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下旬,盛夏时节。我们一行十人,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苏州出发,自驾经300多公里行程,来到风景如画的皖南,先后游历了古徽州、西递古村落,画中的宏村等地。四天三晚的时间,游览了风景名胜,品味了徽菜美食,感受了风情民俗,体会了雅俗文化。</p><p class="ql-block">这次皖南之行,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徽派建筑。徽派历史建筑是皖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与山水田园风光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二是美食文化。以臭鳜鱼、毛豆腐、刀板肉、桂花米酒、黄山烧饼为代表的徽菜系列,味正鲜美,令游客大饱口福,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三是风景如画。皖南的风景,是水墨晕染的长卷,青山如黛,绿水似绸,白墙黛瓦的村落嵌在梯田旁,马头墙在晨光里勾勒出柔和曲线,炊烟袅袅中藏着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 历史厚重古徽州</p><p class="ql-block">古徽州的牌坊、宗祠、民居,被誉为“徽州三绝”,它们是古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我们一行重点游玩了徽州大宅院,棠樾牌坊群,古徽州老城等处。</p><p class="ql-block"> 1.徽州大宅院,又名“西园”,位于安徽歙县县城,是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它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拆迁修缮后,按“复原”原则整体搬进西园。大宅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有宅第26座。其布局巧妙,遵循徽派传统规制又有独特设计,“大厅连小厅、厅厅有名堂;大门连小门、四通又八达”。建筑风格融合了明代的简约舒展和清朝及民国的雕饰细腻,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宅院内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多达14000多处,题材丰富,工艺精湛。徽州大宅院不仅是建筑瑰宝,更是徽商精神与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2.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是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该牌坊群由鲍氏家族经明清两代建成,占地约500余亩,现存7座牌坊,其中明代3座,清代4座。七座牌坊分别为鲍灿忠孝坊、慈孝里坊、鲍文岭妻节孝坊、鲍淑芳父子乐善好施坊、鲍父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旌表了鲍氏家族的“忠孝节义”,讲述着一个个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它们采用“歙县青”花岗岩石料构筑,不用钉铆连接,在村头一字排开,与周围的农田、古桥等相映成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3.古徽州老城即歙县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中国四大古城。</p><p class="ql-block"> 老城始建于秦朝,宋以后形成如今规模,现存城墙约1500米,保留着瓮城、城门等遗迹。城内街巷依势而建,鱼骨状布局清晰,斗山街、许国石坊、徽园等是核心区域。</p><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为全国罕见的八脚牌坊,是明朝大学士许国的功德坊,石雕精美,被誉为“东方凯旋门”。斗山街保存着大量明清徽派民居,青石板路蜿蜒,马头墙错落,体现“四水归堂”的建筑智慧。</p><p class="ql-block">由于过度商业开发利用,古城保护不够理想,看点不多。我们去看了古城夜景,乘兴而去,怅然而返。</p> 古朴典雅西递美 <p class="ql-block">踏入西递,宛如走进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卷。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高高耸立,犹如一位历史的守护者。它建于明万历六年,已有400多年历史,通体采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筑,上面的浮雕、透雕、圆雕工艺精湛,每一处图案都蕴含着深刻寓意,造型庄重典雅,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沿着青石铺就的街巷前行,两侧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白墙黛瓦,马头墙高高翘起,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阳光洒在斑驳的墙壁上,光影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走进古民居,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令人赞叹不已,题材丰富多样,人物、花卉、瑞兽等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 西递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溪边垂柳依依,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盛夏时节,明经湖畔的荷花盛开,深红浅白的花朵摇曳娉婷,与青瓦白墙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p> 宏村画中行 <p class="ql-block">踏入宏村,便觉双脚已踩进了画框里。</p><p class="ql-block"> 村口的南湖像一面铺开的绿绸,半浸在朦胧的水汽中。画桥静卧在水面,青石板的桥身被岁月磨得温润,倒映在水里成了完整的圆。岸边的垂柳把枝条垂到湖面,搅碎了山影云影,也搅乱了写生姑娘笔下的线条——她们支着画板坐在石阶上,笔尖刚落,一阵风过,满湖的涟漪又成了新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顺着石板路往村里走,月沼是另一汪惊喜。这方半月形的池塘被白墙黛瓦环抱,像是被群山捧在手心的玉镜。正午的阳光斜斜打下来,将马头墙的影子拓在水面,黑与白的纹路随波轻晃,恍惚间,墙上的砖雕漏窗里似乎飘出了当年绣娘的笑语。</p><p class="ql-block"> 穿堂过巷时,总被转角的景致绊住脚步。斑驳的白墙上,几株爬山虎探出头来,绿得发亮;门楣上的砖雕“五福临门”被雨水洗得清晰,每一片花瓣都像刚从画里拓下来,游人背影与黛瓦飞檐重叠,成了水墨画里最灵动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暮色漫上来时,再看月沼,满池的碎金渐渐沉成墨色。岸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落在水面,与天上的月牙遥遥相对。此刻才懂,宏村哪里是画中行,分明是行人成了画中人,一步一景,步步都在时光的笔墨里。</p> <p class="ql-block">徽派建筑嵌在青山间,马头墙刺破流云,徽州的美,是水墨晕染的长卷。美丽宏村月沼如砚,白墙黛瓦倒映水中,泼墨入画成江南。西递牌坊立在光阴里,砖雕藏着太多的旧故事。旅游归来,这一幕幕美景画面仿佛还在脑中闪现徘徊,荡起记忆的涟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雷维亮</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5年7月3月</p><p class="ql-block">在此特别感谢好友王殿军、刘仁权等提供珍贵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