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行:明孝陵

魚儿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明朝的第一座陵墓。它是南京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充满了历史厚重感,被称为明清第一陵。</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上午,我们的虔诚之心来到明孝陵拜谒。</p> <p class="ql-block">  从5号大金门进入,可以将所有的网点一网打尽。</p><p class="ql-block"> 进了5号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方城,这是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修建的。 四方城里有一块赑屃托着一块巨大的碑,这是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修建的功德碑。碑文主要是列表朱元璋一生的丰功伟绩,为其歌功颂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孝陵的神道,被称为南京最美的道路之一。尤其是到了秋季,树木的颜色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各自都散发出夺目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是石像路神神道,第二段是翁仲路神道。</p> <p class="ql-block">  石象路神道石刻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骏马等六种石兽,每种二对,共十二对二十四件,两两相对,或立或蹲。这些石雕每一个都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每尊都重达数吨。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粗旷威武,而且每尊石兽均为雄性,寓意是"以阳守阴"。</p> <p class="ql-block">  神道的第二段就是翁仲路神道。过了石望柱,神道两侧则有武将文臣石雕,各两对共八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为了将这些石雕运至神道,据说是利用冬季泼水成冰的季节,慢慢将这些庞然大物一步一步的挪移到现在位置,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和勤劳。</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功用了10多万人,经时32年修建的明孝陵墓的独特之处,一是中轴线对称:明孝陵的陵墓寝宫建筑严格遵循中轴对称原则,主要建筑方城、明楼、宝顶等都位于中轴线上,两侧建筑对称分布,体现出强烈的秩序感和庄严感。二是前朝后寝格局:开创了“前朝后寝”的三进院落制陵寝布局,前为祭祀朝拜的“前朝”,后为安葬帝王的“后寝”,这种布局将祭祀与陵寝功能明确区分,对明清两代帝陵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中轴线上的文武方门。每道门什么人的进出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制</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楼。方城明楼高大坚固,用大条石建成,下部为石刻须弥座,十分坚固。明楼位于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建筑体量巨大,是明清皇家陵寝中最大的一座明楼。</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楼上围墙的很多的砖石上,都刻着制砖人的姓名,以保证砖的质量,可见当时朱元璋为了保障陵墓的质量,真是无所不及。</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宝顶宝城设计十分巧妙:宝顶为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周围的宝城城墙以条石为基础,上用明砖垒筑,依山势高低起伏。宝顶上方的封土堆下放置了一层2米多厚的圆滑鹅卵石和一层厚厚的沙子,起到了良好的防盗、防水效果,很好的保护了陵墓600多年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网络截图。</p> <p class="ql-block">  孝陵风水,十分考究。明孝陵依托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的自然山势而建,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使陵寝建筑与周围的山川地形相得益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的陵寝制开创了明清陵寢制的先河,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有划时代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孝陵内环境优美,花草茂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