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5——孟尝交友(上)

戚竞文

<p class="ql-block">  冯唐讲《资治通鉴》以来,大家熟悉的、不熟悉的历史人物都讲了不少,谢谢大家花时间聆听。《资治通鉴》之后被不少人诟病的一个点是讲了太多的“君君臣臣”,没有讲一些古怪的人物。什么叫古怪的人物?比如说,文人墨客、有神奇技艺的人、文艺人士,或者说一些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主要的想法,就是集中来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为了“资治”才写的《通鉴》。那司马光是不是完完全全只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呢?也不是。偶尔他还会讲一些跟政治有关的思想家,比如咱们之前讲的孟子和魏惠王的故事、孟子和子思的故事。司马光不会太讲庄子、不会太讲老子,不会太讲这些跟儒家、法家,跟政治无关的这些所谓的思想家。</p><p class="ql-block"> 除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外,司马光偶尔也会讲一些不是那么主流,但是对当时的历史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今天我们就解锁这样一个新人物,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大家一定都知道战国四公子是哪四公子,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这是四公子。</p><p class="ql-block"> 中国一说啥事儿、一举啥人,往往都是四个四个的弄,四大天王,四大名捕,民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四个不够的时候就用八个,唐宋八大家,八仙过海等等。总体来说,以四为主,现跟现在四大天王四小天王四大花旦一样。好像凑足四个,一个桌子才相对稳,三条腿的桌子看着别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好了,刚才是开个玩笑。孟尝君一生有很多故事,在今天的案例里,我们集中先讲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孟尝君劝他爹散财养士,别留那么多钱,把钱花了,财善人聚,博得美名。第二个故事是孟尝君受了自己门客的欺骗,门客对他不老实,孟尝君知道了之后并不生气,还让大家继续给他提意见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好,我们今天开始讲述。</span></p><p class="ql-block">1.实现不朽的两个途径:写文章,生孩子</p><p class="ql-block"> “靖郭君有子40人”,有40个儿子,不能算少。男生有时候总想追求牛B,拼不同的东西,我有名,我有钱,“立德、立名,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冯唐也提过,“文字打败时间”,那就是文章不朽了。为什么想不朽呢?想牛逼呢?想再过100年200年300年400年还有一个像冯唐一样瘦弱的少年,还能读起冯唐写的东西,还能内心肿胀,泪流满面?其实这也是妄念。</p><p class="ql-block"> 《人类简史》我讲过,如果从基因的角度,有一种假说,这种假说被好多科学家认可,我从某种程度上也认可。就是说人类所有的活动,所有的语言举动,如果你用祛魅的方法去处理,就是别扯这些没有用的,咱们讲分析一成一成原因,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大?打到底层最底层,你会发现,大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身基因复制、存在下去的最大性;大家所作所为最根本、最本源的驱动力、驱动原因,就是要把自身基因生存下去、刘存下去的几率最大化;我们人类做的无穷无尽的各种举动,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想把自身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最大化;说出大天去,无非是这么一个根本原因,把自己的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最大化。</p><p class="ql-block">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是为了能活下去,活下去,你就有更多的机会去繁衍后代。那男女就是繁衍后代的本身,繁衍的后代多了那生孩子的机会就多了。那生孩子的机会多了,你基因复制的机会就多了,那这些被复制的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是不是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靖郭君有子40人,不用扯这些有的没的,你们说到大天去,什么不朽啊,什么文章啊,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别扯那个有的没的。靖郭君,我就有儿子40个,我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就是比你高。</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人,后世有没有?有。康熙就生过不少孩子,具体我也没有比过,很有可能康熙比靖郭君还多。在今天,名字我不举了,也有些认识的朋友以多生孩子为己任。当然,马斯克也爆出来,还有九个孩子,小十个孩子,算不算私生的我不知道啊,人家有没有私生我也不知道。都是非常明确的知道,这些人非常明确地自觉地被人类最根本动因所驱动,让自己的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化最大。</p><p class="ql-block">2.贱妾之子如何打败39个兄弟?</p><p class="ql-block"> 靖郭君就是这么做的,靖郭君也实现了他的目的,其中他有一个儿子叫田文,是他贱妾所生。40个儿子肯定不是一个妈生的。它有不同的老婆不同的妾,其中一个贱妾,不仅是妾,还是贱妾,就是不招靖郭君宠爱的一个妾生了一个孩子叫田文。</p><p class="ql-block"> “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这个田文风流倜傥,有智谋,他劝他爹,留那么多钱干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都不见得留那么多给我们这帮傻儿子,你怎么挣的,我们加倍数花掉。还不如在你现在还在的时候,身强力壮的时候,还想干事的时候,散财养士,财散人聚,把钱散了,把有能耐的人聚在我们周围。甚至因为有这些人。我们能生更多的财,然后再养更多的士,您的影响力就遍及全世界——当时没有世界的意思,遍及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田文这个提议挺好,好在哪?如果你是一个贱妾之子,你有39个兄弟,亲兄弟,你冒头的机会不大。你直接说,我要管一个县,管一个城,管一个郡,可能性不大,你爸不见得给你。但是你说散财养士,迎来送往,结交点朋友,干一点脏活累活琐碎活就不同了。靖郭君就是这么做的,既然儿子提了,我就让你干,类似于某些国企的做法,谁提合理化建议谁去执行。</p><p class="ql-block"> “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孟尝君。”靖郭君就让田文去主持家里的招待工作。大家不要小看招待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职能,和定战略,找钱,找人类似同等的重要级别。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迎来送往,让相关的朋友开开心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下。靖郭君当时可能没有这个意识,甚至我想田文可能也没这个意识,只是由衷的觉得他爸应该这么做,而他又是愿意做这个别人不愿意做这件事的人。</p><p class="ql-block"> 结果也真是这样,虽然靖郭君,虽然田文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有多重要,但是迎来送往,散财养士这件事给田文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什么好处?就是宾客没有人不说田文这事干得好,给我招待的体体面面周周到到挑不出毛病,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年轻人,将来主事一定能光宗耀祖。不仅一个人说田文的好话,所有宾客,几百人都说田文的好话;不只是一天说田文的好话,一说一年两年三年持续说田文的好话。</p><p class="ql-block"> 你想,即使是贱妾之子,靖郭君也受不了,换谁也受不了。众望所归,靖郭君就真的以田文为接班人。靖郭君死了以后,田文接班,这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四公子里最有名的孟尝君。</p><p class="ql-block">3.说某人向孟尝君,是夸人还是骂人?</p><p class="ql-block"> 孟尝君因为自己能招待,会招待,散财养客,得到了继承人这个位置,它由继承人扶正之后,在他爸死了之后,孟尝君自然而然的就沿着过去的道路,甚至会更加发扬光大。《资治通鉴》里是这么说的:</p><p class="ql-block">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p><p class="ql-block"> 孟尝君把他的招待本领招待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战国七国待不下去的在他本国待不下去的在好几个国家游走的,甚至包括在有些国家犯了罪的。孟尝君在齐国权可倾天,他都招都留都善待,给房子给车,好吃的好穿的,不仅这样还救济他的亲属。</p><p class="ql-block"> 食客常常数千人,数千人那就肯定不是1千人,有可能2千人3千人。这3千人吃好穿好住好,那不是一点小事。这3千人也是有头有脸有故事的男同学有故事的女同学,把他们伺候舒服了不容易,把他们长期伺候舒服了那更是件难事。</p><p class="ql-block"> 最难的,孟尝君竟然也做到了,就是这些人各自都认为孟尝君跟自己特别好。因为孟尝君的招待能力,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在他之上,在当时能够让几千个亡命之徒吃喝玩乐,让他们能满意。孟尝君名重天下,天下人都知道齐国有孟尝君这样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那他到底是好呢,不好呢?能干呢,不能干呢?值得效法呢?还是不值得效法呢?对我们今天的管理实践有什么意义呢?咱们先看看司马光是怎么说的:</p><p class="ql-block"> “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故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近万人者,养贤人之道也”。</p><p class="ql-block"> 君子做人才储备是为了老百姓为了国家为了公司。《易经》说,圣人作人才储备,是为了老百姓。真的是那些很贤德的人,他有德有才有聪明有强悍的意志。德,能够让老百姓得到教化;才,能够让管理提振;智慧,能够设计战略;顽强、坚强,足以能够保障战略的实施,能打恶仗、能打苦仗。</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贤人,如果得到才华施展的机会,那可以利天下,至少可以利一个国家。如果你遇上的是这样的贤才这样的能人,你给他好吃好喝,甚至给他官当,让他变得很尊贵;你养这样一个人,收益的是1万个人,你养这么一组人,收益的是一个国家,你养一大组人,收益的是整个天下。这才是养贤人之道,这才是做人才储备的真正的方向、真正的方法、真正对的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马足尚哉!”</p><p class="ql-block"> 真正养贤人的方式是什么?出发点,你养的要是贤人,这个贤人是能福泽一方百姓的人。可孟尝君呢?他养士,他做人才储备,不管这是不是贤人,不管他是傻还是聪明,不管他是有优点还是没优点,一律只要有一点古里古怪,稀奇古怪的本事,他就把这些人养过来。甚至只要投奔他的人,慕他的名投奔过来,他就给人一碗饭吃,给人一个房住,甚至还会给他一官半职。</p><p class="ql-block"> 孟尝君这么做,实际上是把齐王的钱偷偷花了,来建立自己的私党,结党营私,来弘扬自己的名声。往上看,是对国君的一种欺骗,一种侮辱,甚至某种背叛;往下看,是糊弄自己的百姓。他的所作所为,欺上瞒下,是奸人之雄,是奸雄,但不是圣人,并不是圣贤。</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节点有两个。一,他找的,储备的,留的,养的不是贤人,是一些鸡鸣狗盗之徒。二,因为他养士,养这些人,做这些人才储备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百姓为的是他自己,为了是自己的私名和自己的私用,他没有一心为公,所以司马光从本质上不认可孟尝君。</p><p class="ql-block"> 我见过好多做投资的人,我也见过自认为做投资很好的人。这些投资人里,我比较欣赏的是能够看清命、运和自己的投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知道哪些是命定的,哪些是运定的,哪些成绩是能归给自己的。在那些自己真的能干的投资人中,我最佩服的是极小的一撮,寥寥无几的几个真正好的投资人,几乎很少失手,稳稳的挣钱。</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个老哥说,您的诀窍是什么?我知道你很聪明,很有经验,但这些聪明经验的背后,底层是什么?他跟我说的很坦诚,没有跟我说我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我就是能猜准,就是能蒙对。没有,他都没说。没有讲他自己的教育背景,没有讲他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讲他有多好的天赋,只是认真的,淡淡的跟我说了一句,说,冯唐啊,我投资,第一,我有公心,也就是说,我没有私心。我并不是为了我的名声,为了我的私欲,为了我想安插什么人而投资,我是为了那些给我钱的人去挣钱,我把他们的心他们的目标当成我最该考虑的——如果不是全部,至少是绝大部分,至少是第一位的。我把自己的私欲,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要安插什么人,自己有什么名声,自己有什么好处,在过程中能获取什么,我通通放在第二位,第三位,甚至能砍则砍。我秉持了一个公心,我秉持了商业的常识,大势又好,命又好,运又好,所以我基本没败过。</p><p class="ql-block"> 我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也是跟司马光评价孟尝君做个呼应。司马光承认孟尝君招待的能力招待的本事以及这种迎来送往做好招待能产生的巨大的能量,但是司马光不同意孟尝君的做法,一,他养的不是贤人。二,他不是为国家养这些人,他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私欲,自己的私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