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香文选】平凡的爱

森林

<p class="ql-block">   周德香,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沙河乡北周村,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师,后下放回乡,随先生霍相馨定居沙河乡大胡村。</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在离开讲台二十多年后,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20世纪90年代始,创作的小说、散文等在省市报刊发表,其中有《大人孩子》《三只狗》《糖纸》《友谊的勋章》《世人谁做姜子牙》《五虎上将》《特殊年代特殊事》等,先后出版长篇小说《马莲花开》《落凤坡轶事》和散文集《香土》等。</p><p class="ql-block"> 长期的农村生活是周德香创作的源泉,她的一系列作品中都精彩细致地描述了鲁西北平原上的风土人情,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她一样顽强坚韧,历经一次次生活的磨砺都能勇敢面对,这也是鲁西北大地上千万苍生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6月8日是我与老先生结婚六十五周年纪念日,六十五年是多少天?我计算过,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天,哎哟!都两万多天了咋一眨眼就过去了呢?在我的心中他还是师范学校里那个身材挺拔,五官清秀,还带点儿帅气的小伙子。一米八二的个子站队时的那个排头,尽管穿戴一般但在人群里还是比较显眼的,那时候一米八多的男人太少了,几个村也找不到一个。</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一句话:有种缘分是命中注定的相遇。这应该是说的俺俩吧,一学期的同窗之谊却注定了终身的守护。</p><p class="ql-block"> 1958年阴差阳错的上了师范学校,这一届是两个班,月老有意把我和他分在二班,站队时一班的排头是翟学忠(长庄公社的),二班是他。第二学期调整班级他又去了一班站队还是排头,翟学忠故意抻了几下脖子还是排了个第二。就开玩笑似的说:“老弟,又让你抢先了,在长庄公社属我最高,没想到你比我还高一头发丝,早知你来我就不来了。”(他俩是惠民一中三级的同学,不同班)</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与女儿们开玩笑说:那个时代的知识女性找对象只看男方的政治条件,不挑个子高矮,若不那样你爸早被别人抢走了可没我的份。”</p><p class="ql-block"> “真得感谢不挑高个男人的时代,你不找俺爸俺儿子咋长一米八呀!”</p><p class="ql-block"> 这都是一家人取乐的笑话。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别说六十五年前的皇历没人看,就是昨天的事一夜之间也会瞬息万变,原来那些事现在听起来就是故事。像我写的小说《落凤坡轶事》那可是有原型的,主人公乔凤与方成对爱情那份坚贞不渝的执着,现在的年轻人认为他们 是“儍瓜”。那我与老先生的这段爱情也算“儍瓜”,可我自己却一点也没觉得“儍”。我们没有海誓山盟,也不是一见钟情,两颗彼此倾慕的心相撞勿需条件,这段上天恩赐的姻缘必须终身珍惜。就这样平平淡淡,恩恩爱爱,互尊互敬,他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他,慢慢活成了对方的影子。至于经历的那些艰难岁月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点缀,也是奔向幸福路上的小插曲,没有磨砺就不叫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平凡的爱》,那就先讲段“一粒糖果”的事吧。</p> <p class="ql-block">  早就想把这件事写出来总是羞于动笔,六十五年了,总不能让它永远藏在心里吧,下决心!写!</p><p class="ql-block"> 一粒糖果,现在看来是太平常了,前几年有些结婚的,新郎新娘一下婚车就往他们身上撒糖果,掉到地上没人拾纯粹是遭踏国家资源。</p><p class="ql-block"> 再说六十五年前,那时候喜糖可不是随便能见到的甭说吃了,我很幸运,却在1960年的初冬见到了一粒金灿灿的糖果,应该算是天赐"良机"。我调到南马中心小学任教不久,晚饭后翟校长说:"大家别回宿舍了,一会儿去参加刘经理的婚礼。"</p><p class="ql-block"> 我不认识刘经理,可其他老师都有点惊讶,张老师问:"他咋这时候结婚啊?"</p><p class="ql-block"> 翟校长笑着说:"看你这话问的,前几天他老婆没了,抛下了四个孩子,有人把 X 张家那个撇脚娘们的闺女说给他了,比他儿子大三岁。</p><p class="ql-block"> "啊!大家有的吃惊有的笑。翟校长说:"笑啥,这时候嫁给一个门市部经理起码能吃几顿饱饭,管他岁数大小干啥。"</p><p class="ql-block"> 婚礼是在供销社的院子里举行,刚进院门正碰上会计小张,他说:"咋才来呀,节目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几个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他没说"婚礼"而用了个"节目",我开始寻找演"节目"的主角:刘经理,五短身材皮肤粗糙,黑红的脸上还胡子拉茬,除去那件半新的制服褂子根本看不出是个吃工资的人。女孩,中等个子一张毫无表情的灰黄脸,一双呆滞无神的眼睛。农历十月初天气并不冷,她却用一块红花方巾折成三角从头顶上拢下来,在下颌底下系了个疙瘩,罩住了那堆干枯蓬乱的头发。鲜艳的方巾与她那件看不出纹路的旧上衣很不协调,因光线太暗看不清他们下身衣服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参加婚礼的客人是南马管区的三个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供销社门市部、学校、卫生所,连女方的代表生产队长(介绍人)在内也就十多个人。小张担任司仪,他是第一次担此"重任",只憨憨的傻笑却不知道说什么,局面很尴尬,幸亏翟校长来了句:"老刘,和新媳妇亲个嘴吧。"</p><p class="ql-block"> 按平时闹玩的习俗听到这种提议当事人先别主动,等别人把他们推推搡操,拉拉扯扯,使双方拥在一起才热闹。刘经理可好就像等不及似的,听到翟校长的话接着抢前一步托起女孩的脸就亲了一下,周围的人立即哄堂大笑。不知谁又来了句:"再亲一个。"</p> <p class="ql-block">  刘经理是真听话,借式又亲了女孩一下,女孩就像个木偶不躲不闪不说不笑,任凭刘经理亲她一点反应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又不知道怎么往下进行了,卫生所的杜医生说:"女的再亲男的</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句话,刘经理立即扬起脸等着,不知女孩是害羞还是不愿意,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只茫然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p><p class="ql-block"> 刘经理好似有点失望,只得转身看小张,小张抬手挠了几下头皮沉思片刻就说:"若不唱个歌吧。"</p><p class="ql-block"> 刘经理脸一沉说:"不行!俺从小就不会唱歌。"</p><p class="ql-block"> 小张又问那个女孩:"你会唱啥?"</p><p class="ql-block"> "啥也不会。"她说。</p><p class="ql-block"> "节目"真的进行不下去了,在场的人有的盯着刘经理和那个女孩,有的在切切私语,还是杜医生识事务就说:"没有项目进行就散了吧,人家刘经理还等着入洞房呢。"</p><p class="ql-block"> 真是特殊年代特殊事,这场婚礼简单的让人无法相信,不由的想起6月8日我那场一块五毛五的婚礼,相比之下还算比较"隆重"的。</p><p class="ql-block"> 大家讪讪的笑着转身往外走,这时小张却端着一盘花花绿绿的糖果从屋里出来大声说:"别走哇,每人还有一粒花糖呢。"</p><p class="ql-block"> 出了供销社的大院翟校长说:"这俩人真般配,整好五百斤。"</p><p class="ql-block"> "管人家多少斤干啥,起码赏了咱一粒花糖。"张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近水楼台先得月,幸亏人家是供销社的门市部经理,若是参加卫生所医生的婚礼呀,也许赏包发汗散。"李主任说,他又回头问我:"小周,你结婚的时候赏给客人的啥呀?"</p><p class="ql-block"> "我?!"李主任这句话把我问住了,脸一红低声说:"没赏。"</p><p class="ql-block">"她和小霍都是教师有啥赏的。"张老师说:"总不能给张卷子纸让客人做答卷吧。"</p><p class="ql-block"> 这粒糖果我当然舍不得吃,悄悄把它放进了上衣兜里从不离身。</p><p class="ql-block"> 当时教育上的制度是比较严的,规定公办教师四周放一次假,周六下午开完例会放,周日晚饭前必须到校,若有特殊任务放假延缓,违者必惩。</p><p class="ql-block"> 具体这粒糖果在我的兜里放了多长时间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放寒假后我二人从周家去大胡家的路上,我从兜里掏出那粒皱巴巴的糖果递给他时。</p><p class="ql-block"> 他惊讶地问:"你咋还有花糖啊?"</p><p class="ql-block"> "参加婚礼赏的。"</p><p class="ql-block"> "谁的婚礼?还赏花糖!"</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哪有啊,是南马门市部的刘经理。"</p><p class="ql-block"> "多长时间了?"</p><p class="ql-block"> "俩多月了。"</p><p class="ql-block"> "你咋没吃呀?"</p><p class="ql-block"> "我不爱吃甜。"</p><p class="ql-block"> 他满脸幸福的笑容,紧闭双唇把糖果含在了嘴里,甜在他的嘴里更甜在我的心里。傻瓜!这是啥时候呀!地瓜蔓子茅草根榆树皮柳树叶都当饭吃,连苦菜子都是好的还有不吃甜的?</p><p class="ql-block"> 只有平凡事,方显平凡爱,再说段一块窝头半碗粥的事</p> <p class="ql-block">  1961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春节后我被调到棘城完小任四年级班主任,他是六年级班主任,我俩的宿舍安在大寺小学的两间南屋里(纯回民小学)。那时候夫妻二人在同一单位上班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也好也不好。</p><p class="ql-block"> 比方同桌用餐,很自然的我俩就得并排坐在一起,其他老师总是想从我们身上找点笑料,烘托一下热闹气氛,这时候我就得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被别人钻了空子。集体伙房吃的是定餐,当时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是二十七斤成品粮。他那一米八多的大个子和我是同等的数量,別说他吃饭的速度比我快,就是慢我也不忍心把自己那份全吃掉呀,总得分给他一点吧。这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一天三顿饭从没有一次把自己那份吃光的时候,不省给他点就不得劲。比方午饭每人俩小窝头我吃一个半省给他一块,晚饭每人一个窝头一碗稀饭,我吃那个窝头稀饭只喝上边的米汤把下边的米粒倒给他。改善生活吃细粮时,不管馅好弱炊食员总爱蒸包子,每人三个,当然我吃两个他吃四个,在那种半碗稀粥救条命的年代,这半块窝头半碗粥却起了不小的作用。杨克德主任说:"小周是真疼霍老师呀,你若是去年调过来他就不得水肿了。"</p><p class="ql-block"> 听后我有点吃惊,用疑问的眼神看着他,他的脸一红笑着说:"这种时候得水肿的多了那不算病。"</p><p class="ql-block"> 下学期我与王少安老师调换了班级,他是在大寺小学与铁俊英老师搭档,教那个一直三年级的小学复式班。调换可谓"两愿意",他从小学调到了完小,因为我们的宿舍就在小学里,再在这里上班方便多了,可谓安了"家"。王少岐大哥找人给壘了个烧柴火的灶台,我二人就自己起火做饭了,我又和铁俊英老师成了搭挡(回民,棘城中街人)。</p><p class="ql-block"> 当时供应的口粮指标是成品粮,为了多吃点儿我们自己打粮食可要商品粮比方你可用七斤半细粮的指标打十斤小麦,自己加工成面粉就赚二斤半麸子。用十斤粗粮的指标打十三斤谷子,赚三斤糠,当然得自己去找石磨抱着棍子磨成面粉。</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和铁俊英老师聊天还说起去她家推磨的事,她说:"那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老来享这么大福呀,住在暖和屋里吃啥有啥,想谁看谁,不管离着多远一点手机就看见。"</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谁也想不到国家会变得这么富强,人民生活能这么美好。"我说。</p> <p class="ql-block">  1961年是国家的低谷也是全国人民的低谷,更是我与他的低谷。我二人手拉手肩并肩在爱的支撑下,经历了真正的同甘苦共患难,一步一步,一级一级终于爬上来了。</p><p class="ql-block"> "爱"是什么?一个单字太抽象不好解释。但在我的意识中前边再加个字才能体现它的本意,这个字就是"尊",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互尊互爱"。 有"尊"的"爱"才长久,没有尊哪来的爱!那么单论"尊"也太抽象,必须把它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我和俺家老先生是少争吵,多理解的过了65年,实际上没有天生就相互适合的两个人,只不过一个懂得包容,一个懂得适可而止互相理解。居家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磕锅沿的,磕了只是互有感觉但不出声,锅不能再问勺子'你为什么碰我'?我们都懂得"家"是讲"爱"不讲"理"的那还问啥。只要以尊为基础,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就能平平静静的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一天三顿饭是最平常的事,这里边就包含着"尊"。吃饭就得盛碗用筷子,我二人养成的习惯是:他盛碗时第一碗先放在我的面前,我盛碗时第一碗也是先放在他的面前。一个锅里的饭第一碗和第二碗有区别吗,没有,这个"先后"只是代表一个"尊"字。</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喝茶水的习惯,我喝茶不是用茶杯而是用茶壶、茶碗,还不是一个碗而是四个。不管孩子们说我贪茶、恋茶和护茶,但是只要有他在身边第一碗茶水总是留给他,自己用其他三个碗喝。留的这碗茶水多数时候是放凉后他再掺着喝。原来孩子们不理解就说我:"妈,你咋给俺爸留一碗凉茶水干啥。"</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他的尊重。"我说。</p><p class="ql-block"> 他施以尊,我持以重,俩人本着这种习惯,从未说过不尊重对方的话。就这样把当年那个"帅小伙"熬到九十一岁了,虽然腰不弯背不驼但毕竟年龄不饶人,我总是时刻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他打发时间的方式是写字、听书、锻炼身体、看新闻,坚持每天自己动手做一顿早餐兼刷锅洗碗。(中午晚上全家一起吃)</p><p class="ql-block"> 前边说过一句"活成对方的影子",这是深有体会的,人越老越需要有人陪伴,我关心他胜过关心自己,喜他所喜,忧他所忧,他高兴我就高兴,他心情不好我更不好,只能想方设法去哄他,只到露出笑脸为止,天冷天热先想到他该穿什么衣服,这就是"影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平凡的爱揉成粉沫,撒在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使它无处不在,走到哪里也能嗅到爱的味道,就能身轻气爽,心情愉悦,天高地阔,无忧无虑。愛虽平凡,但它所起的作用并不平凡。这就是"无情岁月增中减"的道理,默默牵着对方的手在加减法中慢慢变老。</p><p class="ql-block">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幸福密诀,哈哈!很简单,就是夫妻之间互相珍惜。因为"爱"才是维持一辈子的真情。</p> <p class="ql-block">后记:爱情三部曲。</p><p class="ql-block">63周年《相濡以沫》已载入2023年的《商河文艺年鉴》。</p><p class="ql-block">64周年《一块五毛五的婚礼》</p><p class="ql-block">65周年《平凡的爱》</p><p class="ql-block">2025,5月写于德州红烨一品</p><p class="ql-block">美篇音乐:牵手</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森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