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国“缅甸”(11)——古彪基、提罗明洛佛塔、依洛瓦底河

大眼阿奇看世界

从雪丝宫佛塔出来,行车大概15分钟,就来到另一佛塔——古彪基佛塔。<br>  Wetkyl-in Gubyaukgyi大概建于13世纪,是一个回廊上有精美珍贵壁画的佛塔,这些壁画主要是赞颂佛祖五百五十轮回的动人事迹。<br><br> 来到缅甸看了那么多金色的佛塔,阿奇似乎已经习惯了金黄色的辉煌,而古彪基却让阿奇看到那种古老的时代感,那有如吴哥女王宫粉红沙岩的颜色,怦然间让阿奇加快了脚步。 古彪基基本上是用红色的砖垒砌而就,由于年代久远,岁月将痕迹不经意地落于佛塔之上,残缺中突增了沧桑感。 佛塔内的壁画禁止拍摄,内部是通过这些窗进行采光。 佛塔前通道旁的一侧地面上铺放着许多沙画,再次看到令阿奇心动的画面,另外还有大象的图案,此后在蒲甘的许多佛塔外都见到售卖沙画的,大多是以这种意境的化缘背影为题,只是在色彩和构图以及画功上稍有差异,间或还有其它的与佛教有关的图案。 这幅沙画上的几位女子婀娜而妩媚,形态各异,只是不知道表达什么意思! 这位是卖小挂钟的老板,这种钟是一面纯铜的钟形金属板,上面雕琢着图案,用木头轻轻敲击,声音清脆而纯静。 时间只给安排了半个多小时, 回首间再次按下快门,留下一张有着尖尖塔顶的古彪基佛塔。 上车、下车,大概二十多分钟,提罗明洛塔就在眼前了,阿奇已经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受着拥有“四百万佛塔之城”美称的蒲甘,佛塔与佛塔间相距那么近,时间却是那么有限,让阿奇无暇细细体会,真心渴望一场自由的行走!<br>  提罗明洛塔(Hti-lo-min-lo Temple),相对古彪基佛塔明显要高大,它的佛塔比古彪基多上两三层,它的顶部很像是倒扣的高脚杯,也是用红色方砖垒砌而成,门楣与古彪基图形结构很是相似。 通过一个院门,院门建成一个门楼状,门楼的通道一侧立着一排带着抽屉的柜子,这是提供给游客放置鞋子用的,阿奇的拖鞋放在了12号抽屉中,这是在缅甸参观所有佛教地里唯一有这种设置的。通过院门向里是一个三、四十米的通道,通道两侧是一些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小摊位, 这个圆柱形的空筒好像是装画卷用的。 这些悬挂着的是纯铜制作的风铃。 这个小挂钟是阿奇很心怡的东西,只是当时没想好回家放在哪里,只好依依不舍地放弃了。 佛塔的采光全靠这些拱形门了。<div>  走在佛塔的回廊里,总是有一种让阿奇时空混淆的感觉,没有现代人的电灯与窗口,幽幽的光线让阿奇的脚步变得轻柔,呼吸变得紧迫,一个人走在这种幽暗中,觉得身边似乎还有人同行,内心是平静的,就在转角处,或许还会有新的发现。<br></div> 一束从外面射入的光,轻柔而宁静,阿奇紧走几步走出幽暗,走进这束光线中,望向光束照射的墙面的凹陷处。 一尊金色的佛像安祥地在这里等着阿奇,转弯处,幽暗中那陪伴在阿奇左右的是佛祖的目光。 沿着回廊,阿奇在佛祖目光的庇佑下轻步移形,不觉中已回到了入口处。 提罗明洛佛塔的外观有着精美的雕刻,吸引了我们这一行女人们一阵狂秀,现代的装束与古老的佛塔和谐地撞击着。好几个镜头都对着阿奇,此时此刻的阿奇很有做明星的感觉! 阿奇更想在镜头中留下这些古老的沧桑! 离开提罗明洛佛塔,已经过了午餐时间,吴导招呼无们这些意犹未尽的女人们找个地方补充体力去!<br>  在缅甸的一些地方经常会看到门前、江边会摆放一大排的缸,不太明白什么意思,回来在网上也没有查到,只是有地方解释有聚宝盆、辟邪、防火等意思,不知缅甸是什么意思? 这家餐厅座落在一片雨林中,沿着地面放置的大缸,在高大的热带树林中走过,一个精致的餐厅迎候着我们。 餐厅为我们预留了一个长长的桌子,餐具整齐地排放在那里,长桌的尽头是餐厅敞开式窗口,可以看到缅甸人民的母亲河——依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原称Irrawaddy,现称Ayeyarwady),缅甸第一大河,长2,170公里,缅甸人民的母亲河!作为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伊洛瓦底江流域分属亚热带和热带雨林气候带。 中午12点半多了,我们在依洛瓦底江边无限惬意地把肚子装满美食,将心里溢满期待,期待下一站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