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民 <p class="ql-block">浩瀚台湾海峡平潭岛,素有"千礁百岛"之称,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长卷中满蘸浓墨重彩的笔触。全民抗战爆发后,平潭因扼守台湾海峡要冲,成为日寇垂涎之地。从1939年7月至1941年4月,这座海岛曾六次沦陷于日伪铁蹄之下,却又六次奇迹般光复,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抗日战歌。在这片不足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富民众自卫团"、“闽中沿海抗日突击队”等,与平潭人民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海城维瀚”,让侵略者付出了惨痛代价。</p> 海疆烽烟燃燧:“六次沦陷六次光复”凯歌飞扬 <p class="ql-block">1941年2月26日,日军大本营下达第488号命令,对福建以南中国沿海实行封锁作战。同年4月,日军以1.2万兵力与伪"和平救国军"张逸舟部相配合,对福州及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长乐、连江、福清相继沦陷,4月21日,日军突入福州,这座千年古城首次陷落。作为福州门户的平潭岛,必然成为日寇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在日本特高课"兴亚院"的策划指挥下,1941年3月2日,36架日军飞机如蝗虫般扑向平潭城关,投下70多枚炸弹,30多名无辜居民当场殒命,近百人受伤,宁静的海岛瞬间化为焦土。</p><p class="ql-block">继余阿楻日伪匪帮两次侵扰平潭覆灭后,5月2日,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日伪军张逸舟、郑德明部第三次进犯平潭岛,成立所谓"维新政府",对平潭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国民党县长罗仲若退守福清东张、龙田一带,平潭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p> <p class="ql-block">然而,平潭人民的热血抗争从未停止。1941年9月18日,在省保安一团配合下,罗仲若带领游击队从福清、长乐沿海反攻,日伪军张逸舟、郑德明部仓皇逃窜,平潭第六次光复。这种反复拉锯的战争态势,展现了平潭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昭示着这座海岛在抗战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p> 星火燎原奋起:民众自卫团显神威 <p class="ql-block">"关于组织苏浙闽游击战争的指示"——1941年4月30日,毛泽东、朱德向东南沿海党组织发出这一重要指令。5月,中共福建省委迅速响应发出《关于抗日游击战第一次指示》,指出:"日本打来后,党组织不是精干隐蔽,而应大刀阔斧,利用形势,大力发展抗日队伍"。精神拂荡,春雷般唤醒了八闽热土,也为平潭抗日斗争引擎导航。</p><p class="ql-block">福州沦陷之后,中共闽南特委决定"在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等地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会议特别指令周裕藩、曾焕乾在平潭沦陷区建立武装据点,开展游击战争。</p>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3日,周裕藩、曾焕乾、徐兴祖等选择大富地区坑口村为据点,以盐馆为团部,以早年创办的政治夜校学员为基础,以隐蔽下来的抗日游击队员为骨干,建立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武装。遵照上级"利用合法名义,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斗争"的要求,这支队伍命名为"大富民众自卫团"。</p> <p class="ql-block">下设四个营和一个警卫队,驻扎在盘团村、西楼村、坑口村和东尾村,人数发展到700多人。武器匮乏,仅有70多支长短枪,自卫团日夜赶制大刀、梭杆500多把。加强军事训练,在海上澳口、陆上要道设立哨岗,做好全民迎敌的准备。</p><p class="ql-block">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沦陷区不仅开展军事斗争,还兼理民政、治安、生产、办学,开展抗日宣传,阻止日伪人员入乡掠夺、征税,禁烟禁赌,武装保卫渔民海上生产与商船运输安全。</p> 海陆两战双捷:逆流中屹立勇毅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7日,一艘满载货物的东尾村"宜源号"商船,在东庠海面被日伪军劫持。闻讯,周裕藩立即部署与郑谟福、徐兴祖率60多名团众,伪装渔民分乘6艘渔船前往解救。日伪军大队长郑桢道对靠近的渔船毫不在意,直到距离30多米时才警觉鸣枪。自卫团员奋不顾身跳上敌船,将5名劫匪逼入船舱。当日伪大队长开枪顽抗时,被当场击毙,其余4人缴枪投降。此战,缴获短枪5把、匪船1艘,罹劫商船、物资获得解救。</p><p class="ql-block">返航途中,自卫团侦悉日伪军中队长王代民返家南井村,当即决定突袭其家中中队部。时20多名日伪军正与王代民共进午餐,猝不及防被包围后投降。作恶多端的汉奸王代民被愤怒的群众包围,历数滔天罪行后,被当场枪决。这次突袭俘敌18人,缴获长短枪8支,子弹万余发,铲除了南井日伪据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闽中沿海抗日游击战中一次胜利,引起日伪军副司令郑德明恼羞成怒,部署进剿大富民众自卫团。</p><p class="ql-block">面对强敌压境,自卫团迅速动员,巧妙安插在郑德明部任中队长的陈昌宏提供情报,策划在其进剿时反袭敌司令部。派遣欧秉发赴长乐求援,通过统战关系敦促郑德明暂停进剿。1941年8月,自卫团主力奉命转移至长乐江田,编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参加三溪反扫荡和歼灭日伪军林震部的战斗,捷报频传。</p> 教育救国传薪:刘伯华点燃抗日火种 <p class="ql-block">教育抗战如火如荼,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抗日志士。1936年底,为躲避国民政府通缉的刘伯华经人介绍避居平潭,任潭南中心小学(今实验小学前身)教导主任,后任校长。这位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的四川青年,将一所死气沉沉的学校变成了朝气蓬勃的抗日救亡中心。</p><p class="ql-block">刘伯华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汇各学科教学:美术课上创作抗日漫画张贴街头;音乐课上教唱救亡歌曲响彻平潭穹际;历史地理课上进行国耻教育、社会发展史教育。他反对封建迷信和教会奴化教育,在学校走廊悬挂历代民族英雄和世界伟人画像,包括他亲手绘制的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肖像。刘伯华成为在平潭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先驱,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播火者"。</p> <p class="ql-block">为培养抗战后备力量,刘伯华将高年级学生组织成"少年团",按军队编制进行军事训练。男生练习拼刺和实弹射击,女生学习战地救护。他在校墙报上写下"少爷小姐滚出去,革命青年站拢来"的口号,表达培养卫国战士而非书生的决心。在他的影响下,岚华初中聘请他担任军事教官,全县农村小学纷纷以潭南中心校为榜样,广泛开展体训军训。</p><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平潭县政府命令学校停课疏散,本无守土之责的刘伯华却主动请缨,将20多名年长体壮的少年团员组织起来,发给枪支协助军警巡逻警戒。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加入了XX党...社会上千万吃不饱的大众,我应该把精力贡献在解放大众的工作上"。1939年6月29日晚,刘伯华从县政府议事后返校途中被叛军暗杀,年仅25岁。这位教育战线的抗日先锋,用生命诠释了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家国情怀。</p> 碧血染红东洛:海天永矗不屈魂魄 <p class="ql-block">1942年,周裕藩、曾焕乾、徐兴祖等奉闽中党组织指令,组建以“神枪手”林慕曾为队长的“闽中沿海抗月日突击队”。游击健儿驾舟纵横,大海闯荡,转战平潭、福清、长乐、莆田至闽江口与敌周旋,痛歼日伪顽敌,仇寇闻风丧胆,成为闽海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之一。</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置抗日统一战线于脑后,公然遣兵进剿东洛岛抗战据点,遭痛击俘敌10余名。后敌在当地渔霸里应外合下哗变,周裕藩与敌生死搏斗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林慕曾、冯乾生、李增喜等不幸被捕。同年2月7日,林慕曾临刑前素纸撰联:“杀首足千秋,黄炎民族应有恨;伤心唯一事,白发老母更何依。”枪声震碎晨雾,烈士的生命化作永恒永久永远。</p> 东尾澳激战:剿寇击舰壮烈震云天 <p class="ql-block">1945年3月7日上午7时许,6艘日军运输舰遭盟军飞机追击,窜入平潭南澳底(东尾澳)避险。日军上岸后占据三对排村天后宫作为战地指挥部。时平潭县长林荫造200多名自卫队员驻扎盘团村,伺机伏击。通过懂日语的村民林维原和曾在日本生活的李孔凤,摸清敌情:约100名日军,配有6挺重机枪,50余人上岸。</p><p class="ql-block">3月9日凌晨,发起全线攻击,军民协力痛歼敌寇,受曾焕乾指令打入自卫队陈书琴、陈孝仁等16位热血汉子,在中共党员洪通今领导下踊跃参战。在攻克日军白大山大王庙阵地战中,陈书琴、陈孝仁、周为民爬上庙脊揭瓦掷弹,从屋顶跳下与敌肉搏,敌指挥官三川四郎大佐,及10余名日寇毙命。该战役获敌船3艘,击沉1艘,击毙日酋,歼敌28名,俘10名,缴获一批轻重武器。</p> <p class="ql-block">平潭凌云志,岚岛丹心谱。八十年浪涌潮回,仿佛仍在诉说,爱国的赤诚永屹丰碑,抗战的赤焰永不熄灭。在这碧澄清朗的和平天空,有血火淬炼的赤红的渲润晕染。</p> <p class="ql-block">作者:赖民,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潭县科技文体局原副局长,区社会事业局文体处原主任科员,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文史研究员,东岚促进会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