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不输核弹会二次爆炸!107国要我国销毁,咱们给12字霸气回应(资料来自网络《墨珑甲说》)2025/07/01

彭亮文(谢绝献花)

<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这种武器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有人形容它不输核弹,还能二次爆炸。2008年,107个国家联手签署了一份公约,要求销毁这种武器,结果却把矛头单独指向了中国,要求我们销毁库存。面对这种明显带着双标的操作,中国外交部直接甩出12个字的回应:“即便美俄都签字,我们也不签。”</b></p> <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说白了就是一种“组合拳”武器。它不是一颗普通的炸弹,而是由一个大炸弹(母弹)装着很多小炸弹组成的。投下去以后,母弹先在空中炸开,小炸弹像天女散花一样撒出去,然后落地后再炸一次。</b></p><p class="ql-block"><b>这种二次爆炸的设计,让它的杀伤范围变得特别广,覆盖面积可以轻松达到几千平方米,甚至更多。而且这些小炸弹散落的方式很不规则,炸起来的效果让人防不胜防。</b></p> <p class="ql-block"><b>历史上,这种武器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美国在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里用过不少,苏联、德国也都在二战或者冷战时期玩过这套路。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俄军也被拍到用过集束炸弹。据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大概有4亿多枚集束炸弹被扔到战场上,直接导致了几万平民伤亡。这还不算那些没炸的小炸弹留下的后患。</b></p> <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的可怕之处,不光是它炸的时候威力大,更在于它炸完之后留下的麻烦。首先,它是无差别杀伤。炸的时候不管你是士兵还是老百姓,统统在范围内就跑不掉。爆炸覆盖的区域大到可以轻松吞没一个村庄或者一片阵地。其次,很多小炸弹落地后不会立刻爆,而是像地雷一样埋在土里,变成“定时炸弹”。这种未爆弹药的隐患,能持续威胁好几十年。</b></p> <p class="ql-block"><b>拿越南战争举个例子,战争都结束快50年了,越南和老挝的田地、村子里到现在还埋着大量没炸的小炸弹。联合国估计,老挝境内还有差不多8000万枚未爆弹药。</b></p><p class="ql-block"><b>每年都有人因为不小心踩到或者碰到了这些东西,丢了命或者落下残疾。小孩放牛、农民种地,甚至就是走路都有可能触发,防不胜防。这种长期的后遗症,让集束炸弹在人道主义层面上成了众矢之的。</b></p> <p class="ql-block"><b>107国联手签公约,怎么回事?</b></p><p class="ql-block"><b>因为集束炸弹的危害实在太明显,国际社会早就有人开始呼吁禁用它。2008年5月,在爱尔兰的都柏林,107个国家凑一块儿开了个会,签了《集束弹药公约》。这个公约的内容很简单:签约的国家承诺不生产、不使用、不转让、不储存集束炸弹,还要尽快把手里的库存销毁。听起来挺高尚的,出发点是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保护战后的安全。</b></p> <p class="ql-block"><b>到2023年,这个公约的签约国已经增加到了124个,确实销毁了不少库存,也算有点成效。比如挪威、英国这些国家,都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集束炸弹清掉了。但问题来了,全球几个军事大佬——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一个都没签。</b></p><p class="ql-block"><b>美国在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里扔过成千上万的集束炸弹,俄罗斯在叙利亚和乌克兰冲突中也被指用过,中国虽然没在战场上用过,但也是生产国之一。这三个国家不签,公约的影响力自然大打折扣。</b></p> <p class="ql-block"><b>2008年公约刚签的时候,国际上就有人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要求我们销毁手里的集束炸弹库存。这事听着就有点不对劲。凭啥啊?美国和俄罗斯不仅有库存,还实打实用过,平民伤亡的账本上写得明明白白。中国呢?从没在战争里用过这东西,库存只是放在那儿做防御用的,凭啥就揪着我们不放?</b></p><p class="ql-block"><b>其实这背后不难猜。集束炸弹虽然争议大,但在军事上确实是个狠角色。它能快速覆盖大片区域,对付敌方的机场跑道、装甲部队、人员密集区都特别有效。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搞出来的“天雷500”集束炸弹,就是个典型例子。这玩意儿能用战斗机投出去,一次炸平几千平方米的目标,对防御作战来说价值不小。手里有这种武器,对国家安全是个保障。</b></p> <p class="ql-block"><b>但国际上有些声音,就是看不得中国手里有硬家伙。107国里不少国家自己都没啥军事力量,却要求中国单方面放弃这种武器,这不是双标是什么?美国库存里有几百万枚集束炸弹,俄罗斯也没少用,可没人敢逼着他们销毁。结果中国没用过反而成了靶子,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憋一肚子火。</b></p><p class="ql-block"><b>中国12字回应,硬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面对这种压力,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是12个字:“即便美俄都签字,我们也不签。”这话听着简单,但分量重得很。第一层意思是:你们别拿公约压我,我不吃这套。第二层意思是:美国和俄罗斯不销毁,我凭啥先动手?第三层意思更深: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不是谁想干涉就能干涉的。</b></p> <p class="ql-block"><b>这12个字,既是对双重标准的直接回击,也是对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想一想,美国在2023年还往乌克兰送集束炸弹,俄罗斯在冲突中也没停手,这俩大国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却要求中国单方面裁军,哪有这种道理?中国不签公约,不是因为不想和平,而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游戏没法玩。</b></p><p class="ql-block"><b>客观来说,集束炸弹在战场上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高效打击大面积目标。比如敌方的坦克集群、机场跑道、步兵阵地,用普通炸弹得炸好几轮,用集束炸弹一次就能搞定。现代战争讲究速度和效率,这种武器正好能满足需求。</b></p> <p class="ql-block"><b>中国自己的“天雷500”集束炸弹,就是个例子。这款武器通过战斗机投掷,里面装了几十到几百个小炸弹,能在短时间内把目标区域炸得稀巴烂。对于防御性作战来说,这种武器能快速打乱敌方的进攻节奏,给己方争取时间。</b></p><p class="ql-block"><b>国内的哈尔滨建成集团还在不断改进技术,让它的精准度和可靠性更高。不过这些武器都是严格管控的,只在演习和训练里用,实战里从没亮相过。</b></p> <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的争议,其实是人道主义和军事需求的拉锯战。从人道角度看,它确实该禁。未爆弹药的长期威胁,太容易伤及无辜,战后的清理工作也麻烦得要命。越南、老挝的教训摆在那儿,每年还有人因为几十年前的炸弹丢命,这账没法不算。</b></p><p class="ql-block"><b>但从军事角度看,大国放弃这种武器等于自废武功。美国、俄罗斯、中国手里都有集束炸弹,不是为了摆着好看,而是真把它当成战略储备的一部分。尤其对防御型国家来说,这种武器能起到震慑作用。国际军控领域从来不是靠道德感化,而是靠实力平衡。美俄不销毁,中国凭啥先动手?这道理很简单。</b></p> <p class="ql-block"><b>国际博弈的缩影</b></p><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这事,折射出了国际军控的复杂性。2008年的公约是个起点,但没几个大国买账,执行起来自然困难重重。2022年俄乌冲突又把这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被指用过集束炸弹,美国还跳出来给乌克兰送了一批,搞得国际社会吵翻了天。中国外交部当时表态,说要平衡军事需求和人道关切,语气里透着对这种双标的不满。</b></p> <p class="ql-block"><b>公约签了十几年,124个国家加入了,可非签约国的态度没变。美国2008年后停产了集束炸弹,但库存没动,2023年还拿出来支援乌克兰。俄罗斯压根没停手,冲突中用得挺欢。中国这边,生产和研发还在继续,但始终没用过。三大国各有各的算盘,谁也不肯先让步。</b></p><p class="ql-block"><b>说到中国在军控上的立场,其实挺有意思。一方面,我们不签《集束弹药公约》,态度硬得很。但另一方面,在别的领域中国一点不含糊。比如核武器,中国是《核不扩散条约》的坚定支持者,还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方面,中国也加入了相关公约,把库存销毁得干干净净。这说明啥?中国不是一味强硬,而是看规则公不公平。</b></p> <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这事上,中国觉得公约不公平,双标太明显,所以不签。但在能接受的规则里,中国愿意配合,甚至带头干。这态度既务实,又有底线。比起有些国家一边喊和平一边扔炸弹,中国这做法至少站得住脚。</b></p><p class="ql-block"><b>集束炸弹的争议,估计短期内消停不了。只要美俄不销毁库存,中国肯定也不会动。国际社会想彻底禁掉这东西,难度不小。技术上,集束炸弹还在进化,精准度更高的小炸弹可能会减少未爆率,但人道问题还是绕不过去。</b></p> <p class="ql-block"><b>从中国的角度看,手里有这张牌,至少能多一份安全感。国际形势这么复杂,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会发生啥。107国当初的要求没得逞,12字回应也成了中国外交史上的经典一笔。未来这事怎么发展,取决于大国博弈的结果,但中国的底线很清楚:公平为先,主权为重。</b></p><p class="ql-block"><b>107国签公约要求销毁,中国被单独点名,结果咱们用12个字怼了回去。这事不光是武器的问题,更是国际政治里公平和主权的较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