一块白玉镶嵌山间。顺着山谷下面的公路望去,我们刚刚走过的地方蓝色的海子一个接着一个,犹如大块大块的蓝宝石。</p> <p class="ql-block">  地球母亲对待我们是多么的慈爱!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保障,还呈现给我们无穷无尽多姿多彩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心归壤塘,精神长旅永不落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b style="font-size:18px;">八集终章)</b></p><p class="ql-block"> 当写完“壤塘阿坝行记”的最后一字,那些在旅途中收集的片段,如经幡般在记忆里翻飞。这趟避开人潮的小众之旅,最终成为一场回归本心的精神跋涉。</p><p class="ql-block"> 在观音桥遇见的朝圣藏民夫妇,他们以身体丈量信仰之路的身影,早已成为我心中不灭的明灯——原来真正的远行,从来不是对目的地的征服,而是在陌生的土地上,与纯粹的灵魂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 穿行于卓克基土司官寨的石巷,触摸日斯满巴碉房斑驳的木梁,凝望曾克寺猎猎作响的经幡,抚摸棒托寺千年不朽的石刻,我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肌理,更是藏地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这些未被商业浪潮裹挟的人文印记,让我懂得,传承的力量,在于对本心的坚守;文明的延续,源于对土地的敬畏。而莲宝叶则的雄浑雪山、壤巴拉文化的细腻风情,则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方式,诠释着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这八集的记录,既是对壤塘阿坝秘境的深情回望,也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度叩问。当我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疲于奔命时,那些未曾被过度雕琢的风景,那些纯粹而坚韧的生命姿态,始终提醒着我们:<b>最深的震撼,不在喧嚣的人群,而在与灵魂对话的瞬间。</b></p><p class="ql-block"> 感谢壤塘与阿坝,以其独有的静谧与厚重,让我们在时光的褶皱里寻回内心的安宁。这场小众之旅虽已结束,但对纯粹精神世界的追寻永不停歇。愿您也能在这些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处,踏上属于自己的精神朝圣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七月四日于鹃城家中</p> <p class="ql-block"><b>  全集完,感谢您的阅读与陪伴。敬请期待我们今后的其它行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