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十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虚拟的恋人</b></p><p class="ql-block">在繁华都市的一隅,贾正刚坐在昏暗的客厅里,目光呆滞地盯着电视屏幕,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他的妻子怒气冲冲地推门而入,脸上写满了愤怒与疑惑,劈头盖脸地质问:“贾正刚,咱们家那20万元哪里去了?你为什么一声不吭把钱给取走了?”妻子刚从银行回来,原本打算取出存折里的50万元借给弟弟买房结婚,却发现卡里只剩下了30万元。她心头一惊,让工作人员查流水,这才得知那20万元竟转到了丈夫贾正刚的卡里。</p><p class="ql-block">妻子气得脸色铁青,这可是早就跟贾正刚说好了的,这50万元是要借给弟弟用于买房结婚的,还特意交代他别动这笔钱。可他却连招呼都不打,就把钱给转走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这么一大笔钱,他转走之前居然连个商量也没有,想到这里,妻子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怒气冲冲地回家质问起了贾正刚。</p><p class="ql-block">面对妻子的质问,贾正刚支支吾吾地说:“钱……那些钱啊,我借给了一个朋友,我这几天就会去找他要回来。”女人的直觉是敏锐的,妻子看着贾正刚那闪烁其词的模样,心里咯噔一下,就知道他肯定在说谎。于是她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贾正刚讲清楚这个钱到底是借给了哪个朋友,还要求他当面去把钱要回来。</p><p class="ql-block">在妻子的紧逼之下,贾正刚无奈,只得将实情和盘托出。</p><p class="ql-block">原来,贾正刚在一家公司做产品销售,平时应酬较多,一次在与朋友在酒吧喝酒时,认识了在酒吧做酒水销售的苗艳。这个苗艳年方二十出头,青春靓丽、明眸皓齿,如一朵盛开的娇艳花朵,深深地吸引着中年男人贾正刚,让年近四十的贾正刚神魂颠倒。之后,贾正刚便加了苗艳的微信,想尽各种办法去勾引她,可苗艳似乎对贾正刚并没有兴趣,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事情一概不予理会。</p><p class="ql-block">正当贾正刚为此苦恼时,但突然有天“苗艳”却用另一个微信号添加他为好友。贾正刚欣喜若狂,立刻同意了好友申请,然后便愉快地聊了起来。此后"苗艳"以母亲住院、房租拖欠等理由陆续向他借款,贾正刚心想,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与财力,对苗艳的借钱要求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短短几周时间,他不仅掏空了自己的小金库,还偷偷从妻子的银行卡里取出了20万元,陆续借给了苗艳。贾正刚满心以为,自己的慷慨大方能够换来苗艳的真情,可万万没想到,苗艳始终对他若即若离,不给他更进一步的机会。妻子听完贾正刚的叙述,认定丈夫有了婚外情,心中的怒火瞬间转化为悲痛,她哭着对贾正刚说:“今天你要是不把这20万元钱给我要回来,我跟你没完!”贾正刚怯怯地回答:“我也有一段时间找不到苗艳了,她好像失联了。”贾正刚未曾想到,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正悄然向他袭来。妻子听后,只觉得头脑一热,差点被气晕过去,这明摆着就是诈骗啊!她二话不说,当即拉着贾正刚跑去派出所报案。</p><p class="ql-block">来到派出所,妻子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值班的民警,要求告苗艳诈骗。民警通过贾正刚提供的信息,很快找到了苗艳,并通知她到派出所来协助调查。然而,苗艳在电话里却坚称自己从来没有诈骗过贾正刚,也没有收过他给的20万元钱,还表示可以立即过来与贾正刚对质。</p><p class="ql-block">苗艳来到派出所,贾正刚妻子见了她,立刻破口大骂,说她是个不要脸的贱人,勾引人家的老公,还要求她立马还钱。苗艳却委屈地辩解道:“我什么时候勾引你老公、诈骗你家的钱了?”贾正刚一听,反应了过来,赶紧拿出手机,打开微信,质问苗艳:“这难道不是你吗?在事实面前你还想抵赖!”</p><p class="ql-block">苗艳看了看微信头像,确定那不是自己的微信,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微信号根本就不是我的。”原来,苗艳在酒吧做酒水促销工作时,为了方便与客户联系,公司为她注册了工作微信,当时确实有加贾正刚的微信。但自从离职后,她就将工作手机还给了公司,而她的私人微信从未添加过贾正刚。</p><p class="ql-block">民警问苗艳:“当时你的工作微信除了你在用之外,还有没有人会使用呢?这个冒充你的人,应该是既了解你,也认识贾正刚,否则不可能轻易冒充你去添加贾正刚的微信,而不引起他的怀疑。所以,你再仔细想想,你身边有没有符合这个条件的人。”</p><p class="ql-block">苗艳思考了一会儿,说她在酒吧工作时,曾与同事肖仁相恋,恋爱期间,她将工作微信交给肖仁帮忙与客户联系,增进感情。期间,肖仁还质问过她,贾正刚到底是谁,两人还为此吵过好多次。后来因为感情不和,她与肖仁分手了。</p><p class="ql-block">民警听后,让贾正刚夫妇和苗艳先回去,说他们要去调查这个人。回去的路上,贾正刚心里充满了羞愧和自责,不敢抬头看妻子一眼。</p><p class="ql-block">贾正刚和妻子是同乡,高中毕业后就到城里打工。由于学历不高,贾正刚只能到公司当业务员,而妻子则进了工厂,当了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经过十来年的打拼,贾正刚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一家人也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孩子也上了城里的学校。在外人看来,贾正刚也算是底层逆袭的优秀代表。</p><p class="ql-block">然而,这几年贾正刚的生意越做越好,手里有了些积蓄后,他便开始频繁地跟着一帮狐朋狗友出入酒吧、胡吃海喝。在酒吧里,他结识了美丽动人的苗艳,心里便想入非非,渴望与苗艳发展成红颜知己,对苗艳借钱的要求来者不拒,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如今落得这般田地,贾正刚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p><p class="ql-block">几天后,民警通知贾正刚夫妇去派出所,说案件已经侦破,需要他们去做笔录。原来,诈骗贾正刚的人就是苗艳所说的肖仁。肖仁在与苗艳谈恋爱时,使用她的工作微信,发现贾正刚对苗艳颇有意思,说话还挺暧昧,于是恨上了贾正刚,对他多留了一个心眼。</p><p class="ql-block">与苗艳分手后,肖仁认为就是贾正刚这样的坏男人勾走了苗艳的心,决定报复贾正刚。于是,他重新注册了一个微信号,用苗艳的相片做头像,谎称自己是苗艳,说因为换了新工作,原来的微信号不用了,以后便用这个微信联系。没想到,贾正刚很快便通过了认证申请,并立即给这个假“苗艳”发去了520元的红包,还说了一大堆肉麻的情话。</p><p class="ql-block">肖仁见贾正刚出手如此大方,说话也没羞没臊,便决定继续修理他。他通过学习网上骗人的话术,开始编造自己发生交通事故、要赔钱、家人生病等各种理由,持续不断地向贾正刚要钱,而且理由越来越充分,要钱的力度也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贾正刚一门心思放在假“苗艳”身上,满心以为能早日得到美人芳心,对假“苗艳”的借钱要求来者不拒。就这样,肖仁很快便从贾正刚那里骗到了20万元。然而,他害怕再骗下去会被发现,加上贾正刚天天催着见面,担心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便谎称自己要回老家结婚了,借的钱迟点再还 ,与贾振刚失联。</p><p class="ql-block">直到妻子发现贾正刚的秘密,夫妻俩报警,肖仁才被抓,案件水落石出。很快,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检察院起诉,检察院以肖仁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了公诉。</p><p class="ql-block">法院审理时,肖仁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但他提出,不应该将骗来的20万元钱退还给贾正刚。他认为,贾正刚之所以被骗,完全是因为他对苗艳有非分之想。作为一名有妇之夫,在婚姻之外寻求所谓的红颜知己是要犯重婚罪的,如果再把钱还给像贾正刚这种人,无异于是鼓励这种歪风邪气。</p><p class="ql-block">那么,肖仁所说的理由在法律上是否成立呢?根据《民法典》第1173条规定,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即如果受害人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也就是可以少赔一点钱。然而,本案中的20万元并不属于赔偿款,而是刑事案件中的赃款。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因此,对于赃款,不管受害人是否有过错,都应当一律追缴,不存在肖仁所说的因贾正刚有过错就可以不返还20万元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肖仁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同时责令肖仁退赔给贾正刚20万元。</p><p class="ql-block">虽说法院判令肖仁退赔给贾正刚20万元钱,但肖仁诈骗的钱早已被挥霍一空,根本无力退赔。贾正刚这20万元实际上等于是打了个水漂。</p><p class="ql-block">收到判决后,贾正刚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主动帮妻子干起了家务。妻子见贾正刚有如此表现,心气也顺了不少,对他说:“钱被骗了还可以再赚,可家要是散了一切可就都没了。”贾正刚真诚地向妻子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去沾花惹草,要踏踏实实地跟妻子过日子。</p><p class="ql-block">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网络上,眼睛见到的也不一定为实。贾正刚以为自己与美丽的苗艳谈情说爱,结果这一切都是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科技所使的障眼法。</p><p class="ql-block">然而,贾正刚被骗的根本原因还是内心的贪念和对法律的漠视。他为了婚外情,不惜挪用妻子的钱财,甚至无视法律的存在。可见,无论网络科技如何发达,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准则才是最有效的防范手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