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毕业前夕

咫尺天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昵 称:咫尺天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9383300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的。现在想起来,临近毕业那段就是个躁动的季节,静谧的校园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不少人都在为自己下一步的分配做着这样那样的努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许多年后,我才真实地透视了这一幕。相比之下,也确实有像我这样心无旁骛的主儿,懵懂未脱,还在傻傻地啃着书本,颇有波澜不惊的从容自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所在的学校属地方师范学院,毕业后的流向就是从事教育事业。最好的去向一是留校,二是去市直单位,包括分配至中师任教,其次就是回原籍工作。一般作为学生对母校都有几分感情,留校自然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留校名额肯定是少之又少,也是不公开的,只有党员、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或特别受校系领导青睐的学生才有这种可能。此类学生暗地里较劲掰手腕,最后会升级到老师之间的角力。多少年后同学聚会提起这档往事,当事人之间才“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时除留校外,分配市直单位工作是众多人的追求。因为工作环境好,“入水深”,日后进步的空间大——这也是我工作后才明白的道理。从后来分配的结果看,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早熟。有父母在市上工作的学生,通过努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性较大一点,没直接关系的便找老乡,使出“人投人滚动天地”的浑身解数。相比较前两类去处,绝大多数同学都回到原籍工作,我就是其中之一。临近毕业,还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儿。一天,在一次同学聚餐的场合上,一个男同学突然情绪奔溃,声泪俱下地向一个女同学表露心迹,希望能在毕业前确定关系,惊得对方目瞪口呆,也让在场的同学面面相觑。大家也都明白,这时候再不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没有机会分配到一起工作了。后来,那个女同学在对方强大攻势下,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权衡利弊,两人还真成了眷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许自己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当根葱,对毕业后的去向没有太多的想法,一门心思回县里工作,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记得父亲曾问我毕业后想干啥,我不假思索地说:“不知道能干啥”,遭了父亲一个白眼。人一旦单纯,想法自然简单,也省去了许多纠结,精力也自然就全在学习上了。毕业的季节,我一如既往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从教室到图书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真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萌。毕业前的实习,我在组里一举夺魁,毕业各科考试,我的成绩名列班级前三,因此还当了一次学校的“三好学生”,这可是自己少有的成绩,或许是最后一次全力冲刺的结果,也或许是在别人松懈的时候,自己趁虚而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