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4日清晨,蝉鸣刚在老院的香樟树上响起,我就把外孙叶余恩的游泳圈塞进背包。拉链合上的瞬间,女儿叶慧钊昨晚打电话的声音还在耳边——她和发小汪彩霞早商量好了,要把孩子送到祁门,跟着汪彩霞找的省队退役教练学游泳。这事说来就像老院里那棵葡萄藤,根须早把两家人的日子缠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和汪彩霞的父母在变电站当同事时,办公桌紧挨着,连茶杯碰撞的声响都透着热乎气。那时下了班,父辈们总爱往变电站后的小菜园钻。还有汪益群一家,老锄头翻起的黑土裹着汗味,种出的茄子紫得发亮,能摆满三张办公桌;周末扛着鱼竿去河边,钓上来的鲫鱼在水桶里蹦跶,孩子们就蹲在石板上数鱼鳃,数着数着就把脚丫伸进了水里;到了秋末砍柴,父辈们背着柴火走在山路上,笑声惊飞了松鸦,我们跟在后面捡枯枝,裤脚沾着带野花香的泥土。有年冬天,汪彩霞的父亲砍柴时丢了镰刀,两家人打着手电筒在林子里找了两个钟头,最后在老槐树下发现刀把上还挂着他早上系的红围巾——那些年月啊,日子像变电站的电线一样紧绷,可三家人凑在一起,就着咸菜也能吃出红烧肉的滋味,父辈们用烟火气把情谊夯得比变压器的铁芯还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5年前后,父辈们陆续退休,脱下工装换上了棉布褂子,可两家的热络劲没减分毫。我们仍住在同一个大院,厨房窗户对着窗户,炖排骨的香味能顺着风飘进彼此的饭厅。孩子们也出息了,叶慧钊在江苏泰州的小学生的培训工作,,汪彩霞则在祁门供电公司管着财务,俩姑娘从小就是穿一条裙子的交情。想起她们小时候,叶慧钊扎着歪辫子,王彩霞总爱把塑料花别在头发上,俩人把变电站的旧变压器当“公主城堡”,用粉笔画跳房子,输了的人要帮对方背一周的书包。有次叶慧钊发烧,汪彩霞愣是揣着两个热鸡蛋从家跑到医院,鸡蛋壳焐得发烫,说“吃了鸡蛋病就好”——如今她们都做了母亲,可每次视频还会抢着说当年谁偷藏了对方的橡皮,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叶慧钊从泰州寄来的梅干菜烧肉罐头,汪彩霞总舍不得吃,说要等慧钊回来一起配米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让人暖心的是,这份情谊又在下一代身上发了芽。汪彩霞的小儿子森森和我家外孙叶余恩,虽隔着几百里地,可每次视频都跟刚见过面似的。森森举着游泳奖状晃悠,余恩就把绘画作品贴在镜头前比“谁的奖状更漂亮”。这次送余恩去祁门,叶慧钊特意打包了泰州的麻糕:“爸,让俩孩子多待几天,带他们去牯牛降走走,就像当年咱们跟着父辈砍柴那样,让他们踩踩山里的青苔,摸摸溪水里的鹅卵石。”我知道,她是想让这份从变电站菜园里长出来的情谊,在孩子们心里也扎下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这帮退休的老家伙,常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聊天。聊起当年在变电站值夜班时,谁煮的挂面加了酱油格外香;聊起叶慧钊在泰州参与智能电网项目时,在朋友圈发的凌晨三点的变电站照片;聊起王彩霞上次炖的土鸡汤,特意给每家都送了一碗。阳光透过叶隙落在我们斑白的头发上,像撒了把碎金子。而孩子们呢,他们在不同的城市巡线、检修,把父辈们守护光明的事接着做下去。叶慧钊在泰州遇到技术难题时,汪彩霞会翻出当年老同事记的笔记拍照发过去;汪彩霞的儿子参加游泳比赛,叶慧钊专门录了加油视频,说“跟你妈小时候一样厉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在祁门车站看见汪彩霞时,她正牵着森森往出站口望。俩孩子一见面就跟装了吸铁石似的抱在一起,余恩举着游泳圈喊“森森快看,我带了新装备”,森森则拽着他往停车场跑,说“我妈买了水枪,咱们去泳池打水仗”。汪彩霞递来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里面泡着老家的野菊花茶:“叔您放心,教练每天都给孩子录游泳视频,保准半个月就把余恩教成‘浪里小白龙’。”我看着阳光下打闹的两个小家伙,忽然觉得时光真是神奇——当年父辈们在变电站一起种菜钓鱼的日子,像一粒种子,如今在三代人心里都开了花。这情谊啊,就像高压线上的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却在岁月里滋滋发烫,把两家的日子照得亮堂堂的。</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上午去到祁门收到了小马、彩霞以及他们两个孩子的热情欢迎!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