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间是2024年10月8~10日,我同农友(好友)一行自驾去了一次宜兴旅摄游,这次的出游有一个值得留念的目的是----老翁康复了(关于老翁的身体状况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他可以出行了。他的热心设计,自做攻略,给我们这次旅摄游留下了美好的回味。</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陶美术馆</font></b></h1><div>第一天,我们就到了陶美术馆。<div>UCCA陶美术馆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二厂文化街区。UCCA陶美术馆是由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负责运营的美术馆。该美术馆聚焦当代“陶”文化,旨在促进和推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24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将传统陶艺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以“陶土元素”为核心意境,对丁蜀地区的悠久陶文化进行现代诠释和致敬。</div></div> 宜兴陶瓷博物馆 被誉为陶瓷艺术殿堂。陶瓷博物馆,分10个展区展出。集紫砂陶、均陶、青瓷陶、精陶、彩釉陶、园林建筑陶等精品万余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div>宜兴素以“陶都”著称于世,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这里陈列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均为境内发现和出土,反映了宜兴富有人文特征的陶文化衍生的轨迹,从中我们领略到其卓越的制作意匠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得到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br><br></div> 陶器是人类文明的起源。<div>据考证,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宜兴的先民们就从事农业耕作和制作陶器。宜兴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山峦起伏、河渠纵横,陶瓷原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陶瓷生产的良好条件。至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已成为江南的制陶中心,烧造釉陶、灰陶和红陶;两晋时期(265-420年)青瓷生产颇具规模,成为青瓷主要产地之一,窑址达十六处;宋代(960-1279年)宜兴陶瓷的生产区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汤渡(今丁蜀镇)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1368-1911年)生产规模扩大,“家家捶泥声、户户制陶忙”。数千年的制陶史从未中断,生产技艺日益精湛,誉享海内外。(上述这些简介来自于百度网)</div> 我被陶美术馆所吸引的是,她夸张的外表设计,整个建筑视乎是看不到一条直线,都是用圆弧和曲线来演绎建筑风格,增加留了拍摄影爱好者创作和学习的空间。 还有是陶美术馆建筑体外墙的颜色,通体采用陶土的本色,通过渐变来呈现立体感。<div>而外墙层层叠叠鱼鳞式的妆点,增加了建筑层次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吸引了众多爱美人士利用简洁线条和暗红色的背景纷纷打卡留念。</div> 这是农友之一。 蹭拍。 空间+平面的“S”曲线造型。 <p class="ql-block">斜和圆的结合,打破建筑体的呆板</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style=""><b>蜀山古南街</b></font></h1><div>这是第二天。</div><div> 蜀山古南街位于宜兴丁蜀镇,该街区作为紫砂文化的发源地,仍是一个保留有活态紫砂工艺的特色街区。<div> 蜀山古南街(古南街),亦称蜀山旧街,是明清时期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也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它枕山临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div></div> 古南街不仅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也是明中晚期至上世纪60年代宜兴紫砂的生产和销售中心。<div> 旧时这里繁华异常,山上是泥与火的交融,山下商贾云集,过半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烧制成的紫砂器从蠡河码头启程,进入太湖后被运往全国各地。蜀山的繁荣延续了近500年,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紫砂生产中心转移到丁山,蜀山后,这里才沉寂下来。</div> 古南街的建筑,均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自然平衡的临街风景线,日复一日延续着老街如江南细雨般湿漉漉的故事。 神态各异的紫砂壶整齐成列,几乎是找不到同一款的壶。 保存完好的老街长千米,宽三四米,紫砂店铺林立。 古南街许多百年老屋已被手作者和紫砂从业人员租赁,用来生产陶器和居住。 还是能见到工匠悉心创作的精神和一种深情凝视自己作品的衷心热爱。 古街上有许多茶馆,这大概是作为宜兴陶土茶壶产品衍生业态的存在价值,同时茶馆装饰本身也充分表现宜兴茶壶文化和饮茶文化的内在艺术关联性。 茶馆的内外装饰也成为了古街的艺术欣赏的风景线 古朴的装饰表现出历史文化的沉淀。 前店后工场是这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色。这个经营方式能使我们能亲眼目睹工匠们精心打磨作品的过程,近身体验工匠聚精会神的专注态度和细腻精巧的手艺,增添了对产品的好感的欣赏和赞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窑湖小镇(YAOHU TOWN)</b></h1><h3 style="text-align: left;"> 窑湖小镇<span style="font-size: 17px;">是一个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小镇,总投资约130亿元(据说是要在年底开园)。</span></h3><div> 小镇融合了江南水乡特色与现代休闲设施,以紫砂、茶、竹、陶等宜兴本土文化为基底,打造出兼具诗意与烟火气的沉浸式体验空间。</div> 进入小镇有一个最为精彩别致的过程~~乘小火车。(有视频)<div>精彩——小火车是开放式的,能够清晰地领略沿途的风光,而周边的环境景色也是令人赞赏感叹的、流连忘返的;</div><div>别致——乘坐小火车还是很有仪式感的,不是在拥挤无序的状态。小火车是在高架上行驶,给到乘客一种既居高临下,又极目远眺的享受。</div> 田野 村庄 山坡 湖泊 别墅 瞭望塔 河流 村居 小山村+++草地 小桥 民居 树林 这是下火车后,经过小桥走进小镇。 小镇中的高塔,成为标志性的建筑。 一片中装入河 桥 林 草 屋 河流 树木 廊坊 廊桥 远山 蓝天 白云,就是缺少人物(活物),美中不足。人少的原因是还没有开放。 老宅翻新,典型的江南祠堂民居 涵洞式民居通道 小镇内商业设施 旅舍房间推窗见景 我对窑湖小镇的印象——幽静、可读、自然、朴素;但也有不能理解的是,有些部分加入了一些不属于江南特色风格的建物 一个下午的游览是很仓促的,听说正式开园后,院内会有多栋多种样式的民居和酒店住宿,如果能用两天的时间在小镇上慢慢地欣赏,这里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修身养息的地方,值得推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风隐居</font></h1><div>第三天风隐居。风隐居咖啡一个连锁品牌屋。</div>特色门店——玉女潭点成为了网红地。这家位于宜兴湖父镇的风隐居矿坑咖啡店,掀起了一阵热潮(有航拍视频)。想要进入这家网红咖啡店,需要购买58元一张的门票,凭门票可以任意兑换一杯咖啡或饮品(饮品种类不算多)。门票还附有一张10元的券,可以用来抵扣甜品和小食。 一个废弃的采石矿改建的咖啡店,我感到应该认可的是,店主对环境美感的审视,和商业思路的时尚及敏感。 整个环境有水潭、岩壁,草坡、林地,再加上各种妆点简洁(尽可能地低成本)、咖啡屋、椅、桌的安排都是以休闲、清逸、交友为主,让人们在欣赏优美的环境中,享用、品尝咖啡的味美;也让人们从丰富的咖啡味(香、甜、酸、苦、醇)层次中,去体味环境给身心带来的惬意。 哦!年轻人相聚、休闲、慢聊的场景也是这里的特色。 抓拍 蹭拍 蹭拍 同行好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佛光祖庭大觉寺</font></b></h1><div> 大觉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为禅宗临济宗道场,始建于南宋咸淳(1265年-1274年)年间,亦为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出家的祖庭。1989年,大师返回宜兴礼祖,见寺院片瓦无存,乃立志复兴祖庭。2005年,因缘具足,大师重建佛光祖庭大觉寺。</div> 我是第二次来到此地。 <p class="ql-block"> 这次同好友(农友)的旅摄行非常满足,一是改变了我对宜兴的一些传统的认知,以前只要一说宜兴就是陶土茶壶,还有就是三个洞(善卷洞、张公洞和灵谷洞),而这些洞中由于太多的人工妆点的模式,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而这次感到宜兴另有一番新景,挖掘出一些值得打卡的地方,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就是看到了老翁(好友,农友之一)身体得到康复,能够重新树立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重新拿起相机去追寻对“美”享受,真为之高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