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撷英(读《明史》之一〇八)生就“弄璋”、堕于“弄獐”的霍维华

平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明史 · 阉党》卷读至《霍维华传》,竟有弃之不舍的微妙感觉,其之“不舍”,并非欣赏褒扬,而是在他身上有太多“奸滑”文人的诡异属性,令人瞠目,发人深省。霍维华的仕宦人生,颇类元初理学大师许衡对唐朝权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灵魂解剖,“奸邪之人,其心险,其术巧。惟险,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谄似恭,其讦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同时也似乎印证了北宋名臣刘挚揭示的政治定律,“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进,则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进,则为残刻之政,以祸天下。则德之与才,治乱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静而重谨,故人难识之,有才者矜强而敏捷,故人多悦之;此历代人主所以多惑于忠邪之际也”。亦正如发生在李林甫身上的一桩糗事,其表兄生子,李林甫手书贺函相庆,却误将古时“生男”之“弄璋”(寓意前程富贵美好)写成不伦不类的“弄獐”,由“美玉”而“野兽”,成为千古笑柄。李林甫如此,尚属才疏学浅,而霍建华却真的将“弄璋”的天资,活成“弄獐”,与牲畜为伍,落下阉党的千古罪名,如此扭曲,却偏偏与他盘桓仕道精于算计的绝顶聪明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霍维华,北直隶(今河北)东光人,字应庚、钟西。东光霍氏一族自山西晋城迁入,与西汉时霍去病、霍光同宗,家传以武学为主。居住在运河畔的霍维华先祖一支,五世祖时,农耕家境趋于富庶,便书香渐开,霍维华的曾祖父霍德行考取贡生,并历任县训导、卫教授等教职。岁隔三世,天资聪颖的霍维华秉承家风,刻苦读书,学业远超其祖,先取秀才、举人,再于万历四十三年荣膺同进士出身。及第之后,年近三十的他外放“除金坛知县”,三年后调任吴江知县,所任皆江南富庶之地。在此期间,他为官清正,任职勤勉,体恤民生,可圈可点者甚多,尤其是丈田均赋役之务实操作,深得民心,“士民望之如神明”。也正因为如此,霍维华万历四十六年奉命入京,留部待用,熹宗即位的天启元年被授职兵科给事中,虽还是七品,但地位却提高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这样的升迁,让霍维华有了更多想法,性情大变或者是露出了真性情,于是便有了他善于投机的第一次精彩亮相。其传有述,“天启元年六月,中官王安当掌司礼监印,辞疾居外邸,冀得温旨即视事”,深受先皇宠信,拥立光宗、熹宗两代新帝,立有大功的王安,面对擢任内廷一号主管、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帝命,为人低调的他,却效仿古贤臣先辞后任的仁义风尚,以身体有病予以“辞让”。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如此显赫的位置,怎会无人惦记,现实中就有,最惦记者,便是深受其提举恩惠的魏忠贤,与熹宗乳娘客氏结盟勾搭的魏忠贤怎能放过这一良机。霍维华也恰于此时从其内弟阉人陆荩臣那里,得知其中内情,加上他本就“与忠贤同郡交好”,同为沧州乡党,身为言官的他,便果断上疏弹劾王安,指责王安有忤帝意,不堪重用。有人说他此举为魏忠贤指使,但我以为更像是他刻意献给魏忠贤的投名状。结果,在他弹劾之后,王安便遭厄运,被魏忠贤“矫旨杀之”。王安一去,魏忠贤如愿以偿,成为内廷头号人物,开始擅权专制七年的丑恶历史,霍维华也因此被认定为外廷大臣投靠魏忠贤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担负监察职责的给事中,霍维华弹劾王安,表面看是在履职,并无不妥,但结合特定时刻背景条件分析,他这样做,并非出以公心,动机不良,事实上为魏忠贤扳倒贤宦王安起到了重要作用,称之“助纣为虐”亦不为过。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与王安关系亲密的东林党官员的强烈反击,内阁首辅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咸恶维华,用年例出为陕西佥事”,力图将霍维华排挤出京师,以削弱魏忠贤势力。而霍维华的同事、刑科右给事中、后被列为阉党的孙杰则上疏为霍维华辩解,言“维华三月兵垣无过失,一燝、嘉谟仰王安鼻息,故摈于外”,魏忠贤见疏大喜,立即组织围攻刘一燝和周嘉谟,刘周二人面对“接纳王安”的明确指控,虽连疏自辨,亦难抵压力,只得自请解职,魏忠贤乘势顺水推舟,将刘、周二人以“致世”为名挤出朝廷。霍维华因此没有外放任职,可其父的突然离世,却使他不得不“守制”还乡奉孝。</p><p class="ql-block"> 时至天启四年,经过三年经营,魏忠贤羽翼丰满,“朝事大变”,便“传旨令”召回霍建华,官复原职,虽还是给事中,却从兵科调至刑科。“诸为赵南星(吏部尚书,东林党领军人物之一)斥者,竞起用事”。霍维华从此彻底地“站队”魏忠贤,“益锐意攻东林”,回归不久,即上呈数千言奏章,矛头直指执掌朝廷的东林党核心成员。据《明熹宗实录卷五十八》记载,其疏以“顷者邪臣假借题目,诬蔑宫庭,亏损圣德”为主旨,追论三朝更替时的“梃击”、“红丸”、“移宫”三大疑案,指责东林党人标榜门户,结党营私,陷害正直,以达一党私利,“痛诋刘一燝、韩爌、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宷、杨涟、左光斗”等参与“三案”办理的东林党官员,同时为因“三案”而受东林党打压的官员如“范济世、王志道、汪庆百、刘廷元、徐景濂、郭如楚、张捷、唐嗣美、岳骏声、曾道唯”等称善点赞,而这些人后来都和霍维华一样被列入阉党名单,受到清算。在这道奏疏中,霍维华还有提请修改《明光宗实录》等其他事宜。奏疏天启五年四月十一日呈送,次日一早便有皇帝圣旨下发,熹宗朱由校对霍维华奏疏给出“一字不差”的肯定评价。有人说,这是魏忠贤矫诏,但从字面看,如此直白的诏语,似乎更符合“木匠皇帝”朱由校“理工男”式思维特征。事实上,根据《熹宗实录》记载,朱由校对待政事,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仅霍维华上疏当月,朱由校就“视朝”、出席“文华殿讲读”十次以上,亦可证明,此时的熹宗可能心存旁骛,但绝非荒政躺平。在肯定霍维华所言的同时,熹宗依据奏疏指控,发起了全面清理东林党人的政治斗争。于是便有《明史》所言之“忠贤立传旨削一燝等五人籍,逮之寀,免李可灼戍,擢济世巡抚,至道等京卿,嗣美以下悉起用”之类人事动荡发生,“三案”定论随之颠覆,阉党对东林党的政治倾轧就此如火如荼展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过程不难看出,霍维华的奏疏在由此爆发的残酷党争中,如同燃爆炸雷的引信,但真正的主宰,始终是专制皇权的人格代表熹宗皇帝,就连魏忠贤及阉党一众,也只不过是被皇帝驱使的走卒而已。人常言,明朝没有秉权孱弱的昏君,就连“木匠皇帝”朱由校也不能例外。既然受到赏识,发挥了作用,霍维华的仕途便一路开挂,天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年冬,擢太仆少卿,明年擢本寺卿,寻擢兵部右侍郎,署部事”。“七年,延绥奏捷,进右都御史,荫子锦衣千户。宁锦叙功,进兵部尚书,视侍郎事,荫子如之。俄叙三殿功,加太子太保”。凭心而论,官做到这个份儿上,其中自然有霍维华能力和努力的内在原因,但也少不了权倾当朝的魏忠贤的扶持助力。但有意思的是,很多迹象表明,霍维华和魏忠贤却并未形成沆瀣一气的死党关系,至多只是气味相投、相互利用的利益伙伴。霍维华虽然表面上对魏忠贤毕恭毕敬,“每陈奏,必颂忠贤”,但真正涉及具体事务,他并没有丧失自我,唯魏忠贤马头是瞻。《明史·霍维华传》记载了这样一种情况,霍维华“</span>寻言,总督张我续宜罪,尚书赵彦宜去,御史方震孺不宜逮,韩敬宜复官,汤宾尹宜雪,忤忠贤意,传旨谯责之”。提及之人,形态各异,川贵总督张我续处置“奢安之乱”,怠战消极,贻误战机且侵贪军费,霍维华认为应予治罪,可他已投靠阉党,受魏忠贤庇护;兵部尚书赵彦,战功卓著,因附和杨涟弹劾魏忠贤,为魏忠贤忌恨,而霍维华则因言官弹劾赵彦放任部下杀良冒功、放纵儿子招摇惹事等,暗合魏忠贤去除赵彦的心愿;至于认为弹劾魏忠贤和客氏乱政,被坐以贪赃,拟处绞刑的御使方震儒,霍维华坚持不应绳之以刑,则明显与魏忠贤相左;而曾经轰动一时的“四万两白银贿得状元郎”传说的当事人、万历三十八年状元韩敬和受牵扯的考官汤宾尹,前朝旧案,与党争无关,霍维华提出不同意见,虽在情理之中,但也与魏忠贤意愿相违。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霍维华与魏忠贤并无足够多的政治一致性,魏忠贤对此亦颇有不满,睚眦必报,一再以圣旨名义“谯责”霍维华,也充分说明他们之间并没有休戚与共那样“铁”,借对方所长为己所用,各怀心思,貌合神离,才是他们彼此关系的真实形态。而这样的组合,绝不可能长久,一旦触及任何一方底线,破裂就是必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肯定的是,霍维华不是一个纯正的君子,总是在苟且中寻找钻营取巧的机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天启五年五月,熹宗在西苑乘舟嬉戏,遇风浪落水染疾,留下病根,久治不愈,一直违律结交近侍,“宫禁事皆预知”的霍维华得知内情后,便四方搜寻治疾良药,觅得“仙方”“灵露饮”,进呈皇上。“帝初甚甘之,已渐厌。及得疾,体肿”。而所谓“灵露饮”,实际上就是用银质器皿蒸馏得来的“米汤”,根本不具特殊医疗功效,初饮尚有甜爽口感,喝的多了便索然无味。也该霍维华时运不济,他进呈“仙方”的时间偏与熹宗病情加重过程重叠,熹宗“体肿”病重,他自然难脱干系。直至今日,不少史学者还都把他进献的“灵露饮”作为熹宗病故的重要疑因之一。好在当时的掌权者包括继任的崇祯皇帝、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并没有深究霍维华,可见所谓“仙方”灵露饮与熹宗之死并无直接关联。但这件事的发生,却让魏忠贤对霍维华恨之入骨,“颇以咎维华”。彼时,举朝上下,在意熹宗生死,首屈一指当属魏忠贤,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得到和拥有的一切,都是熹宗给的,离开了熹宗,自己什么都不是。因此,他再怎么对待霍维华,都情有可原,可以理解。而对于霍维华,这可就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刃,“甚惧”的他,“虑有后患”,<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于自保,“欲先自贰于忠贤”,因此便有意公开有违魏忠贤,“力辞宁、锦恩命,让功袁崇焕,乞以己荫授之”,刻意摆出一副与魏忠贤对立架势,“忠贤觉其意,降旨颇厉”。就是这一番半真半假的割裂,让霍维华再次摘得先机,躲过了一场大劫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熹宗病重身亡,崇祯即位,不及一年,即陡起打击阉党的政治风暴,“忠贤败”,“附珰者多罢去”,而名列“阉党”的霍维华却因前番铺垫,尤其是主动而积极地跻身攻击魏忠贤战阵,以与魏忠贤有“贰”的人设赢得安然“自如”,照样“以兵部尚书协理戎政“。但好景不长,重返朝廷、曾深受其害的东林党人,却没有放过他。崇祯元年,“辽东</span>督师王之臣免,代者袁崇焕未至”,霍维华欲避党争锋芒,便借机“谋行边自固”,新帝朱由检答应了他的请求,可看不下去的给事中颜继祖却上疏极论霍维华为人恶劣,言“维华狡人也,珰炽则借珰,珰败则攻珰。击杨、左者,维华也。杨、左逮,而阳为救者,亦维华也。以一给事中,三年躐至尚书,无敘不及,有赉必加,即维华亦难以自觧”,以事实勾勒的人格素描跃然纸上,入目三分”,崇祯“乃寝前命”。“顷之,言者踵至,维华乃引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崇祯二年,消灭阉党进入清算环节,霍维华被定为“逆案四等,遣戍徐州”,可此刻的他虽受责罚但“气势犹盛”,依然在捕捉东山再起的可能机会。崇祯七年,徐州治下骆马湖淤塞,霍维华以为可通过治理骆马湖水害“叙功复职”,便向治河尚书刘荣嗣献策,“请自宿迁抵徐州,穿渠二百馀里,引黄河水通漕”。刘荣嗣采纳他的建议,“费金钱五十馀万”,结果“工不成”,刘荣嗣“下狱论死”,霍维华亦就此断了余烬复燃的念想。两年后“丙子之变”,边事危急,“都御史唐世济荐维华边才”,仅仅是推荐,唐世济便因此遭“下狱遣戍”的严厉处罚,得此消息,霍维华更是万念俱灰,次年正月即在戍地郁愤而终。然而,与他的名声直接有关的后续,并没有因为他的离世而终结。北京覆灭,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权臣马士英和阉党骨干阮大铖得势之后,便主导推行“翻逆案”,为阉党中骨干官员平反,吏部尚书张捷“重叙三朝旧事,力称维华等忠”,霍维华被列入“赠荫祭葬谥全者”的第一等第,虽是南明,但也终究是朱氏政权给予的一种荣誉性补偿。 </p><p class="ql-block"> 观其一生,霍维华无疑是一个智者,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洞察力,采取行动的精准和高效,从“术”的角度看,皆可谓之“上佳”;但从社会评判的层面分析,他的作为却并无多少正面价值可言,从其任职金坛、吴江知县的表现看,他大可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青史留名的好官,可他偏偏在进京之后,像一个急于“赚快钱”的投机商,将攀附魏忠贤作为快速“致富”的“风口”,进而将“弄璋”的底子污化成“弄獐”的人生,与魏忠贤一起被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想,这样的结局,绝不是霍维华想要的。问题出在哪儿?用现在一种流行的表达,就是他人生的底层逻辑出了错讹,是他的动机偏离了“善德”和“正道”,结果自然就如庄子所言,“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钻营了一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困于用“术”的“中人”(实际上连“中人”都不如),而绝不会成为施行“大道”的君子和“上人”。在如此严峻的前车之鉴面前,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真的不可掉以轻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7.03.于淮水之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