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

骆驼

<p class="ql-block"> 那年那月</p><p class="ql-block"> 骆驼</p><p class="ql-block"> 十年文革,一场噩梦。那时我才十几岁。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龄。可是却经常肚子吃不饱,文化又缺乏。那时社会上高喊越穷越革命,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文化学者都成了“臭老九”。一些红卫兵组织,整天就是到处生事、生乱,破四旧,立四新。搞的是人心惶惶,提心吊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母亲正在做饭,哥哥拉着风箱在烧火蒸馒头,这时来了一队戴着红袖标的红卫兵,站在哥哥面前,厉声喝问:“吴建建,把你窝藏的反动书籍都交出来。”</p><p class="ql-block"> 哥哥说:“我没有反动书,只有革命的书。”</p><p class="ql-block"> 一个红卫兵说:“你不老实,有人举报你经常偷看一些反动书籍。”</p><p class="ql-block"> “ 我没有,他们在胡说。”哥哥急忙辩解说。</p><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位看上去比较面善的红卫兵,上前一步说:“交出来吧,今天我们能来,是有根据的,你交出来了,就没事了。”</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真的没有了。”哥哥辩解着说</p><p class="ql-block"> “ 那就是以前有,那就把以前的书交出来也行。”</p><p class="ql-block"> 哥哥结巴着说:“以前的,我都……都引火烧了。”哥哥边说边“吧嗒、吧嗒”的拉着风箱,火膛里的火苗一闪一闪映着哥哥的脸庞,红红的脸上沁出了汗珠,哥哥不在理睬他们。</p><p class="ql-block"> 片刻沉默后,一位领头的红卫兵说:“你太不老实了,太狡猾了,看来不对你采取点革命行动是不行的了。”</p> <p class="ql-block">  这时一直躲在厨房里的母亲赶紧出来,拉住了就要进屋搜查的红卫兵说:“消消气,消消气,我给你们拿出来。”</p><p class="ql-block"> 母亲急忙进屋把哥哥的书包拿了出来,说:“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一个红卫兵翻了一下说:“不是这些,这些都是课本。”</p><p class="ql-block"> “那就没有了。”母亲说。</p><p class="ql-block"> 只见那位红卫兵头头手一挥说: “战友们,进屋搜。”</p><p class="ql-block"> 这些红卫兵们一拥而进,在我家开始了翻箱倒柜。把床铺掀开,把被子摊开,把床底下几个放杂物的纸箱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寻找。然后又闯入厨房寻找,揭开了面缸,查看了米袋、还有厨柜和放粉条的纸箱子。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那些所谓的反动书籍。临走时,那位红卫兵头头气哄哄的说:“吴建建,从明天开始,下午放学后到思想改造学习班,继续交代问题。”</p><p class="ql-block"> 红卫兵走后,可是炉膛里的火,没有及时添炭熄灭了。一锅馍还在锅里蒸着呢,母亲顿时气得打起了哥哥。“你咋这样让人不省心呢?”</p><p class="ql-block"> 哥哥委屈的大声哭了起来,“我咋知道哪些书不能看呢?”</p> <p class="ql-block">  是啊,在那个混乱的年月,什么书是反动的,是大毒草,是封、资、修的东西?还真的让人分辨不清。许多书籍,一会儿说他是好的,一会儿说他是坏的。各有说道,黑白变换,谁在台上,谁就正确。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有生杀大权。</p><p class="ql-block"> 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文字狱曾在中国横行了几千年,残害了许多人,十年文革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当时,一位文革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有句话: “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就是这么一句鬼话,让许多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夜之间都被打成了大毒草,成了禁书。并由此开始了全国性的查、封、烧。中国历史文化又一次开始了大倒退,大劫难。</p><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太贫乏了。肚子里吃不饱,文化上又贫血。记得那时能公开看的文学作品,有鲁迅的书,高尔基的书等一些少量的书。最保险、最安全的是毛主席的书,有时想看点闲书,就像地下工作者那样偷偷的在看,那时我看的最多的书是小人书。看一本小人书是两分钱,有时我们为了省钱和多看书,就趁书摊老板不注意的时候互相换着书看。但每次我只能看两三本书,因为身上没有钱了。而且看小人书很不过瘾,太短了,一会儿就看完了。也多亏了哥哥,不知从哪里借来的那么多的国内外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看那些书,根本就不加选择,拉住一本是一本,拾到碗里都是菜,就像饥饿的人看见了面包,扑上前去,饥不择食,爱不释手,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贪婪的、偷偷的在看。每天烧火做饭时,总是一手拉着风箱,一手看着书。看得着迷时,经常忘了给炉膛里添炭,让火熄灭了。影响了全家人按时吃饭,为这事,母亲没少打我,还几次撕了我的书。但我总是记看不记打。因为好看的书,确实让人看得入迷。着迷的我忘了一切,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动的我彻夜难眠,许多好的警句我都摘抄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书确实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他传承给人们的精神食粮和知识,不仅仅是潜移默化,而且是终身受益。也使我在那个疯狂,迷茫,空虚,贫瘠的年代有了一个精神上的依托和避难的防空洞。</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知道,哥哥拿回来的那些书,一部分是在同学们中间相互传借的,一部分是哥哥和同学们偷来的。文革期间,一些造反派组织把抄家搜来的书籍,因为数量很大,还没来得及处理,先临时放到一间库房里。哥哥和同学们上房掏鸟窝时发现了那些书籍,才有了哥哥和同学在天黑夜静时,多次翻窗进去偷窃书籍。</p> <p class="ql-block">  记得鲁迅小说里,有一个叫孔乙己的先生说: “偷书不算偷。”这话讲的真好,偷书怎么能算是偷呢?书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吗。但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我们想看一些书,却要采用一些不正常的无奈手段,这难道不是一大社会悲剧吗?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书籍,就没有了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要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好在十月的一声春雷,使中国又重新步入了正轨。</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我兼任工厂图书室管理员,又看到了许多书,书就是我的精神食粮,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在书中成长,在书中养生,在书中保健,是书激励我,鞭策我,始终昂着头颅,挺着胸膛,眼明心亮,脚踏实地走向远方。我不仅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看书,还尝试着文学写作,已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一部散文集和诗歌集。这条文学爱好之路我会一直的走下去。因为,读书是我喜爱的一种生活,做自己喜爱的事,能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享受。我何乐而不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