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借瑶池一瓢水,浇得天山百花开,(新疆游记之三)

一路有你就是福

<p class="ql-block">  新疆天山山脉绵延数千里,纵深也达几百里,它汇集了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不仅有雪山冰峰、森林草甸、河流湖泊、红层峡谷,还是全球雪岭云杉、中亚野果林的起源地和最佳生境区,也是中亚山地残遗物种、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p><p class="ql-block"> 而在这群山之巅,镶嵌着一个平静如镜,水色蔚蓝的高山湖泊,它就像一颗蓝宝石,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七彩霞光。这个湖泊就是座落在博格达峰脚下的天山天池。天池古称瑶池,唐太宗时曾在博格达峰下设立过“瑶池都护府”。有神话传说‌,天山天池乃是王母娘娘的“瑶池”。我想象中的瑶池,应是云雾缭绕,仙鹤翩跹,仙女们衣袂飘飘,手持玉壶琼浆,在碧波荡漾的湖畔轻歌曼舞。而现实中的天池,却让我这个凡夫俗子看到了另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  抵达天山天池已是午后斜阳,热浪逼人。本以为此时景区内游客偏少,可事与愿违,如今的天池没有王母娘娘居住之时那样安逸清静。山上山下,湖里湖外到处是人潮涌动,想要静下心来,细品慢阅这湖光山色确实不易。再加上参团旅游,时间有限,根本做不到去认真仔细地了解天山的博大精深、博格达峰的奇峻险秀、雪山之下是否隐藏着传世秘码、茂林修竹中动物小鸟们的喜乐哀愁。</p><p class="ql-block"> 看那在蓝天下展翅高飞的雄鹰,每当腑视这密密麻麻像蚂蚁的人群不知有何感想;想那湖底的鱼类们,天天被湖面游动的快艇所打扰是否烦燥不安;瞧那小花小草,屡次三番被不文明游客踩踏是否会痛不欲生;远古的王母娘娘如若苏醒,看到她的瑶池变成这样,是否会一怒之下挥手驱尽这不知好歹的门生。</p> <p class="ql-block">  在下山的林间栈道上,我慢行细思,天山幅员辽阔,地貌千差万别,在这里虽然不乏崇山峻岭、小河弯弯、森林草地,马壮羊肥。但在这里依然还有很多戈壁沙滩、荒山秃领,在那里寸草不生,有的成为生命禁区。新疆解放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边疆軍民共同努力下,通过垦荒戍边,围沙治沙取得很大成效。但要根治这恶劣环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需要几十辈人甚至几百年坚持不懈才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在沙漠边缘种树,有人问他:"你这样种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森林?"老人回答:"我的祖先种树,我才能乘凉;我现在种树,我的子孙才能乘凉。"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生态建设的真谛。天山的生态保护也是如此,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p> <p class="ql-block">  我希望天池变瑶池,如果王母娘娘能够唤醒,我愿以毕生之力,求得王母娘娘的许可,借得瑶池一瓢神水,洒向天山南北,让沙漠变绿洲,让戈壁变良田,让荒山变森林,让冰川不再萎缩,让气候不再升温,让天山南北百花齐放,让祖国大地尽显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这"一瓢水"的愿望,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少用一个塑料袋,多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多走一段路;少浪费一滴水,多节约一度电。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瓢水,终将汇成滋润天山的甘霖。站在天池边,望着碧蓝的湖水,我忽然明白: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神水不在仙境,而在我们手中。保护这片净土,让天山永葆生机,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一瓢水,浇灌出天山更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