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摄影:王如德</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刊头设计:沈月敏 题头摄影:</font>张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海上艺影》是充满生机的摄影微信群创办的微刊。它不仅是我们宣传报道那些老摄影家的摄路影程及优秀作品的展台;也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展示自己丰硕成果的平台;更是广大摄友以摄交友、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分享快乐的舞台。我们期盼《海上艺影》在老摄影家和广大摄友们的鼎力支持、热情呵护下,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编者的话</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 </h1> ▲《牧途尘影》 ▲《暮野三骏》<div><br></div> ▲《骏野逸奔》 ▲《追着光的方向》 ▲《牧歌中的时光》 <p class="ql-block"> 李佑荣:1979年,师从复旦新闻系马棣麟老师学习新闻摄影。八十年代初,师从李元先生学习风光摄影。</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曾任上海《青年报》摄影工作,后续也一直担任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 退休至今依旧爱好摄影艺术,如果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呼,那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爱好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感言:摄影的整个过程就是:观察、发现、思考、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我们精选李佑荣老师五幅摄影作品,请大家欣赏。</p> <div>▲陈定良《五角场之夜》</div><div></div><br> 这是摄于上海东北角五角㘯的一幅照片,当时在五角场几乎没有高楼,也不像现在有无人机之类设备,要拍出这样效果照片不可能的。此时太平洋大楼开始造起来,天天在增髙,当地居民也盼望着高楼能早日建成。我感觉能用自己的相机把大楼封顶的过程记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br> 到大楼结构封顶时我约了一位摄友,没装电梯我俩就一步一格爬到楼顶平台,周边没有栏杆,风很大,预先带好绳子加上裤腰皮带作为保险带,我们俩互换进行拍《五角㘯之夜》,直到拍到満意作品。拍摄完成下楼后腿还在发抖。<div> 这是2007年的故事噢!</div> 翁世荣,1958年生。美篇《姑苏快乐摄影爱好者联盟》编委。<div> 退休后才爱好上了摄影,摄影只是为了充实生活,纯属业余摄影爱好者。没有专门学习过摄影知识,是在摄影中学习摄影,从数量中见好作品。<br><br> 以下精选翁世荣老师三幅摄影作品,与摄友们交流,分享。</div> ▲《摄美》 ▲《草场》 ▲《风光无限》 ▲《书香门第莘莘学子》摄于上海建桥学院图书馆<div><br><div><div>臧志成 摄影/ 配诗</div><div><br>顶天立地墨痕香<br>勤研经史苦乐尝<br>胸怀宏志学“建桥”<br>社稷栋梁绽荣光</div></div></div> ▲《 甲壳虫汽车》<div><br>张雪虹 摄影<br>杨 玫 配诗<br><br>这只甲壳虫<br>夏天的第一辆玩具汽车<br>长长的草叶是公路<br>美美的花朵是驿站<br>如果我能把自己变小<br>站在蘑菇亭下招手<br>它肯定会停下来载我<br>一起奔向白云飞机场<br></div>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4年之际,上海沪剧院6月30日晚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一台《唱支山歌给党听》一一沪剧红色交响演唱会。<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唐淳,张静,祖忠人</div> ▲顾魏《难忘乡情》 ▲侯福樑《霓裳魅影》 ▲黃国强《风驰电掣》 ▲崔继源《山村随拍》 ▲章祖炜《对视》 ▲阿牛《危险的清洗》 ▲阿兰《可园·瓶门仕女图》 ▲龚冠华《多彩非遗》 ▲胡传良《浦东美术馆·观展》 ▲黄伟助《街头》 ▲吴克金《书法展示》 ▲老顽童《河边倩影》 ▲唐嘉鸥《旧货地摊》 ▲徐敖齐《交流》 ▲郑钟方《留影蓝色小镇》 ▲丁正民《马踏水花》 ▲适雨《藏区》 ▲夫音《纪念与缅怀》 ▲毛之涛《壮丽河山》 ▲周平《各司其职》 ▲拓荒者《朝阳》 ▲楼万林《冲浪》 ▲冉华《叼羊比赛》 ▲段明强《电影导演大咖的头像》 ▲祥海《父爱如山》 ▲陆贵生《万竹园靓影》 ▲杨长春《三个臭皮匠》 ▲郑建新《柯桥别墅人像》 ▲阿昌《修面》 ▲高荣华《怒》 ▲楼徐锋 《弱光拍摄》 ▲钟泓《雨中佳丽》 ▲陆连发《女郎》 ▲杨自炜《大提琴》 ▲雅量《美女》 ▲谭钰新《外滩倩影》 ▲翰墨《夕阳映河谷》 ▲张忠林《上海晨辉》 ▲励福华《巨轮驶入街》 ▲王照辉《精緻水杯》 ▲任永祥《夕阳》 ▲姚坚《 大提顿国家公园》 ▲刘同兰《探秘大峡谷》 ▲雅仕《眺望中银大厦》 ▲云中河《徐家汇教堂》 ▲童宝兴《窗》 ▲陈冲《船归》 ▲雪琼《佛墙之下》 ▲子小《街景》 ▲张玉兰《乐高乐园》 ▲蜻蜓《江边码头一瞥》 ▲张宗斌《摩都》 ▲陈国定《沐浴晨光》 ▲张英《朝霞》 ▲何明杨《草原精灵》 ▲方伟《黎明》 ▲沈明华《年轮》 ▲徐龙德《灯与影》 ▲张旻《 晨曦》 ▲朱琪琳《天山牧场》 ▲张永年《天马浴河》 ▲吕瑛《潮水墙,盐官的潮符号》 ▲杜莉萍《桥》 ▲徐聪美《悉尼海港》 ▲于光明《晨曲》 ▲王建国《七彩丹霞》 ▲宋建群《悉尼歌剧院》 ▲赵四九《日出东方》 ▲卢雯《流光溢彩》 ▲刘成国《路易号游轮》 ▲刘学明《日出东方》 ▲王仲华《朱鹮》 ▲罗西干《寿带喂雏》 ▲拓荒者《比翼》 ▲钟泓 (齿鹑》 ▲王之成《水凤凰》 ▲张凤林《尾巴草上的来客》 ▲冰凌水《残荷》 ▲吕瑛《蜓立残枝,静赏夏光》 ▲玲玲《黑丽蜻的舞姿》 ▲李兴忠《姐妹花》 ▲朱峰《采蜜》 ▲丁熙萍《禅荷》 ▲钱泽民《奔跑的牦牛》 <h1><font color="#ff8a00">本期执行编辑:张忠民</font></h1> <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本刊为旬刊,每月5号、15号、25号发布新刊</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