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中国应该感到幸福

谷深山高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一个没有贫穷(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而非更高的精神需求)、饥饿、疾病、压迫.战争的国度里就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中国是否应该感到幸福,是一个**主观且复杂**的问题。答案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所处环境以及对“幸福”的定义。然而,从宏观层面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确实有许多强有力的理由,让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们有基础、有机会去感受和追求幸福**:</p><p class="ql-block">## 一、坚实的幸福基础:中国提供了许多关键保障</p><p class="ql-block">1. **和平与稳定:** 这是幸福感的基石。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远离战乱和严重社会动荡,人民可以安心规划生活、追求发展。</p><p class="ql-block">2. **快速提升的物质生活:** 数十年经济腾飞显著改善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高铁、网络、电力等)世界领先,物质丰富程度、生活便利性(移动支付、电商、物流)远超以往。</p><p class="ql-block">3. **不断完善的法治与安全保障:** 社会治安总体良好,法治建设持续推进,为公民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深夜出行的相对安全感是很多地方难得的体验。</p><p class="ql-block">4. **发展机遇相对丰富:** 庞大的经济体量和活跃的市场,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了教育、就业、创业等多样化的上升通道和发展可能性。</p><p class="ql-block">5. **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网:** 尽管仍在发展中,但覆盖全民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也在完善,旨在减轻民众的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 二、深厚的文化与精神源泉</p><p class="ql-block">1. **强大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是精神家园。共享的语言、节日、习俗、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带来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和群体归属感。</p><p class="ql-block">2. **家庭与集体的支撑:**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重要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港湾。“家国同构”的传统也使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精神幸福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3. **集体成就带来的自豪感:** 国家在科技(航天、5G)、基建(高铁、桥梁)、扶贫、应对灾害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容易激发民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p><p class="ql-block">## 三、面向未来的希望感</p><p class="ql-block">1. **持续的发展与进步:** 国家整体仍在快速发展中,大多数人对未来生活水平的继续提升抱有期待,这种“明天会更好”的预期本身就是幸福感的来源。</p><p class="ql-block">2. **“中国梦”的凝聚力:** 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共同愿景,凝聚了社会共识,赋予个体奋斗以更宏大的意义感,参与其中能获得价值实现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然而,“应该感到幸福”不等于“必须感到幸福”或“所有人都同样幸福”</p><p class="ql-block">* **幸福感是主观体验:** 幸福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同样的环境,不同性格、经历、期望值的人,感受可能截然不同。有人看重物质富足,有人追求精神自由,有人在意社会公平。</p><p class="ql-block">* **发展中存在挑战:**</p><p class="ql-block"> * **不平衡不充分:** 区域、城乡、不同群体间的差距依然显著。</p><p class="ql-block"> * **社会压力:** 高昂的教育、住房、医疗成本,激烈的职场竞争,给很多人带来沉重负担。</p><p class="ql-block"> * **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法治的完善、权利的保障、社会透明度和公平性的提升,是许多民众的深切期盼。</p><p class="ql-block"> * **环境与健康:**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影响着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 **个人自由与表达空间:** 对个体自由、多元表达和个性发展的追求,与社会规范和管理的边界如何协调,也是部分人群的关注点。</p><p class="ql-block">* **个体境遇差异巨大:** 一个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白领、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一个刚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一个为子女教育焦虑的家长……他们的生活境遇和对幸福的感知必然千差万别。</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何理解“生活在中国应该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1. **认识到拥有的基础:** 相比于世界上许多战乱、贫困、动荡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提供的和平、发展、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是**极为宝贵和值得珍惜的基础条件**,这是很多人追求幸福的起点。</p><p class="ql-block">2. **看到进步与希望:** 国家持续发展带来的生活改善和未来前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提供了可能性和希望**。</p><p class="ql-block">3. **理解幸福的多元性:** “应该”并非强制,而是指**有理由、有条件**去感受幸福。但这不否认问题、挑战和个体的不同感受。感到不幸福,往往源于对具体问题的关切和对更美好生活的正当追求。</p><p class="ql-block">4.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国家的稳定发展为幸福提供了平台,但个体的幸福最终要靠**个人的努力、选择、心态调整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珍惜已有的,积极应对挑战,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更务实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生活在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去感受幸福**——和平稳定、物质基础改善、文化归属感、发展机遇、对未来的希望,这些都是坚实的支撑。国家的发展成就和社会治理为民众追求幸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但同时,**感到幸福不是义务,也不是理所当然**。个体面临的现实压力、社会存在的各种挑战、以及对更美好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都可能影响幸福感。</p><p class="ql-block">因此,“应该感到幸福”更准确的理解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度——拥有追求幸福的基础、机遇和希望,值得我们去珍惜、奋斗,并在此过程中努力感知和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承认成就与基础,正视问题与挑战,在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中共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才是更积极的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