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摩洛哥的斋月与开斋节</b></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国家。这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一年中有着许多的宗教节日,其中斋月与开斋节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极为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斋月快结束时到达摩洛哥的,并在摩洛哥过了开斋节。能在摩洛哥亲身体验其这么盛大的节日,我觉得无疑是幸运的。我始终认为,凡到一国或一地区,通过本地节日和民俗是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生活及民族习性的快速有效的途径。所以,只要遇到了,我一般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特别庆幸的是,摩洛哥导游丹妮老师是个摩国通,在摩洛哥已生活工作了多年,对其风土人情及宗教文化都有着认真研究、亲身体验和独到见解,不仅带领我们观摩节日中的各种活动,还特别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使我收获甚多。</p><p class="ql-block"> 丹妮老师告诉我,斋月是伊斯兰教历的第九个月,根据月圆月缺来计算斋月时间,一般为29或30天,阿拉伯语叫“拉马丹”,又称“把斋节”。斋月期间,除患病者、乳婴、老年人、孕妇、哺乳妇以及外国旅行者外,凡成年男女穆斯林教徒们皆保持斋戒,从黎明到日落禁食禁水禁烟、戒绝丑行秽语、克制欲念。</p><p class="ql-block"> 对于穆斯林来说,斋月是他们一年中最圣洁最具独特意义的月份。此月的特别之名“拉马丹”即“禁月”之意。这个月不仅是一个神圣的宗教仪式时期,更是一次深刻的内心修行。在这一个月里,教徒们要以克制饮食来表达对真主的敬意与内心的虔诚,要以体验饥饿与渴望,培养忍耐力和净化心灵。它实质的意义在于:让教徒们时刻铭记那些正在经历苦难的人们,通过节衣缩食来周济穷人,远离世俗的诱惑,戒除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恶习,全心全意地寻求自我与真主的连接,更加贴近真主。此外,对于修行者来说斋月还有一层意义。他们认为肠道是第二大脑,能汲取月亮能量,对肠道的清洁也就是对大脑和意识的清洁,而断食正是对肠道和消化系统的净化。</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斋月里,不光是摩洛哥的穆斯林,全球的穆斯林都一样共同遵守白日断食、戒烟以及远离娱乐活动的严格教规。值得一提的是,斋戒并非仅限于伊斯兰教,世界上许多宗教也都有着各自的斋戒传统。例如,东正教鼓励信徒每周三和周五进行断食,以示谦卑与敬畏。佛教则提倡素食和辟谷,并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意在净化心灵。而在印度教中,妇女们会有专门的戒斋日,已婚妇女甚至会通过不食来为丈夫祈福。就连古典瑜伽也认为每月有两天人的身体不需要食物,建议断食。</p><p class="ql-block"> 我做了一些观察和对比,发现摩洛哥人对斋月与开斋节的重视程度绝对不亚于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每年斋月伊始,穆罕默德国王都会亲自主持两件事:一是斋月宗教系列讲座开讲仪式;二是捐赠食品仪式,该活动已持续20多年。这足以说明从国家层面的重视。虽说摩中这两个不同的节日都有承载着新生开始和祈福吉祥的共同点,可却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以人神设节,敬真主,为宗教信仰;一个以季时设节,敬天地,为人文民俗。这也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本土文化。对于穆斯林来说,斋月的传统体现了教徒们对内心虔诚与精神净化的追求。而对于我们这些外国的旅行者来说,斋月不仅是一次本土宗教文化的洗礼,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当地习俗与生活的绝佳机会。</p> <p class="ql-block"> 在开斋节前夕来到摩洛哥旅行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它不仅是一次深入了解当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宗教文化与生活</span>习俗的难得机会,可体验斋月的宁静与虔诚,甚至若想尝试亦可以体验一下断食斋戒;而且还可以体验开斋节的喜庆与狂欢。但若只是在斋月中来摩洛哥,可能就会有些遗憾了。因为斋月期间,整个国家放慢运行节奏,政府机关人员工作时间调整为9点到15点,酒吧等娱乐场所基本关闭,商铺和旅游景点缩短营业和开放时间。许多店家特别是小商铺,由于店主在白天禁食期间体力受限,加之游客较少,一般会选择周一到周五的上午以及双休日全天休息,即使有些店铺营业,临近傍晚时分也会提前收摊。一些可供参观处可能亦会调整时间,推迟开门提早关门,甚至还有全天关门的。这样一来,大街小巷人流顿减。这对游客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拍摄到不那么繁杂的老城画面,使照片更干净、更好看、更有古街的纵深感;但另一方面,却少了许多人间烟火气,少了许多人文景观,少了对正常状态下百姓生活的体验感。在菲斯古城,我们原计划看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卡拉维因大学,但就因斋月全天关门的原因而吃了闭门羹,与校方十分熟悉的菲斯地导敲开门后与其协商半天仍未得到开门一看的机会,只能遗憾地在校外转了转。值得一提的是,摩洛哥人在斋月期间对外国人无强制性要求,表现出较大的宽容度,外国人下榻饭店的酒吧、餐厅等对其一直保持开放,可畅享酒水和餐饮。</p> <p class="ql-block"> 我特别惊讶摩洛哥穆斯林教徒们斋月期间在无人监守情况下对斋戒规定的自觉!从日出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日落,他们整整一天时间里滴水不沾,粒米不进!我们的穆斯林司机小哥就天天如此!我就没见他喝过一口水,更别说吃一口东西了,每天都要开车数小时,而且晚上还要睡在车上,相当的辛苦,但第二天一早见到他时仍精神十足!真不知他在斋戒的情况下这精气神是打哪儿来的!对斋戒的这种严苛这种自觉,应该就是每位教徒对真主虔诚的具体体现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为摩洛哥司机小哥)</p><p class="ql-block"> 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在斋月期间为我们开车时,从日出到日落,点食未进、滴水未沾,仍精神十足。也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在开斋节后进食中,作为一个男人却一丁点儿辣也不能吃,令人捧腹。驾驶虽然技术不错,但却不熟悉路,即使开错了路也特自信没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为摩洛哥导游丹妮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个敢于主动放弃体制内铁饭碗孤身闯荡世界并最终相中摩洛哥在此生活了8年之久的中国姑娘,一个浑身充满了自由之风随遇而安的有趣灵魂,一个似有混血之貌飒柔并合气质特别的美女,一个具有三毛特质及奇特经历的诗与远方的追寻者,一个灵性内生灵气飞扬的文艺女性,一个对摩洛哥有着深入了解和独到见解的金牌导游,一个对斋月身体力行的非穆斯林实践者,一个奉行万法同源理念、曾亲身体验世界各大信仰仪式的古典瑜伽长年修习者、素食主义者、佛法追随者。</p> <p class="ql-block"> 开斋节前夕(为便于理解,我姑且把它比喻为中国年的除夕吧)我是在舍夫沙万过的。丹妮老师是一个十分细心有心善心的导游,她在之前和大家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喜欢拍摄人文便记在了心里。这天吃过晚饭后她告诉我:“明天就是开斋节,今晚舍夫沙万老城那边会比较热闹。看你特别喜欢拍摄人文,若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正如在缅甸我一人午夜起身去看大佛洗脸的宗教仪式和在印度一人夜里街拍一样,有这样的机会我自然是不想错过的。于是,在丹妮老师的指点下打车来到了舍夫沙万老城,有幸亲身参加了一次开斋节前夕(除夕)原滋原味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在舍夫沙万民宿吃完晚饭后再赶到老城时已经较晚了,早就过了正常的晚餐时段。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此时的广场和街道上仍是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广场中央的那棵高大的松树也被装饰成了圣诞树一般。若不是周围的人们都穿着春秋衫,还真能误以为是在过圣诞节呢!虽夜色已深,但街道两边的店铺悉数开门,有不少甚至把柜台摊位移出店外摆到了路边上,商品可谓琳琅满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节日的吃食,以各式甜点和油炸烧烤食品为主,品相和色泽都很诱人,但不知叫什么。对甜甜的粘粘的天生就不太感兴趣的我也只能是浅尝即止,不过味道确实不错,只是自觉太过甜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前夕视频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前夕视频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前夕视频三)</p> <p class="ql-block"> 登上广场边最高处的咖啡馆,从平台朝下鸟瞰,虽天色已晚,但节日的氛围感依然映满眼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出来购物的,有相约聚会的,有围桌开吃的,有结伴庆节的。还有的人家正在抓紧于节前给房屋刷上新的蓝色涂料的。在广场的一角,有一个专门来此过开斋节的法国小美女在表演民间艺术杂耍火圈,吸引了众多围观者的眼球,给节日增添了喜色。咖啡馆坐满了斋戒完后身体略疲惫神情尚轻松的人们。在摩洛哥众多的饮品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咖啡和薄荷茶。摩洛哥的咖啡馆很多,随处可见。但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最解渴且有防暑降温功效的非薄荷茶莫属。边逛边吃边看边拍,不经意间,竟成了一次难忘的舍夫沙万蓝色小镇的夜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前夕鸟瞰舍夫沙万广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狂欢演艺表演视频)</p> <p class="ql-block"> 开斋节的首日我是在舍夫沙万蓝色小镇度过的。开斋节是以观察新月为标志的节日。这里解释一下,新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月初,月球逐渐远离太阳,月牙渐渐露出的月相。新月时,月亮仅露出一弯月牙,并且朝右弯曲。对新月的预测与实际天象有时会出现小插曲。当晚,人们热切期盼新月的出现,以为开斋节即将来临,然而当夜幕降临才发现,原来还需再等一日才真正迎来开斋节。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喜悦的心情。我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这个以新月为标志的节日,觉得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活动内容:集体祈祷,开斋进食,走亲访友,慈善捐赠,假庆狂欢。</p><p class="ql-block"> <b>集体祈祷</b>。这是开斋节首日最重要的宗教活动。穆斯林们会在斋月结束后的第一天早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开斋节的祈祷活动。这与平日的祈祷在人数规模、重视程度、虔诚意义上等都有所不同。似如中国民间信俗的过年“烧头香”。一早,我们乘车前往舍夫沙万老城,一路上全是去清真寺参加祈祷活动的人。这如潮的人流仿佛一夜之间凭空从天上地下一股脑儿冒出来似的,把斋月期间的万人空巷顿时变成了门庭若市的景象!这巨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咂舌。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人在清真寺前虔诚祈祷的壮观场面,才深切的感受到,这种带给心灵深处的震撼,这种不一样的文化及旅行体验,是平日旅行中难以体验到的。只可惜,举行集体祈祷活动的清真寺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没能拍到这宏大的场面,只能借用一张网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首日集体祈祷视频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首日集体祈祷视频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首日集体祈祷视频三)</p> <p class="ql-block"> 开斋进食。开斋饭是开斋节最重要的看点,成为家庭合家团贺、朋友聚会的欢乐庆典,热闹程度可与圣诞节和春节不相上下。那么如何开斋进食呢?根据传统,穆斯林们在斋月结束当晚日落后会进行一种特殊的仪式来打破斋戒。他们通常会喝一口水,并食用一些象征着真主恩赐的枣子,以此表示对真主的感恩和对斋戒的结束。开斋节期间,是各种特色美食大放异彩之时,可畅享大快朵颐之乐。塔吉锅:慢炖肉类与蔬菜的陶锅料理,是摩洛哥国宴及百姓人家的美食首选。库斯库斯:北非传统主食,常配炖菜,节日必不可少。巴司蒂亚馅饼:甜咸口味的酥皮馅饼,在节日期间最受欢迎。薄荷茶:国民饮品,象征待客之道。咖啡:随着《北非谍影》这部影片的影响力,里克咖啡馆已成为爱情的象征和摩洛哥的名片。丹妮老师给我讲述了她在南部沙漠柏柏尔人朋友家中过开斋节吃开斋饭的经历和场景:在家安排的开斋饭颇有仪式感,餐桌布置温馨动人,菜式种类丰富。开斋饭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相当于早餐,桌上主要有哈里拉浓汤、沙拉、薄煎饼、芝麻香饼、黄金三角、鸡蛋、椰枣等,餐后在家一隅祈祷并休息约半小时。第二阶段则是提供正餐,有各种冷盘、牛羊肉、鸡鱼等荤菜、大圆面包,最后是水果和甜点。听罢,我才深深感到,只有赴摩洛哥朋友家吃开斋饭才能体验斋月和开斋节的精髓。只是我这次没这个运气和机会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摩洛哥美食塔吉锅视频)</p> <p class="ql-block"> <b>走亲访友</b>。在摩洛哥,节日里穿新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信徒们会选择穿上崭新的传统服饰,再配上一双传统的羊皮拖鞋,尽显节日的喜庆与庄重。在节日里,孩子们会得到新衣、礼物和赏金等。除了盛大的集体礼拜和换上新装外,还有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就是走亲访友。亲友们借假期相会互赠礼物。已婚的穆斯林们会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前往岳父岳母家拜见,表达节日的祝福与敬意。而不少新人则会选在此时举办喜宴,为节日增添了更加浓厚的喜庆氛围。在舍夫沙万广场,看到那些相拥如亲、相牵合影、相挽同行的人们,特别是那发自内心而洋溢在脸上的灿烂笑容,着实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b>慈善捐赠</b>。慈善捐赠贯穿整个斋月及开斋节,从国王到百姓都身体力行。每年斋月初始,国王都会亲自主持捐赠食品仪式,彰显穆斯林乐善行施的品行,强化民众互助精神。一些民间慈善机构也坚持每年向贫困家庭、住院病人、无居所人群捐赠食品、提供开斋饭、发放过冬衣物。而开斋节的慈善捐赠则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根据习俗,这项捐赠必须在节日第一天的清晨祷告之前完成,通常由家庭中的长辈在开斋节前数日便开始着手准备。这项活动不仅体现了穆斯林对慈善的重视,更彰显了节日的慈善氛围。捐赠通常以主食为主,如小麦或面粉,同时也可以捐赠金钱和其他必需品,以确保最贫穷的人们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宗教庆典之中。我觉得,慈善捐赠是开斋节与其它节日最明显的不同,它也将从个人修行升华到了众人团结的层面,从中传递出斋月与开斋节不仅是穆斯林们表达信仰和祈求真主庇佑的日子,更是他们团结关爱、回报社会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 <b>假庆狂欢</b>。当斋月结束时,信徒们会有三天假期的开斋节来共同庆祝。在我离开卡萨布兰卡的前夜,尚在放假中。因凌晨三点就要从驻地乘车出发去机场,二点多就要起来准备,当晚最多也只能睡上个三小时左右,不尴不尬,所以我决定上飞机再睡,晚上就去看看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夜景,去《北非谍影》中的里克咖啡馆坐坐,并感受一下卡萨布兰卡夜晚的节日氛围。按着丹妮老师帮我设置的导航,很顺利地就溜达到了哈桑二世清真寺前的海滨广场。虽近子夜,但广场上仍然是人潮如涌,嗨声四起。狂欢的人群聚在一起,随着鼓乐声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这激情四射的场景比在舍夫沙万那晚看到的更具感染力。在环境氛围的感召下,我在拍照的同时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舞动的行列。风声浪声鼓声欢乐声,声声交响;人影灯影月影云海影,影影喧天。不由感慨:原来开心可以如此的简单:一个节,一只鼓,一群人,足矣。世上的人们若天天都如此开心无虑那该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斋节狂欢视频)</p> <p class="ql-block"> 当飞机飞离卡萨布兰卡从高空望去时,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恰把大西洋镀成了金色。心里一念:晨之初、人之初与某些教之初其实是一样的,都映照出“性本善”的温暖之光。这才有了“穆斯林都是兄弟”的呐喊。但愿这一肺腑之言能阻止兄弟相残,让斋与开斋去洗涤和净化人们的灵魂,促进穆斯林团结友爱与世界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