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石头

<p class="ql-block">明长城三大奇观已经去过两个(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还有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没有去。于是,2025年3月自驾环游陕西省时镇北台是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三公里的红山顶上,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镇北台作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兼有军事瞭望、贡市监控、驻兵防御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第一台。</p> <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进入景区,前往镇北台途中。</p> <p class="ql-block">来镇北台前,于我而言镇北台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存在。当我站在它的脚下凝望它时,被它的壮观而震撼。</p><p class="ql-block">镇北台平面呈长方形,占地5056平方米,高四层约30米,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内夯黄土,外砌砖石,层台逐级内收结构。</p> <p class="ql-block">从东墙南侧券门入城。</p> <p class="ql-block">沿青砖铺就的马道,缓步而上。</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第二层,原为营房,现已辟为长城博物馆。一件件文物有序陈列,彰显九边重镇的厚重历史。</p> <p class="ql-block">长城博物馆前的有两棵古榆树,它见证着镇北台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石碑。</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上三层。</p> <p class="ql-block">三层四面均是女儿墙及垛口,台地面铺青砖。</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上到顶层。</p> <p class="ql-block">顶层中间部位原为“哨楼遗址”。</p><p class="ql-block">哨楼,为巡边官员和守台将士遮风避雨之所。据地面遗址测算,哨楼面阔三间,进深8米,总高8.6米,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明清建筑,青砖灰瓦,简练大方,威严壮观。</p><p class="ql-block">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胡锦涛,分别于2002年3月27日、2008年10月29日登临镇北台。</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p><p class="ql-block">顶层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镇北台的防御体系、款贡城•易马城遗址、蜿蜒曲折的榆溪河、城市的高楼大厦、被治理的沙漠已成绿洲……</p> <p class="ql-block">明代款贡城•易马城遗址。</p><p class="ql-block">镇北台的东北是款贡城遗址,款贡城是明代长城沿线用于边疆部族与中央政权进行政治经济交流的官方贸易场所‌;西南是蒙汉互市易马城遗址,易马城是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场所。</p><p class="ql-block">镇北台最初是为了军事防御而建,是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对峙的前沿阵地。但在没有战事的和平时期,这里是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场所,是中原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点。</p> <p class="ql-block">俯视前方,最前面的城墙是明朝的国界墙,墙外是匈奴。有两个城门,匈奴给朝廷上供就从左边的门洞进来,卸下贡品就从右边的门洞出去。东部较为宽阔的场地上则在交易日搭建帐篷,进行物品交易。汉族商人携带大量布匹、绸缎、盐茶、瓷器,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骆驼,驮着皮毛、毡毯从长城内外来到此交易。尤其在隆庆年间,明政府采取了“和平互市”的政策,试图通过经济合作来缓解民族矛盾,促进边疆稳定。通过贸易,双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逐渐消除了敌对情绪,增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这是清初文人杨蕴描写的易马城内贸易盛况及塞外风光。</p><p class="ql-block">在款贡城当年还建有“会盟馆”,为当时驻守边关的官员与蒙古部落首领或使臣进行洽谈和交接文书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款贡城与易马城,相辅相成。站在台上,穿越时空,仿佛看到熙熙攘攘接踵而至的商贩,听到马的嘶鸣、交易的吆喝声……</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与长城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道去长城。</p> <p class="ql-block">沿着镇北台长城遗址漫步。</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遗址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一是沙土已经将古迹埋了一半,更重要的是,看到照片上远处一排平房吗?那是营房遗址,文革时期这里是部队驻地,没人能进来,因此古迹没遭到破坏,</p> <p class="ql-block">触摸长城的砖土,感受它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夯土的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仿佛是历史的眼眸,见证四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作为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设施,见证了历史上蒙汉民族的和谐共处与边疆贸易的繁荣,它的存在不仅是古代防御体系的缩影,更是文化交流的象征。</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镇北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明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刘敏宽,在巡视镇北台时,触景生情,赋诗《镇北台》以抒怀:</p><p class="ql-block">重镇秋声霁色开,</p><p class="ql-block">巡行不是为登台。</p><p class="ql-block">千山远向云霄列,</p><p class="ql-block">一水还从沙漠来。</p><p class="ql-block">戍阁崔嵬天阙近,</p><p class="ql-block">塞垣缭绕地维回。</p><p class="ql-block">凭高极目狼烟靖,</p><p class="ql-block">恍是逍遥阅苑偎。</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4日 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