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MSC邮轮环球旅行 贝尔法斯特 “泰坦尼克”之殇

建平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0一23日,我们的邮轮在冰岛阿克雷里和首都雷克雅未克停靠了3天,又经过两天的航行,从北大西洋穿越北海一路向南,顺利到达英国在北爱尔兰的最大港口贝尔法斯特Belfast。贝尔法斯特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口,贝尔法斯特湾的西南侧。贝尔法斯特也是英国在北爱尔兰地区的最大海港,是英伦版图重要的一块,并且是北爱尔兰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p> 贝尔法斯特港口始建于1888年,自1920年起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知名度还源于美国有13位总统,包括罗斯福、格兰特和威尔逊总统,都是贝尔法斯特阿尔斯特人的后裔,周边有四位美国总统的家乡。 邮轮到达时,贝尔法斯特港口开往市区观光的免费大巴一字排开,等候我们的到来。东道主热情的欢迎,赢得所有乘客一致点赞。 贝尔法斯特市徽,两侧由带着锁链的狼和海马组成,海马是贝尔法斯特的标志,中间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代表着兴旺发达的造船业。 贝尔法斯特市政厅位于市中心的登戈尔广场,是当地标志性建筑。市政厅兴建于1898-1906年,建筑师Alfred Brumwell Thomas,耗资超过369,000英镑。其外观为新文艺复兴加巴洛克式,四角建有塔楼,中心是一个53米的绿色穹顶,典型的爱尔兰风格,整座建筑宏伟大气,庄重典雅,免费为公众开放参观。 市政厅正前方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周边是绿地和花园,花园中有很多雕像,不知道是何方神圣。贝尔法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见证,贝尔法斯特哈兰沃夫造船厂享誉世界造船业,它的杰作曾建造的世界上速度最快,吨位最大,设施最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 贝尔法斯特市政厅的设计草图。 市政厅内部全部由橡木装饰,猩红羊毛地毯,高贵雅致,历届市长做过的高背椅,游客也可随意坐上去体会一下。 历届市长的名字镌刻在橡木墙板上。 议会开会时的历史照片。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St.Patrick's church。始建于1815年,典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高耸的尖塔直插云霄,褪色的红砖更衬托出教堂久远的历史,1877年,又经过改建,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教堂内部装饰简单而不失庄重,宽阔明亮,管风琴的乐曲回荡在空空荡荡的大厅,仿佛有一丝的悲凉的感觉。 高高的穹顶之下是主祭台,巧夺天工缩小版的教堂浓缩了所有宗教的精华,好像是一个国中之国。 圣安妮大教堂 St.Anne's Cathedral,始建于19世纪末,历经波折,最终于20世纪后期完成,是爱尔兰的国教教堂,建筑规模宏大,教堂上的石雕和彩绘玻璃都达到北爱尔兰地区顶级水准。 这座充满沧桑感的建筑是桔子大厦Orange Hall,好像是一家会所,闭门谢客。 阿尔伯特纪念钟塔 Albert Memorial clock Tower。始建于1867,是一座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相融合的哥特式建筑,是为了纪念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而建造的。 雄浑典雅的钟塔四周斑驳的黑色尽显历史沧桑,静静的矗立在贝尔法斯特市中心,也是当地地标性建筑。由于地基的问题,钟塔慢慢出现倾斜,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 <p class="ql-block">使贝尔法斯特名声鹊起的就是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 “贝尔法斯特泰坦尼克博物馆 TITANNIC BELFAST”, 博物馆的外形用反光铝板镶嵌而成,错落有致,立体感极强,造型酷似泰坦尼克号舰首相拼在一起,而远观更像一座冰山,泰坦尼克号最后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世界最大的泰坦尼克号游客体验中心。也是泰坦尼克号建造和诞生的地方。博物馆2012年建成,也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之年,而泰坦尼克号的故乡就是贝尔法斯特。博物馆就建在贝尔法斯特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旧址上,泰坦尼克号当年就是在这里设计、建造下水,纪念意义更加非凡。博物馆具有世界一流的展厅并配有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详细地呈现了这艘巨轮短暂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泰坦尼克博物馆高约34.7米,和泰坦尼克号高度一样,并拥有9个互动式展厅。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20世纪早期泰坦尼克号的设计构思理念及泰坦尼克如何在贝尔法斯特诞生,它的建造和下水的过程,它著名的首航以及悲剧的结束等一系列故事。泰坦尼克的名字 Titanic 的意思可以分成两部分 Titan 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名字,Ic是白星航运公司惯用的船名后缀。</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电影中的浪漫,却可以带领你进入一个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从设计建造到出海遇险,泰塔尼克号的每一个时刻都被记录在这里,让人唏嘘不已。同时,在这里还能看到很多历史人物的照片,你会惊讶的发现卡梅隆在电影中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电影中的演员与照片中的人物十分相像。博物馆的设计独具匠心,我们乘电梯送至泰坦尼克的高度,然后自上而下,乘坐双人缆车,开始船厂之旅。 声、光、电的运用,钢花飞溅、铁锤作响,耳边是工人们劳作的声音,似乎都可以嗅到当时造船厂的气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全长269.06米,宽28米,标准排水量为46,328吨。四个平均19米高的烟囱中只有前3个用来排烟,剩下的一个属于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年轻的总设计师托马斯. 安德鲁斯 Thomas Andrews, 他在船只设计的时候说过:人类的大脑能让她变得近乎完美。</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图纸设计大厅,在当时没有更好的计算工具时,只能将图纸比例尽量放大,数据计算无疑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装配生产线仍需要很多工人进行手工操作。</p> <p class="ql-block">船体在干船坞上,巨大的船首已经初见雏形,建造时工人们投入了滿腔热情创造着世界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全船分为16个水密舱,连接各舱的水密门可通过电开关统一关闭。泰坦尼克号良好的防水措施,使得它在任何4个水密舱进水的情况下都不会沉没。</p> <p class="ql-block">3台巨大的蒸汽锅炉是泰坦尼克的动力源泉,起吊这些大家伙确实了一番周折。</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3只巨大的螺旋桨推进器在干船坞上装配完毕,从照片螺旋桨推进器与人物的比例可以清楚的看到世界第一巨轮的庞大。</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的发动机有两台往复式发动机驱动机翼推进器,以及一台涡轮驱动中央推进器,这些发动机的组合运用是当时造船技术的最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图片中对泰坦尼克发动机的英文解释。</p> 号外!号外!泰坦尼克下水特别纪念日! <p class="ql-block">时间永远定格在1911年5月31日星期三12点15分,泰坦尼克建造完成,顺利下水。</p> 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身躯已经漂浮在海面上了,其他后续工作仍在继续之中。 1912年4月2日,当地各大报纸争先报道泰坦尼克的消息。 “你愿意乘坐泰坦尼克号吗?” <p class="ql-block">世界之最的轮船,豪华船舱的享受,顶级跨大西洋邮轮之旅....各大报纸广告溢美之词连篇累牍招揽乘客。</p> <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处女航从贝尔法斯特驶向南安普顿港口。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纽约。船长名字叫爱德华·约翰·史密斯Edward·Jorn·Smith,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的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费城号、圣路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开启了首航之旅。</p> <p class="ql-block">1912 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泰坦尼克号以22节的速度兼程航行。11点40分,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要么是加速的同时左满舵,冒一把风险,要么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p> <p class="ql-block">历史没有如果,噩运就这样突如其来的降临了,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了碰撞,导致船体侧面承受不了撞击因而毁坏,海水涌进水密舱,但当时泰坦尼克号水密舱最大承受极限为4个,而进水部分为5个,超过了承受极限。在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总设计师安德鲁斯告诉史密斯船长这艘船已经没救了。</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在与冰山碰撞后连续发出了求救信号:</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0:45分:SOS 紧急求救信号。</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00分:我们与冰山相撞。</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10分:船首正在下沉,请尽快援救。</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25分:你船是否正在向南转向与我们汇合?</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27分: 我们已将妇女儿童转运到小船上。</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30分:我们已经无力回天,无法再坚持了。</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沉没前最后的电报:</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45分:请尽快赶来,发动机舱已经灌满水了。</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1:55分:另一艘船发给岸上的电报说:我们没有听到泰坦尼克的动静有半小时了,也许他们开走了。其实这艘船当时就停泊在距离泰坦尼克号几海里远的地方,因为当时关闭了无线电,没有收到泰坦尼克的求救信号,即使看到了泰坦尼克号施放的求救烟火,仍然以为是船上娱乐,而没有去确认核实,从而痛失救援良机。</p><p class="ql-block">1912年4月15日 02:10分:船即将沉没了。</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在大西洋底的残骸是在1985年9月1日被美国海洋学家罗伯·巴拉德发现的。残骸位于水下3840米深处。可以参考图中建筑高度:伦敦大本钟高度96.30米,巴黎埃菲尔铁塔高度324米,纽约帝国大厦高度443米。(比例尺1:1000)</p> <p class="ql-block">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写了一本名叫《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写了一艘号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名为泰坦号 Titan,从英国首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最是豪华的客轮,船上装备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一切华贵设施,满船装载的都是有钱的乘客,人们在这巨轮上尽情地享受着。但是,这艘巨轮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惨地沉没,许多乘客葬身海底。谁也不曾想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故事竟然在十四年后不幸成为现实,甚至船名都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从邮轮撞击冰山到船只完全沉没共历时2小时40分钟。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亚号最先接到求救信号,用最快速度4小时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卡帕西亚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2225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13人生还。其中在机舱工作的十几位华人工人,有6人生还。</p> 百万富翁约翰雅各布,阿斯托4世 John Jacob Astor IV, 在吻别了救生艇上的妻子之后,与其他人一样葬身大西洋。 卡帕西亚号抵达纽约港在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 2225名乘员中,有713人获救,平均年龄在29岁,其中有435人是妇女,1512人遇难。博物馆用特殊的语言讲述着那个充满恐怖的夜晚,乐师、设计师、邮轮机组人员、富豪、穷人,同时面对着生与死。1512遇难者的名字被刻下,冷冰冰的,就象他们的灵魂消失在冰冷的大西洋里一样,在死神的面前,所有人都一样。遇难的人里,有许多当时世界的顶级富人,当时世界第一首富 翰雅各布,阿斯托4世 John Jacob Astor IV、美国梅西百货的创始人Ida Straus、美国女富翁-Margaret Brown 等等。 Never Again! 悲剧绝不能重演!自泰坦尼克海难之后,各国造船业都加强了安全防护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卫星挂帅的黑科技运用到船舶建造之中,卫星定位,卫星探测,卫星导航,卫星通讯等,使得现代化豪华邮轮更舒适,更安全。 贝尔法斯特市政厅的一侧,2012年泰坦尼克号100周年纪念碑就在建这里。 泰坦尼克号博物馆的首席执行官Tim Husbands MEB表示:“虽然泰坦尼克号的残骸现在位于13000英尺的深海中,但它经久不衰的故事仍牵动着全世界的心绪。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就鲜活地证明了这一点。几年中,我们很高兴接待了来自于超过145个国家约300万的游客,而今年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净增了66%。” 贝尔法斯特大歌剧院 Grand Opera House。由北爱尔兰著名建筑师佛兰马萨姆于1895年建造,建筑风格为东亚风格,是当地最高档次的演出场所,承办各种戏剧,舞蹈,歌剧,音乐剧,喜剧,哑剧等不同类型的演出,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这座紧邻大歌剧院的古老建筑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教堂,右边是政府办公机构。 <p class="ql-block">沿着大街继续向前,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博物馆发现了惊喜。墙上的镜框里镶嵌的竟然是大清朝签发给英国的护照复制品。其中要求大清各处关卡查验护照放行,并以礼相待。签发日期为1899年11月初七,光绪25年10月初五。期限1年,骑缝章可以看到“护字第五百十七号”。</p> <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年间已是清朝末年,从李鸿章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已经从英国购买铁甲舰和洋枪洋炮,并在英国朴茨茅斯皇家海军基地培训中国北洋水师的舰长。</p> 这座法式风格的建筑原来是当地的一所高中,放学的孩子们三三两两穿过马路,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精神。 <p class="ql-block">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出发,我们的邮轮又分别停靠了英国本土的利物浦 Liverpool 和南安普顿 Southampton 两个港口,我们在南安普顿下船了。至此,从2024年1月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登上MSC诗歌号邮轮,穿越地中海,向西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从北大西洋跨越赤道环绕西非海岸,进入印度洋,再由东非海岸沿印度洋向南,绕过好望角,再次进入南大西洋,然后一直向西再次跨越赤道和大西洋,进入南美洲巴西和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然后向北再次进入北大西洋,中美洲加勒比海,到达美国和加拿大,稍作休整后,从加拿大圣劳伦斯湾魁北克出发,绕过纽芬兰岛,穿过丹麦海峡到达冰岛,再从冰岛向南穿越北海到达英国南安普顿,于2024年4月28日结束航程。全部环球航程113天,途经4个大洲3个大洋 20 多个国家,停靠将近40个港口城市。途中因为巴以冲突,导致了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的航程的取消,虽然船方给予了一定补偿,但仍然是非常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