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的美篇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b>我十三年献血之路与领悟</b></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4日,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如期而至,"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的口号让我心潮澎湃。这个特别的日子,不仅是对诺贝尔奖得主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系统的纪念,更是对全球无偿献血者无私奉献精神的礼赞。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望,从2005年第一次挽起袖子到60岁因年龄限制停止献血,十三年献血历程中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那些鲜红的血液不仅流淌在他人体内,更深深融入了我的生命记忆。</p> <p class="ql-block">  记得2005年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路过街头的献血车,宣传海报上"您的血液可能挽救一个生命"的标语触动了我。第一次献血时的紧张与期待至今记忆犹新——冰凉的酒精棉擦拭皮肤,针头刺入血管时的轻微刺痛,看着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一种奇妙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从此,无偿献血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街头献血车成了我定期"打卡"的地方,每一次献血后获得的那个小小献血纪念证书,都像一枚荣誉勋章,记录着我为社会贡献的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如惊雷般震撼全国。次日清晨,我与友人方圆便赶到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大厅早已排起长龙。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血液不仅是医学意义上的生命之源,更是危难时刻连接同胞情感的纽带。我们的血液或许流向千里之外的灾区,为废墟下的生命带去希望。这种跨越空间的生命接力,让"血脉相连"四个字有了最真切的诠释。正是这样的特殊时刻,让无偿献血从个人善举升华为集体力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十三年献血生涯中,我累计献血达20余次,先后获得省级乃至全国无偿献血铜奖。当站在领奖台上,接过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时,我深知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对无数献血者群体的致敬。深圳市政府设宴表彰获奖者的那个夜晚,宴会厅里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献血英雄,我们虽素不相识,却因共同的善举而心灵相通。这些认可与鼓励,让我更加坚信每一滴鲜血都可能创造一个生命奇迹。</p> <p class="ql-block">  如今虽因年龄限制不能再献血,但每当我看到街头献血车前排队的人群,依然会驻足微笑。从第一次献血时的懵懂,到后来成为习惯,再到如今转化为倡导他人献血的热情,这段旅程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我们如何用自己的温度温暖他人。值此世界献血者日之际,我愿以亲身经历告诉更多人——献血无需惊天动地,只需挽起袖子,就能让希望流淌,让生命延续。这便是我十三年献血之路最珍贵的领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