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慢性病的养护神

飘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中医养生课已经一年半了,一是为自己彻底退休找点精神乐趣,二是为预防老年慢性病缠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年过半百后,如同缠绕在生命线上的藤蔓,看似无声无息,却在日复一日的生长中影响着生活的质量。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在老年人身上无情的肆虐着,仅靠专业医疗的支持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健康走向的则是自己,做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自己慢性病的养护神,并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守护着自己生命的质量,已是自己刻不容缓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养生课一年半来,最大的收益是懂得了万病皆与心情不好、生气有关,尤其是癌症病人,多是常年生气、压力大、情志不舒所造成。也明白了中医所讲的“三分治七分养”很有道理,药食同源能调理不少慢性病,懂得了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无论有啥病,都要保证人体气血充足,而气血充足来源于脾胃的健康,所以想要百病不侵,就要养脾胃,不仅从饮食做起,最重要的是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情,所以养好脾胃的前提是一定要把心情养好!每天开心快乐,不因任何事情而随心所欲动肝火,因为坏脾气、坏情绪最损害脾胃!不做坏情绪的奴隶,学会控制坏情绪膨胀,做自己慢性病的养护神。同时,还要建立对自己疾病的深度认知,像医生研读病历一样,深入了解自身慢性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与控制标准。以糖尿病患者为例,不仅要知晓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更要研究饮食中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数,明白运动如何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只有清晰掌握疾病规律,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做到“知己知彼”,从容应对疾病可能带来的各种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精准的日常管理是慢性病养护的核心。这需要将健康管理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制定规律的作息表,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在规律的节奏中自我修复;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建立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比如高血压患者控制钠盐摄入,高血脂患者减少饱和脂肪摄取。同时,善用现代科技工具,定期监测心率、血压,保证睡眠充足,规律饮食、做适合自己的运动,让健康管理更加科学、高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做好上述守护慢性病的措施,情绪与心态的调养,则是重中之重,也是慢性病养护的“隐形处方”。长期与疾病相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极易滋生,而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病情。因此,要学会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自己的心情,通过冥想、适合自己的运动、阅读等方式释放压力,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主动参与慢性病的公益养生课,从老中医的讲解中汲取力量,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心理与身体同步走向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预防与监测是慢性病养护的重要防线。定期复查,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变化,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敏锐捕捉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比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同时,还要学习基础急救知识,掌握应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正确方法,为自己的健康加上多重保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为自己慢性病的养护神,是一场与时间的温柔较量,也是对生命负责的庄严承诺。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将健康管理化作日常的坚持与自律。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和温暖的关怀对待自己的身体,终能与慢性病和平共处,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健康篇章,以延年益寿,乐活百年,多点时间亲眼目睹自己的子孙过着幸福的生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