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烽火淬炼的中原壮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洛宁抗战史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纪实文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p><p class="ql-block"><b>五、持续斗争:黎明前的浴血奋战</b></p><p class="ql-block"> <b>(一)三龙庙保卫战</b></p><p class="ql-block"> 洛宁县天台区抗日独立大队是在豫西抗日斗争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17日,中共豫西二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下辖城村、庙山、天台3个区。天台区抗日独立大队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它由当地民众积极参与组建,是洛宁县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洛宁三龙庙保卫战准确来说是三龙庙伏击战。三龙庙伏击战与官岭狙击战、刀环寨攻坚战并称为三次大捷,为巩固、发展豫西二分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它们是洛宁县抗日斗争中取得的重要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12日,日军乘天台区抗日独立大队刚刚建立,立足未稳之机,率治安队千余人向三龙庙一带大举进犯。抗日独立大队副大队长杨华轩得知消息后,毫不畏惧,立即率300余人在泰山庙一带堵截日军。下午,日军装甲车一辆,步兵百余人率先西行。杨帅中(可能是队伍中的战斗骨干)见日军到来,果断下令:“同志们,打!狠狠地打!”那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响起。率众战士突袭日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勇猛冲锋,向日军投掷手榴弹。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日军中炸开了花,成功击毁装甲车,歼敌十余个。其他日军见势不妙,纷纷败退,狼狈逃窜。这次战斗的胜利展现了天台区抗日独立大队的战斗能力和顽强斗志。</p><p class="ql-block"><b> (二)公路破袭战</b></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为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抗日武装部队在洛卢公路沿线展开夜袭。战士们趁着夜色掩护,悄悄接近日军车辆。当距离合适时,突然发起攻击,一时间枪声大作。这次行动成功击毁日军军车一辆,击毙、击伤日军多人,并缴获部分武器,给日军造成极大震慑。</p><p class="ql-block"> 在长达一年零四个月的沦陷期间,洛宁人民始终没有屈服。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从普通百姓的自发抵抗,到正规军的浴血奋战,再到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有组织斗争,洛宁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光辉篇章,激励着后人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p><p class="ql-block"><b>六、李桂五传奇:抗日英雄的崛起与抗争</b></p><p class="ql-block"> <b>(一)从台儿庄到洛宁的抗日传奇之路</b></p><p class="ql-block"> 在洛宁的抗日斗争中,李桂五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被人们尊称为“李老虎”。在台儿庄战役中,身为营长的李桂五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幸身受重伤。1944年5月,日军攻占洛阳,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西逃时路过洛宁。李桂五痛心疾首,向官兵们痛陈国难,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深深感动了部分国民党官兵。于是,他们集结兵力,树起了抗日大旗。不久,队伍就发展到2000多人,拥有12门山炮,战斗力十分强大。李桂五深知纪律的重要性,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官兵们也都对他心悦诚服,乐意听从他的指挥。</p><p class="ql-block"> <b>(二)小界乡大捷:痛击日军扫荡部队</b></p><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日军集结近千兵力到小界乡一带进行扫荡。李桂五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部严阵以待,固守阵地。战斗打响后,日军凭借着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疯狂地向李桂五的部队发起进攻。李桂五沉着冷静,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战士们奋勇还击,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毫不退缩。双方激战了一整天,到天快黑的时候,日军虽然多次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李桂五的防线。李桂五见日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果断一声令下:“弟兄们,冲啊!杀鬼子的时候到了!”率领部队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日军。短兵相接中,李部战士们个个英勇无比,喊杀声震天动地,杀得日军人仰马翻。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惊慌失措,纷纷弃尸败逃。此后,日军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轻易出动。</p><p class="ql-block"> <b>(三)坞西村伏击:炸毁日军运输车辆</b></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20日,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城郊乡坞西村,李桂五还策划了一次炸毁日军汽车的行动。那天晚上,得到情报说日军载满枪支的汽车要从坞西村经过,李桂五立刻带“桂五旅”第一团各连在路边竹园里埋伏起来。夜色中,战士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日军的到来。当日军汽车缓缓驶入埋伏圈后,李桂五大喊一声:“打!”率众战士如离弦之箭般冲出竹园,迅速向汽车投掷手榴弹。“轰”的一声巨响,汽车被炸毁,一时间,日军惊慌失措。这次夜袭,成功击毁日军军车一辆,打死日军军官一人,打伤日军多人,并缴获了部分武器。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惊恐不安,此后,他们在这一带的行动变得更加谨慎,如同惊弓之鸟。</p><p class="ql-block"><b> (四)英雄陨落:李桂五的壮烈牺牲</b></p><p class="ql-block"> 李桂五与地下党员贺崇升交情深厚,在贺崇升的培养和引导下,李桂五于1944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中共中央批准,其部队被改编为豫西地委二分区独八旅,李桂五担任旅长。然而,不幸的是,1945年1月23日,因一名部下被日伪汉奸收买,李桂五在山后村疙瘩寨遭到暗算,被残忍杀害,年仅35岁。李桂五的牺牲让洛宁人民悲痛万分,但他的抗日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继续战斗。党中央高度赞扬了李桂五抗日救国的伟大精神,批准改他生前所在的旅为“桂五旅”,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b>七、隐秘战线:情报工作者的无声战斗</b></p><p class="ql-block"> 在洛宁抗战的历史画卷中,除了正面战场的激烈厮杀,还有一群人在隐秘战线上默默奉献,他们就是情报工作者。1944年县城沦陷后,中共地下党组织迅速在洛宁建立起情报网络。</p><p class="ql-block"> <b>马子明:</b>1939年4月任中共洛宁县委书记,发展和整顿党组织,夺取基层政权,领导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反贪污反不公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受豫西二地委指派与李洪潮返回洛南,建立洛南人民抗日自卫军,任政治部主任;4月参与创建洛南抗日根据地,任中共洛南工委委员、洛南办事处秘书、洛南抗日支队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在对敌斗争中发挥较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下旬,单枪匹马到原自卫军第二支队副支队长田雨霖家做统战工作,获手枪一支。</p><p class="ql-block"> <b>申志远:</b>1938年春任马回师范教导主任,在师生中发展一批共产党员,资助经费,组织安排40余名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2月因遭国民党县政府搜查离开伊川。</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鬼子占领洛宁期间,许多情报工作人员穿梭于日军的岗哨之间,利用各种身份作掩护,将日军的兵力部署、军事行动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出来。</p><p class="ql-block"> 这些情报工作者常常面临着生死考验。1944年冬,情报员王二孬在传递日军行动的情报时,不幸被汉奸认出。日军将他抓着后,用尽酷刑逼问情报,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只字未吐,最后,日军残忍地将他杀害。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默默付出,让洛宁抗日武装能够知己知彼,在战斗中占据主动。</p><p class="ql-block"><b>八、巾帼力量:洛宁女性的抗战风采</b></p><p class="ql-block"> 在洛宁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女性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洛宁县妇女积极投身抗日,虽资料未详细记载当时的专属妇女组织,但结合各种文献综述有以下贡献:</p><p class="ql-block"><b> 宣传动员</b></p><p class="ql-block"> ●参与宣传队活动:受赵保老婆抗日宣传队影响,洛宁县妇女可能参与宣传,如在集市、村庄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激发群众爱国热情,扩大抗日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传播抗日思想:妇女们通过走亲访友、日常交流传递抗日信息,揭露日军暴行,号召大家团结抵抗,增强民众抗日意识。</p><p class="ql-block"><b> 后勤保障</b></p><p class="ql-block"> ●制作军需物资:她们为抗日队伍做军鞋、洗衣服、护理伤员等。在物资匮乏时,克服困难,日夜赶制军鞋,保障战士基本需求,节省资源用于抗战。</p><p class="ql-block"> ●筹集物资:动员家人和村民捐赠粮食、衣物、药品等物资,为抗日队伍提供支持。</p><p class="ql-block"><b> 救助与掩护</b></p><p class="ql-block"> ●救助伤员:遇到受伤战士,她们会冒着风险将其带回家中救治、掩护,为战士提供安全环境和基本医疗护理。</p><p class="ql-block"> ●掩护抗日人员:为躲避日军搜捕的抗日人员提供藏身之所,利用自家房屋、地窖、山洞等,同时帮忙传递消息。</p><p class="ql-block"> ●还有那些在后方的妇女们,她们组织起来,为抗日战士缝制军衣、布鞋。据统计,在洛宁抗战期间,妇女们共缝制军衣数千件、布鞋上万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九、军民鱼水情:洛宁百姓的全力支持</b></p><p class="ql-block"> 洛宁人民深知,抗日不仅是军队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使命。日军占领期间,许多村民主动为抗日武装提供庇护和支持。在北山的一个小村里,村民们将受伤的抗日战士藏在自家地窖里,精心照料。一位老大娘每天都会熬好草药,给战士们清洗伤口,她说:“你们为我们拼命,我们一定要把你们照顾好。”</p><p class="ql-block"> <b>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b></p><p class="ql-block"> 位于洛宁县东宋镇北旧县村中间,为土木砖瓦结构老式民居,占地400平方米,青瓦、土坯墙外观与普通民居无异。1945年1月,豫西二地委在此宣布成立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号召人民团结抗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减轻群众负担。当地抗日独立大队也在此区域活动,副大队长杨华轩率部在泰山庙附近伏击日伪军。</p><p class="ql-block"><b> 四县联防会议旧址</b></p><p class="ql-block"> 原属洛宁县,现位于渑池县果园乡石沟村,是冯氏祠堂。1944年10月,贺澍三在此召开宜洛陕渑四县联防会议,组织联防委员会,形成四县联防,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等奠定基础。旧址两边厢房坍塌,正房会议室基本完好,祠堂贴着“四县会议刀枪林立,冯门庙院革命圣地”对联。</p><p class="ql-block"> 洛宁的商户们也纷纷解囊相助,为抗日武装捐赠物资。他们说:“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国家没了,我们就什么都没了。”据不完全统计,在洛宁抗战期间,百姓们捐赠的粮食达数万斤,还有各类物资,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b>十、胜利曙光:洛宁抗战的最终胜利</b></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洛宁大地一片欢腾。人们奔走相告,热泪盈眶。为了这一刻,洛宁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p><p class="ql-block"> 在洛宁县城,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街道上挂满了红旗,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曾经被日军破坏的房屋,虽然还残留着战争的痕迹,但人们已经开始满怀希望地重建家园。</p><p class="ql-block"> 洛宁抗战的胜利,是全体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洛宁人民以顽强的意志、无畏的勇气,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每当人们回望这段历史,都会被洛宁人民的英勇无畏所感动,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p><p class="ql-block"> 洛宁抗战的历史,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原大地,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自由、独立和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完成于2025.7.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