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岁 回 望(十 七)

竹语潇潇

张国筠讲述 竹语潇潇整理 <p class="ql-block">我和南山中学4连1排及高74级1班同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70年春,南山中学开始复课和招收新生,当时只有小学毕业生可以招收。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滞留了三届的小学毕业生及准小学毕业生同时进入中学学习,因为没有初中毕业生可招,当时南山中学也就没有高中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先后招收了20个班,编成5个连,每连4个排,一个班就是一个排。初中由过去的三年制改成了两年制。</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的教育改革在复课中翻天覆地的进行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斗、批、改〞。“在阶级斗争实践中转变学生的思想:‘斗’字当头,开展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批’字开路,增强学生抵抗资产阶思想的腐蚀能力;‘变’字作眼,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所以班主任面临着全新的工作内容。</p><p class="ql-block"> 我刚担任新生班主任工作不到一周,就被抽调到城里的北街小学教初中“帽子班〞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全县就读初中的新生过多,便在几所小学设置了初中班,但小学缺乏中学师资,需要抽出中学教师去支援他们,我就是其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我作北小初中帽子班的班主任,仍然保持家访的习惯,了解熟悉学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课后仍然习惯给差生补课,让他们跟上学习进度,我们班学习空气浓厚,同学们积极上进。南山中学在县城最南边的山上,常常我很早就出发赶往学校,下山、过河、从南到北穿城去上课。有一次南河涨水,浮桥被淹,我绕道去西门,准备从西门石桥过河。但这时河水已漫过桥面,我一心想到的是不能耽搁给学生上课,竞和另外几个年青人手挽手,踏上石桥踩着激流过河,但河水越来越激越涨越大,走到河中间,人都站不住了,我们拚尽全力相互靠着朝对岸奔走,待上岸,回头一看,桥都淹没了,一片汪洋,这一次险情记忆太深了。在“北小〞,我从未因故而耽搁上课,学生很喜欢我的课,我感到很欣慰。</p><p class="ql-block"> 在“北小〞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南山中学刘校长找到我(此时刘述成校长已重返教育岗位),焦急地对我说:“你快回南山,四连一排的学生快走光了,你来接手这个班,把学生动员回来上课〞。北小帽子班的课,安排了陈昌隆老师接任,随后我就回到南山担任四连一排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农村班,班上同学来自邻近学校的红星、红旗两个大队的小学毕业生。我挨个家访,了解到他们不读书的原因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因为初中毕业后,仍然要回乡务农,没有前途。而且学校劳动多,用学生家长的话来说就是“交学费帮学校劳动不如回家做活路挣工分〞。我再怎么家访做工作,学生和家长就是听不进去,后来,他们干脆都躲起来,不见我。学生靳兴正在班上很有召号力,我下决心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和他谈心不下10次,放学后,我陪他回家,一起翻坡下坎,边走边谈,说明读书有用的道理,读好书才能报效祖国,有本事才可以更好赡养母亲,他是个孝子,父亲早亡,母亲把他拉扯大。终于,在他的带动下,班上弃学的同学都陆续归队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学校批准了他们免交或缓交学费的申请。农忙时节,班上同学全部回到他们的生产队参加劳动,我还住进农村学生家中,在生产队和同学们一起抢播抢收,大战“红五月”,学生和家长都受感动,直到初中毕业,这个班无一人流失。</p><p class="ql-block"> 靳兴正在班上带头努力读书,品学皆优。初中毕业时,作为唯一的农村同学代表,被学校推荐到省邮电学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在成都电讯部门工作,他常回绵阳来看我,一再感恩,师生情谊深长。</p><p class="ql-block"> 70年入学,72年初中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幸运地进入高中学习,唯一的条件是出生日子在1956年1月1日以后,我的大女儿梅林出生日是1955年12月27日,仅差3天(生她时,还早产1个月),便与南山中学高中失之交臂,初中毕业不到16岁就下乡当知青。当她从农村回到南山中学的家,看到她的初中同班同学欢天喜地在校园读书时,她是多么的羡慕啊!梅林在农村劳动锻炼整整5年,获得过绵阳地区先进知识青年的荣誉称号,还在绵阳地区大礼堂作先进事迹的发言报告。</p><p class="ql-block"> 高74级是南山中学文革复课后的首届高中生,20个初中毕业班只招收了4个班升入高中,我担1班的班主任。同学们知道这个读书机会来之不易,都很珍惜。“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南山中学当年提倡的校风,也是我们的班风。除了完成学习劳动任务外,我鼓励同学们多参加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我们班的余建平等同学加入了学校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组,余建平担任主角,演吴清华,陈宏、李文庆等同学在音乐绘画方面也展露了他们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带他们班时,我的身体很不好,肾炎频发,以至于大战“红五月〞的农忙时节,不能和同学们一起下乡参加劳动。有几个身体不好的同学也留守在学校,我就把他们组织起来修复数学教具。立体几何教具又多又复杂,他们一边做教具,我一边给他们讲立体几何,形象生动,颇有收获。有一个同学叫史碧华,学农时也留校,她跟校医张大夫学习针灸和按摩,学会后就去给厨房的工人治病,治愈和缓解了他们的腰痛病,劳损病。厨房的工人告诉我,学校评“三好生〞,—定要评史碧华。对基础较差,或因病请假,数学成绩落后的同学我总是耐心做个别辅导,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日给他们补课,饿了,就带他们到家里吃饭。</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身体不好,高二时,杨正纲老师接任我的班主任工作。南山中学高74级1班,我教书生涯最后一任的班主任班级,永远难忘,永久珍藏。同学们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多年后多少次的同学会总要邀请我和杨老师参加,师生情谊令人感动,欢乐场景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