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八里沟(一)

卫水清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谷中,阵阵凉爽的风,不时地从谷底飘扬上来,碧绿的潭水,顺着长长的围坝跌宕在坝底的红石上,然后又聚成一条条小小的水流,哗哗地向下流淌。耳畔,风声,水声,悠悠的蝉声与不时快速掠过的鸟啼声交织在一起,更是凸显出大山的幽净与清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此刻,大山里的温度是二十八度,伴着阵阵的凉风,裸露在外的肌肤,感觉是非常凉爽舒适的。几十公里之外,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的城市,温度已经达到了令人感到燥热难耐的三十六、七度,热浪滚滚,一走出家门,便像是进了蒸笼一样,马上大汗淋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谷底通往天河大瀑布方向的步道,一路向前。山路蜿蜒曲折,或是绿荫掩映,曲径通幽;或是层层台阶,错落有致;或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一旁或是环绕在大石中间的溪流蜿蜒起伏,潺潺流淌;也或是一潭碧水,如绿宝石一般镶嵌在山谷深处,自由自在的鱼儿在水中飞快地追逐嬉戏,或如一条条半透明的鱼类标本,一动不动的静止于清澈透明的水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尽情的呼吸着大山深处清新、富氧的空气,他们赤着脚丫,在冰凉的溪中嬉戏;或是领着孩子,在溪水中,翻动水中的卵石,寻找藏匿在石缝中间的螃蟹和小虾;或者站在一个个景观前摆拍,把自己与山水,蓝天白云融为一体;也有的是独自一人,静静的坐在溪水、潭边的大石上,天马行空般的,去遐思冥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段出自于南宋诗人杨万里与好友林子方在杭州依依相别,路过西湖时触景生情而做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突出了六月的西湖美景,与其他季节的与众不同。六月,风光,不与四时同,几个词语,让我不由得想起数次在不同时节,与八里沟景区的邂逅与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年的初春时节,第一次与妻,大女儿三人一起,开车沿着盘山公路,来八里沟游玩的情景。山路崎岖蜿蜒,盘旋而上,路旁的绿树已经萌出新芽,枯草开始泛绿,漫山遍野都是盛放的杏花和连翘花,片片粉白与金黄中,层层叠叠,满眼春色。漫长的冬天,那种满目的灰蒙与苍凉,让人有些悲伤的心情,在这个时候,如落叶般被一扫而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刻,阳光明媚,心情舒畅,如沐春风。当年,大女儿不过三四岁,父亲母亲都还健在,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笑语欢声。而今,早已物是人非,父母也已辞世多年,孩子们也渐渐长大。时光匆匆,恍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