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丁淼</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71534364</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外出旅游,去过不少草原,但在我的印象里,真正称得上“大草原”的唯有内蒙古的呼伦贝尔。</p> <p class="ql-block">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你一旦感受过呼伦贝尔的辽阔、壮美,其他草原便再也无法入眼,哪怕是人们交口称颂的内蒙锡林郭勒,或是新疆那拉提在我的眼里,都无法与其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 但是三年前的若尔盖一游,使我对“草原”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算来,这是我第二次进入若尔盖草原了。</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的行政区域,如果连上四川的红原、阿坝、松潘,甘肃的玛曲、碌曲,再加上青海的九治,总面积可以达到5.3万多平方公里,约等于半个浙江省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 没到过草地的人,不知道弱小生命的伟大;没去过若尔盖,决然不会领略到高寒湿地的诡异和神奇。与上次从松潘进入的路线不同,我们这次是从甘南进入若尔盖草原的。</p> <p class="ql-block"> 要说我已去过不少草原,或许是出于对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崇拜和敬仰,总感觉其他草原都没有若尔盖草原的高原气质和把整个蓝天白云摄于怀中的博大胸怀。</p> <p class="ql-block"> 来甘南之前,我就知道此次旅游有“过草地,拜会若尔盖”的行程,因此早就做了准备。网上网下求索,知道了若尔盖草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的第二大草原,也是国内最大最平坦最美丽的草原,并且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1998年8月,若尔盖草原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高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005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国道上飞驰,公路两旁是开放的草坪和连绵的山坡,天上白云朵朵,草地牛羊成群,一派美丽动人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在“花湖”标识牌处停车,下车后顺着木板铺就的栈道前行,一路上没见什么大的海子,只是一汪汪的水沼,把朵朵白云“拥抱”在丛丛水草中。</p> <p class="ql-block"> 我极力在草原上四处搜寻,也没有见到被驴友们称谓的黄鸭,又叫“藏鸳鸯”。都说这种鸟对爱情专一,一夫一妻制,若一只死了,另一只不再找伴侣,并会在忧郁中死去,颇有点大雁的秉性,为爱情生死相许。不知黄鸭们是故意躲着游人,鄙视当下人们对婚姻的轻浮,或是不屑人类社会诚信的缺失,而结队去远方旅游了呢?</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不仅景色优美,还是盛产麝香、虫草、贝母、鹿茸、雪莲等多种名贵中草药的宝地。就是在这块聚宝盆里,储藏着泥炭、煤、铁、铜、铀、锰、金等30余种矿产资源。尤其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分布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储量近40亿立方米,是世界最大的泥炭储藏地。</p><p class="ql-block"> 不难想象,再过几年,兰汶高速竣工,若尔盖的发展又会是怎样迅速进入快车道。</p> <p class="ql-block"> 行进在若尔盖草原,不禁思绪万千,八十多年前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的《七根火柴》、《半截皮带》、《金色鱼钩》等故事依次在脑海中浮现……</p> <p class="ql-block"> 1960年7月,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25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修建纪念碑,“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以此纪念红军长征期间在此地穿越沼泽、草地时的艰苦历程。</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上的红军长征雕塑群以“胜利曙光”纪念碑为核心,该雕塑位于若尔盖县班佑村,这里是红军长征穿越草地的重要纪念地。雕塑由一组相互依靠、双眼紧闭的红军战士形象构成,真实还原了当年红军过草地时因饥饿、伤病和恶劣环境牺牲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期间,若尔盖草原因高寒沼泽环境极端恶劣,成为非战斗减员最严重的区域。战士们面临饥饿、高反、泥沼陷落等生存危机,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人牺牲。雕塑群所在地(班佑村)是红军走出草地的关键节点,因此被称为“红军草地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该雕塑群现已成为若尔盖草原的重要红色地标,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缅怀历史,传承长征精神。</p> <p class="ql-block"> 九大元帅纪念碑是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见证。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若尔盖草原艰难跋涉,开国十大元帅中除了陈毅在江南坚持游击斗争外,其余九位都曾走过草地,这片草原也因此成为长征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七根火柴》是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它讲述了红军战士卢进勇因伤掉队后,在暴雨中遇到一位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友。这位无名战友将夹在党证中的七根干燥火柴郑重地交给卢进勇,嘱托他转交党组织,随后牺牲。要知道火在过草地时的重大作用是其他物品无法替代的,草地昼夜温差大,生火取暖,抵御寒冷,是防止战士失温的关键;用于煮熟野菜等有限食物,避免因生食导致疾病或中毒;煮熟沼泽水可杀灭寄生虫和细菌,减少腹泻等多种疾病。所以无名战友把7根火柴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读来让人感动、泪目!</p> <p class="ql-block"> 《金色鱼钩》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金色鱼钩》闪耀着老班长思想品德的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由于错误路线指挥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直到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走进了人迹罕见的若尔盖草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极度的饥饿、疲乏,严重的困扰着红军将士们,他们极其艰难地行走在沼泽湿地里,不少人深陷其中,牺牲在沼泽的泥泞;还有人走着走着,倒下去,再也没能起来……据相关史料记载,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草地。</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悲壮的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几乎濒临绝境。红军将士们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终于一步一步走出了险境。</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走了一天又一天,极目四顾,红军所看到的,除了无边无际的野草外,没有别的东西,而野草下面则是浑水深达数英尺的沼泽……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受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曾三过草地,他们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会看到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友,其状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 我不忍再思考下去,更不想把革命的悲壮情景,下意识地再渲染在这如今美丽的草原上。但仔细想想,没有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哪能有我们今天的随意畅游呢?!</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神经麻痹了,也许是人民哺育某些“勤务员”太周到了,那些“某些”竟忘了初心,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变成了自私“异化”的工具,忘却了党的宗旨是什么。由此,我想有必要组织党的领导干部“重走长征路”,通过实地感知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坚持,达到涤荡污垢洗净灵魂的目的。总之当下社会,革命的传统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p> <p class="ql-block"> 草原上的团雾起来了,若隐若现的原野霎时增添了些许神秘,不管是若尔盖草原“留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都必须走了,因为我们还要赶赴下一旅游目的地,开始新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