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社雅集走进章太炎故居 暨纪念大风堂成立一百周年(诗词讲堂第八十七期)

一介画夫(江野)

<p class="ql-block">  正社雅集走进章太炎故居的活动于2025年7月3日如期进行,事由章太炎先生之孙章念翔先生说起,张善孖、张大千昆仲1937年为其祖父画像,家存刻石一事的缘故,组织发起了这次活动。张氏昆仲是“正社书画会”重要的组成人员,张善孖和章太炎都是孙中山同盟会成员,章太炎1936年先逝后,有李根源提议由张氏昆仲画像并由正社成员孙伯渊铭刻碑石陈列于章念翔宅园之中为由头,同时今年又适逢张善孖张大千在上海开设大风堂至今整整“100周年”由此为纪念组织了这次活动。上午高温炎热,大家从苏州的四面八方来到了章太炎故居,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会长,张大千艺术研究资深学者曹公度先生专程来参加这次活动,苏州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伟林主席带着苏科大的研究生前来参加活动,苏州大风堂琴社社长蒋凤文和大风堂再传弟子,李红、郑狄溪,大风堂郁文华弟子朱墨春,大风堂再传弟子杭青石学生沈劼、顾建中、何丽娟、江野,苏州广电资深记者李正先生和当今正社文化研究院院长谢士强及成员倪熊、曾飞鸣、刘金林,还有江野老友王纯先生一同参加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半冒着酷暑,章太炎之孙章念翔先生带着大家参观故居,介绍陈列的图解,楼上家具陈设的原件书桌等让大家充分了解其祖父的点点滴滴,而后带着我们进入了他的宅园,拜谒了章太炎肖像石碑,由此石碑见证了当年正社的社会交往以及大风堂张氏昆仲在苏州的社会影响。而后大家来到章太炎故居国学大讲堂。</p> <p class="ql-block">  江野首先介绍了这次活动缘由和意义,介绍了各方来宾,章太炎是我们苏州文化乃至全国文化一张的城市名片,文化是文明的教化,缅怀先贤是我们正社文化研究院永远研究的课题,特别讲到张善孖是为抗战在世界各地开画展募捐经费支持抗战,劳累生病而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日宣传上他画了《正气歌人物》鼓舞士气,为“飞虎队”画虎为图腾,支持抗战。由此特举办这次活动,一是敬仰先贤章太炎先生,二是纪念大风堂“100周年〞,三是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缅怀张善孖先生先逝“八十五周年”,活动虽小意义深远。另外提出了大风堂的文脉香火不能断,正社文化研究要做好大风堂文脉的传承。张大千和吴湖帆是我们苏州吴文化吴门画派近代画坛的旗帜,我们一定要高举旗帜做好文化的传递工作。</p> <p class="ql-block">  接着章念翔先生简要介绍了,这故居历史演变,讲述了这块肖像碑石的保护和传承的担忧,杭州西湖边,和祖籍老家的纪念馆的概况并欢迎正社雅集全体成员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东南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正社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章太炎再传弟子陆衡先生在主讲《章太炎国学思想的人文影响》他先用章太炎子女的起名谈古汉字文字演变,从而讲解章太炎国学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他对清代考据学(乾嘉学派)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强调"六经皆史",将经典视为历史文献而非神圣教条。</p><p class="ql-block">2.文字学与音韵学</p><p class="ql-block">《文始》《新方言》等著作开创了汉语词源学和方言研究的新路径,对现代语言学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提出"声转"理论,系统研究上古音韵,为后来王力等语言学家的研究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3.诸子学复兴</p><p class="ql-block">重新评价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墨家),打破儒家独尊的传统,推动近代子学研究的热潮。</p><p class="ql-block">对佛教唯识学的研究也融入了哲学思考,影响了梁启超、欧阳竟无等人。</p><p class="ql-block">4.民族主义与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学术与政治结合:章太炎先生的学术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主张"排满革命",其思想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均有影响。</p><p class="ql-block">从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他在国学文化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最后讲述了章太炎众多弟子在各个口领域所作贡献,正社书画会成员汪东、吴梅都是他的高足,足见他在近代国学文化举足轻重的地位。经一个半小时讲座基本理清大概情况和师生的关系。大家收益满满。</p> <p class="ql-block">最后互动环节,上海名家艺术研究会会长曹公度先生,讲述他父亲曹大铁同章太炎后人的交往,四十年前在苏大读书时就帮父亲曹大铁传信奔波于章园此地,所以他这次故地重游十分亲切。他也希望正社雅集越办越好,把文化之脉传递下去,加强研究张大千艺术,把大风堂的书画艺术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曹公度先生即席讲话</p> <p class="ql-block">  下午正社文化研究院进行一次小组会议,对正社文化的收藏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如何将来展示于作了一个讨论,今年是正社雅集举办十周年,如何办一次㠭(展)作了建议。</p> <p class="ql-block">  最后按雅集惯例书画相俦,墨春开笔画石,江野勾松,王纯写高士,狄溪添灵芝,金林铺竹,叶新补梅,承宗点梅心,陆衡落款《学在求是,用在亲民》一幅四尺整纸素雅的水墨国画跃然纸上,圆满完成了一次具特殊意义雅集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