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雅轩记》

馨雅轩(梁哥)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被秋雨浸润的傍晚,潮湿的空气裹着桂花香,漫进尚未完工的书房。我坐在新买的书桌前,看着前面那空荡荡的墙,突然意识到,这间耗费我不少心血搭建的书房,竟还缺个能承载灵魂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最初构想这间书房的时候,不过是想寻个远离喧嚣的角落,便于写作。我亲手挑选每一块材料,在匠人装修时,常捧着茶盏静静观看。书房是按照仿古装修的,每一处都古色古香。随着完工日期的临近,我才惊觉的发现,它早已不是一间简单的书房,而像是从心底生长出的一片精神原乡。</p> <p class="ql-block"> 取名的过程比预想艰难。朋友提议叫“墨香阁”,虽点出书卷气,却失之直白;“静雅居”倒是清雅,可总觉得少了几分灵韵。有一天深夜,我在书房里铺纸研墨,忽闻一阵清风穿堂而过,案头的宣纸簌簌作响,角落里的兰草随风轻颤,叶尖还凝着晶莹的露珠。恍惚间,墨香、草香与若有若无的檀香交织在一起,竟让我想起少时读过“馨德流芳,雅韵悠长”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馨雅”二字突然在脑海中炸开。“馨”字既含书香墨韵的清芬,亦藏草木自然的生机;“雅”字道出文人风骨,更暗合此处远离尘嚣的静谧。当我提笔在宣纸上写下“馨雅轩”三个字时,墨迹未干,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弯月牙斜斜挂在新漆的窗檐上,月光与檐下的灯光相融,将这三个字映得朦胧而温柔。</p> <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请城里老匠人制匾,特意选了陈年楠木。他听说名字的由来,笑着说:“好名字得配好木,这楠木放得越久,越能养出温润的光泽,倒与这‘馨雅’二字的韵味相似。”匾额悬起那日,几个朋友前来观礼,有人轻抚着匾上的金字感叹:“这名字,像是从屋子里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坐在轩中,看着阳光在“馨雅轩”三个字上缓缓游走,才明白名字不仅是符号,它是这间书房的灵魂,是无数个构思的夜晚、无数次选材的坚持,最终凝成的精神图腾。每当有人问起名字的来历,我总会想起那个被秋雨和桂香笼罩的傍晚——原来有些名字早已藏在风里、香里、时光的褶皱里,只待某个契机,便会自然流淌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