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光禄坊是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西晋末年,以宋代光禄大夫程师孟的吟诗遗迹得名,现为融合历史建筑、摩崖石刻与名人故居的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原名闽山坊或玉尺山巷,属福州“三山藏”之一。其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宋嘉祐七年(1062年)金紫光禄大夫方寘获御赐坊名;二是熙宁元年(1068年)福州知州程师孟在法祥寺(后称保福寺)吟诗,僧人题刻“光禄吟台”于石上,遂改坊名。现存宋代摩崖题刻为重要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 核心景观:以光禄吟台为中心,保留明清建筑风格,包括刘家大院(省级文保单位)、黄任故居等,青石板路、高墙窄巷体现传统坊巷格局。</p> <p class="ql-block"> 光禄吟台:宋代摩崖题刻核心景观,1961年列入福州市文保单位,曾为程师孟、林则徐等吟诗放鹤处。</p> <p class="ql-block"> 刘家大院:占地5000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内有林则徐题匾“翍均凥”及许友、林佶故居遗址。</p> <p class="ql-block"> 名人故居:明清两代聚居许豸家族、黄任、林纾、郁达夫等文人,形成“光禄派”诗社及“同光体”闽派诗歌。</p> <p class="ql-block"> 结构布局:保留明清石板巷、高墙窄道特色,光禄坊公园(2009年建成)整合浮雕景墙、仿古戏台等元素,展示三坊七巷风貌。</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光禄坊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现代改造:2008年三坊七巷改造中恢复历史风貌,光禄坊公园(2009年建成)融入名人雕塑、仿古戏台等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