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如同日月映照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坛,日月之光之外,还有群星在闪烁,萨托和柯勒乔是其中最亮的两颗。</p> <p class="ql-block"> 萨托全称是安德烈·德尔·萨托(Andrea del Sarto,1486-1530),但这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为安德烈·达尧罗(也有译作“安德烈亚·达格诺罗·狄·弗兰切斯柯”的)。“萨托”意思是“裁缝”,萨托的家庭是当地名气颇大的裁缝师之家,因而萨托就得了这么一个诨号,久而久之,诨号代替了真名,说真名,人们反而不知是谁了。</p> <p class="ql-block"> 萨托年轻时曾拜当时著名画家皮耶罗·迪·科西莫为师,而皮耶罗·迪·科西莫是科西莫·罗塞利的学生,这样算起来,萨托可以说是罗塞利的再传弟子。萨托崇拜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僧侣画家巴托洛梅奥。巴托洛梅奥是他的师兄,对他的影响最大。萨托精于造型和用光,画作呈现意大利古典风格,被认为是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萨托最著名的画作为祭坛画《哈匹圣母》,圣马力诺、卢旺达1980年不约而同都以这幅画的主体部分(圣母和圣婴)作为邮票图案,前者彩色印刷,后者是单色印刷的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 和拉斐尔一样,萨托作画时并没有给画作命名,“哈匹圣母”是后人根据画作圣母脚下底座上的浮雕形象——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鸟身女妖起的画名,“哈匹”即鸟身女妖,所以这幅画也常被称作《鸟身女妖的圣母》。在西方绘画史上它还有另一个名字:《阿庇埃圣母》。这幅圣母画和当时流行的圣母画似乎有些不同,圣母左手虽然也拿着福音书,圣母和圣婴头上也画有圣光圈,但圣母的装束却很像民间女子,她和圣婴都目光下视,与大多数圣母画圣母眼光前视不同。我们从网上下载了原画图谱,从中更能看出它与他人创作的圣母画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原作圣母子的两则分别立有圣方济各和福音书作者圣约翰,他们一反常态,不再像通常圣母画中出现的圣徒那样,虔诚地面向圣母子,而是面对观画者,姿势也比较随意。所以有的评论说这幅画“圣洁感不足,风俗性有余”。</p> <p class="ql-block"> 纽埃1980年发行的邮票上印的是萨托另一幅圣母题材名画《阶梯上的圣母》主图部分:</p> <p class="ql-block"> 画家利用台阶让圣母子居高临下,俯对下面的圣徒。和《哈匹圣母》中圣母一样,圣母的装束、气质也都颇似民间女子。圣母容颜秀美,面带微笑,右手牵着头巾;圣婴张开手臂,扑向台阶下的圣徒。整个画面即坚实稳重,又充满动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方寸中还可以看到萨托创作的其他圣母绘画,布隆迪1971年、纽埃1980年发行的邮票图案是《圣母、圣子与圣约翰》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 纽埃1980年还发行了《圣母子和圣凯瑟琳、圣伊丽莎白及施洗圣约翰》(局部)、《圣家族》(局部)邮票:</p> <p class="ql-block"> 格林纳达的格林纳丁斯1995年发行的小型张上印的是萨托另一幅《圣家庭》:</p> <p class="ql-block"> 萨托也创作其他宗教题材绘画,圣马力诺1980年用两枚邮票分别展示了《天使报喜》中的圣母玛利亚和报喜天使:</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网上下载了原画图谱,从中可以看到萨托这幅画也很有个性,圣母玛利亚的表情似乎有那么一点躲闪;天使来报喜,也不是孤单一人,她身后还有其他天使和圣徒,远处楼上凉台、楼下台阶或站或坐着其他人,好像他们都在见证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 《圣母哀悼基督》也是萨托的代表作,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原画图稿:</p> <p class="ql-block"> 画作前部基督遗体躺着,占据整个画面长度,后面画面左边是天使,中间为圣母,右边是抹大拉的玛利亚,圣母装束如同世俗女子——有的评论说像农妇,双手十指相扣置胸前,面部表情呈悲伤状。巴拉圭1968年发行的1枚邮票就撷取了圣母上半身形象:</p> <p class="ql-block"> 有评论说萨托此画圣母形象略显做作,这个结论可能与画作将圣母处理成双目正视前方有关,按照常理,此刻悲恸的圣母目光应该向着基督,或者仰视天空(呼天抢地),现在有点摆拍之嫌。其实不光是圣母,右边抹大拉的玛利亚面部表情也有点怪怪的。</p> <p class="ql-block"> 萨托的人物肖像画也很出色,可惜很少出现在方寸中。我们只在他的祖国意大利1986年邮票上看到一幅《拿着书坐着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柯勒乔(Correggio,1494-1534),原名安托尼奥·阿来里(Antonio allegri),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曼托瓦和帕尔马之间的小镇柯勒乔,人们遂以镇名“柯勒乔”称呼他(一说是他自称)。柯勒乔善于学习,他曾研究过乔尔乔内的情景交融画法和达·芬奇的朦胧明暗画法,兼收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艺术之长,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娇媚画风。他特别擅长用光和色表现主题,创造了不同以往的新技法,被评论家称之为创新派画家,认为他的画作开风靡17世纪欧洲画坛的巴洛克画风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 柯勒乔画作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宗教画,另一类是神话画。这两类画作方寸中都有表现。</p> <p class="ql-block"> 先看宗教画。柯勒乔有两幅很有名气的描摹耶稣诞生的画作,一是《圣夜》,巴拉圭1969年将它请进了方寸:</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柯勒乔绘画用光的典范,因为是“夜”,所以画的总体采用暗色调,但圣婴身上却聚集了强烈的光照,这光也映照了深情望着圣婴的圣母以及赶来朝拜的牧羊人。这种处理昭示了圣婴的“圣”,很好地揭示了主题。</p> <p class="ql-block"> 另一幅是《礼拜圣婴的圣母》,它的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比《圣夜》更大,频频地出现在各国发行的邮票中。我最喜欢格林纳达的格林纳丁斯1977年发行的邮票,以为它表现出来的这幅画作的色彩最鲜明,层次感最强。</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上小耶稣垫着一块以蓝色布衬底的马鬃毡子躺在地上,仰望着圣母,右手也伸向圣母,圣母面带微笑,展开双手,深情地看着圣婴。是礼拜圣婴,更是一位母亲凝视着自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爱怜。朦胧暗淡与光亮明快,一对矛盾竟然糅合到了一起,丝毫不觉得生硬。邮票在原画作上加印一颗伯利恒星,这是因为邮票是为圣诞节发行的,有伯利恒星,既深化了主题,也使得节日意味更浓郁。</p> <p class="ql-block"> 卢旺达1984年以该画为图案发行了1枚小型张,采用绿色线勾勒的单色印刷方式,也很中看:</p> <p class="ql-block"> 朝鲜1983年发行 1枚柯勒乔绘画小版张,《礼拜圣婴的圣母》作为背景出现,因为票幅较大,画作显得格外清晰:</p> <p class="ql-block"> 在方寸中还可以欣赏到柯勒乔创作的其他圣母画,冈比亚1980年邮票上是《戴着星冠祈祷的圣母》(局部):</p> <p class="ql-block"> 越南1990年邮票上是《有篮子的圣母》:</p> <p class="ql-block"> 库克群岛1967年邮票上是《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 朝鲜1983年邮票小型张上是《圣母子和音乐天使》:</p> <p class="ql-block"> 朝鲜1983年邮票印有《圣母子和小圣约翰》,这幅画将圣母、圣婴、小圣约翰置于一个山洞中,让人不由想起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柯勒乔这幅画构图或许是受到达·芬奇画作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达·芬奇《岩间圣母》(达荷美 1969)</p> <p class="ql-block"> 越南1990年邮票上是另一幅《圣母子和小圣约翰》:</p> <p class="ql-block"> 老挝1984年发行的邮票小型张以《圣母子和四位贤哲》为图案,这幅画围绕着圣母子的人物比较多,有四位圣哲,还有众多小天使:</p> <p class="ql-block"> 圣母画之外,柯勒乔还创作了许多宗教故事画,意大利1989年邮票图案是他的《三贤士朝拜》,这是一个传统的主题,但柯勒乔在构图上却有意规避了传统均衡结构,表现出了新意。</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1984年发行了数枚柯勒乔绘画邮票,画作主题多为当时习见的宗教传说,有《逃亡埃及途中的休息》:</p> <p class="ql-block">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则被分成两枚邮票展现其局部图案:</p> <p class="ql-block"> 原画图谱(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小型张图案为《耶稣基督给圣母玛利亚加冕》:</p> <p class="ql-block"> 马达加斯加1984年邮票展现柯勒乔的《不要碰我》,这也是流传甚广的圣经故事,说抹大拉的玛利亚到基督坟前哭泣,意外发现基督复活了。基督对抹大拉的玛利亚说自己已经升天,让抹大拉的玛利亚把自己复活的消息告诉其他门徒。这个主题很多画家都画过,我很喜欢柯勒乔的这幅,画中人物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赭石绿树醒目,霞光晕染恰到好处,整个画面十分靓丽,这也正体现了柯勒乔善于用光用色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圣凯瑟琳与基督的“神秘婚姻”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喜用的创作主题。传说中圣凯瑟琳是公元4世纪初历山大城总督的女儿,她看到圣母玛利亚和圣婴的异象后便皈依了基督教,这在当时的罗马帝国是不允许的,于是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派50位哲学家去与圣凯瑟琳辩论,劝说她放弃基督教,结果50位哲学家反被圣凯瑟琳说服,皈依了基督教。马克森提乌斯将圣凯瑟琳囚禁起来,12天里有二百多人,其中包括马克森提乌斯的妻子去狱中看她,最后被她感化,皈依了基督教。马克森提乌斯震怒之下,将圣凯瑟琳置于带刺的大车轮上,欲行磔刑,没想到圣凯瑟琳一触摸车轮,车轮便破碎了(另一说说是一道闪电摧毁了车轮)。马克森提乌斯无计可施,只好将她斩首。流传过程中,圣凯瑟琳脱离了基督教虔诚圣徒的单一形象,出现新的情节:作为童贞女的圣凯瑟琳在圣母玛利亚面前接受圣婴耶稣的婚戒,把自己奉献给基督。这种神秘的婚礼“是一种纯粹精神奉献的符号,作为妻子应该分享她丈夫的生活”,“耶稣基督为了替人类赎罪,而承受苦难,作为他神秘的配偶也就能分担他所承受的苦难”。柯勒乔很喜欢这个传说,根据它创作了多幅画作。朝鲜1983年、柬埔寨1984年、越南1990年发行的邮票上就分别展示了3幅不同的圣婴给圣凯瑟琳佩戴戒指情景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 《圣凯瑟琳神秘的婚礼》,朝鲜 1983</p> <p class="ql-block"> 《圣凯瑟琳神秘的婚礼》,柬埔寨 1984</p> <p class="ql-block"> 《圣凯瑟琳神秘的婚礼》,越南 1990</p> <p class="ql-block"> 再说说柯勒乔的神话题材绘画。柯勒乔依据希腊神话神王宙斯故事创作了众多画作,尼加拉瓜1984年发行的柯勒乔绘画邮票选用了其中的三幅,一幅是《劫持美少年加尼米德》:</p> <p class="ql-block"> 加尼米德是特洛伊国王特洛斯的儿子,貌美,被誉为“人间第一美少年”。宙斯迷恋他的美貌,化作大鹰,将他劫持到天庭当自己的侍酒官。</p> <p class="ql-block"> 一幅是《丽达和天鹅》,叙述好色的宙斯贪恋斯巴达王妃丽达的美貌,化身天鹅与之幽会,后来生下了绝世美女海伦。画作上丽达不知身边的天鹅是宙斯,正爱怜地抚摸着它:</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幅是《达娜厄》:</p> <p class="ql-block"> 达娜厄是阿尔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她的父亲得到神谕,说达娜厄的儿子将会谋杀他,于是便将达娜厄关进铜塔。这事被宙斯知道了,便化身金雨来与达娜厄幽会。画作描绘小爱神帮达娜厄摊开被单,准备接来自天上的金雨。达娜厄的表情充满了幸福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 宗教画、神话画之外,柯勒乔也创作了一些人物肖像画,苏联1982年邮票上的《淑女像》是其中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上淑女端庄大方,背景靓丽,用光用色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柯勒乔是一位多产的画家,方寸中选用的他的画作也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