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曾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希望着自己的生命由贫瘠走向丰盛。月圆月缺,花开花落,一路的栉风沐雨,希望奔向期待的圆满人生!可为什么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容易被关注、被定义.、被敲打的那一个?或成为容易被忽视、被轻慢、被冤屈的那个人呢?为什么总有人能掀起万丈狂澜,用它那冰凉的波涛令我们无处躲藏?溅湿了我们的衣棠,伤到了我们敏感的内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哲学家荣格曾这样说过:“不要对任何人抱有精神上的洁癖,这个世界上,每个灵魂都是半人半鬼,凑近了谁都没法看。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共存,善良与自私交织,没有谁比谁更高尚或者更低贱,与其对人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认清现实,尊重彼此,理解彼此,辩证地去看待现实中的人和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荣格以惊世骇俗之语剖析了人性:“每个灵魂都是半人半鬼,凑近了谁都没法看”。这个悲观的判决真令人无法接受!我们从出生起所受的教育都是让灵魂愈加高尚,让行为愈加磊落,为何到后来本质上还是半人半鬼呢?!可悲的是通过荣格对生命的真实与复杂进行深刻的洞察后,依然还是半人半鬼的结论。于是荣格认为:我们与其将“半人半鬼”视作推诿与冷漠的借口,把人生中所有经受的灼痛皆归为本性所致。那我们真不如去学习一种与人相处的智慧,用怎样的方法去保持彼此间的安全距离,从而避免伤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依荣格所言,当我们彼此面对时,首先不要抱有精神洁癖。精神洁癖者往往希望在他人身上寻见天堂般无瑕的光明,这种对纯粹性的执念,常常会变成为冷酷的审判,若得不到“天堂的光明”,他们便产生与他人和无情隔绝的行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到无辜的人,甚至会因求而不得而自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 荣格警示我们“凑近了谁都没法看”,只要保持适当距离,对方的不完美的地方就不会那么明显,正如“难得糊涂”。这样才能引领我们走向一种“清醒的接纳”——这比天真幻想着全部被接纳或彻底疏离更为智慧。既承认灵魂里鬼的存在,亦珍惜“人”的光芒。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核心正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切体会与宽宥。我们能够在认清“半人半鬼”的真相后,仍然能用清醒的悲悯去度量那恰好的距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终,在对尘世喧嚣中的幽暗与光明双重的清醒的认知下,荣格的思想恰如一道光,照亮的不仅仅是幻灭的深渊,还是通往理解与悲悯的崎岖小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最终还是要学习如何去彼此靠近,但又不灼伤彼此;如何彼此相拥,又不失却自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亲爱的朋友,当你的心还在感到受到伤害时,请多思考荣格的建议,减少伤害唯一的途经就是要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