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初印象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2日,我们一行14人组团从福州飞兰州,14:35起飞,18:00就稳稳落地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p><p class="ql-block">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南距兰州市中心约55千米,为4E级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T3航站楼面积达40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飞行区有1条长4000米、宽45米跑道 ,民航站坪设77个机位,16个为廊桥机位。还有航空货站、航管设施等保障运行。</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建于1907年,是黄河上第一座钢铁桥,由德国泰来洋行承建,原名“兰州黄河铁桥”,孙中山先生1919年曾题写“天下第一桥”匾额,百年间见证兰州城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像:1986年落成,由“母亲”和“男婴”组成,象征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起源,是中国现代公共雕塑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车园:明代兰州人段续借鉴南方筒车创制“黄河水车”,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曾是黄河两岸灌溉的核心工具,园内保存的明代形制水车堪称“活态水利文物”。</p> 天水伏羲庙祭祖石窟探秘 <p class="ql-block"> 6月23日,我们参观了伏羲庙。据说前两天,马英九也来到伏羲庙祭祖。天水伏羲庙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官方祭祀伏羲活动,“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民族寻根祭祖圣地和文化名片。伏羲庙祭祖活动不仅是对伏羲创世功绩的追思,更是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追溯与认同,通过文化仪式和两岸互动,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随后来到麦积山石窟。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384-417年),因形如麦垛得名,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最珍贵的是北魏时期的“薄肉塑”飞天壁画——在壁画中用浅浮雕塑造人物面部和肢体,衣纹则以彩绘表现,堪称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第127窟的北魏飞天是此技法的巅峰之作。石窟在唐代安史之乱后逐渐荒废,现存最早的题记为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明清时期曾大规模重修彩绘。</p> 官鹅沟与红色记忆 <p class="ql-block"> 6月24日,宕昌县参观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与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天公不作美,一早就下起了雨,为防止雨水打湿鞋子,买了鞋套套在脚上,结果鞋子连带袜子一起湿了透心凉。</p> <p class="ql-block"> 传说在一千多年前的古宕昌国,官鹅沟内生活着氐族和羌族两个部落,他们为争夺珍珠大草原常年征战。在一次战斗中,鹿仁寨的氐族首领被金羊寨的羌族人活捉,氐族首领之子官珠为报仇,潜入金羊寨。在金羊寨中,官珠与羌族姑娘鹅嫚相遇,经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官珠被鹅嫚的善良美丽打动,二人相爱。后来,官珠的奸细身份被发现,鹅嫚得知真相后,虽愤怒痛苦,但最终被官珠的真情所感动,放走了官珠,二人约定中秋迎亲。</p><p class="ql-block"> 中秋婚礼上,单恋官珠的黛娜表姐为复仇向鹅嫚刺出毒刀,官珠挡在鹅嫚身前中毒。两寨首领再次敌对,鹅嫚冲上前阻止,却被两支利箭射中。弥留之际,她将两位老人的手紧拉在一起,希望两族和解。最终,官珠、鹅嫚化作两座秀峰,呼唤氐、羌两族世代友好。</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此突破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腊子口天险,打通了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通道。战役中,红军战士攀悬崖绕至敌军后方,仅用一天就攻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毛主席曾在《长征》中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咏叹此役。</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珍藏着红军用过的马鞍、枪支和手写标语,其中“坚决北上抗日”的石刻标语是国家一级文物。</p> 扎尕那与花湖童话 <p class="ql-block"> 6月25日,行程安排很满,游览扎尕那、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可以说是被时光遗忘的藏寨秘境。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据《迭部县志》记载,此地在吐蕃时期就已形成村落,距今超13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被群山环抱,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周围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巨人屹立不倒,还有的像动物栩栩如生,可谓鬼斧神工。清代诗人曾以“迭山南望白无边,雪积遥峰远接天”来形容这里“迭山横雪”的壮丽景观,百里石峰白雪皑皑,在阳光照耀下银光四射,恢宏壮观。</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由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和代巴村四个藏族村落组成,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的藏族建筑和生活方式,踏板房依石就坡,层叠而建,夯土墙、连锅炕等都体现了藏族祖先的智慧。百年老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漫步在村落间,随处可见的玛尼经幡在风中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最纯正的藏族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花湖,海拔3400米左右。花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蓝天白云倒映在湖中,水天相融,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花湖是众多野生飞禽的主要栖息地,堪称鸟类的天堂。我们可以看到赤麻鸭、灰雁、白骨顶、天鹅等珍稀动物在湖面上自在游弋。它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振翅高飞,给这片宁静的湖泊增添了无限生机。运气好的话,还能邂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它可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被藏族人民视为“仙鹤”“神鸟”“吉祥鸟” 。若尔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黑颈鹤之乡” </p><p class="ql-block"> 沿着湖边新建的原木栈道漫步,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感受花湖的美。栈道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湖中心,走在上面,脚下是清澈的湖水和摇曳的水草,身旁是飞舞的水鸟和清新的空气,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在栈道的沿途,还设有一些观景平台和休息区,可以随时停下来,欣赏美景,拍照留念,或者坐下来静静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花湖的中心地带——花湖之眼。大家可以看到,这片碧蓝的湖水包围着一片呈椭圆形的水草,从空中俯瞰,恰似一只巨大的眼睛,而上方那片柳叶形的水草正好充当了眉毛,水草中间还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使这只“眼睛”看上去似乎闪着泪光,充满了神秘而灵动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花湖的古老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仙女路过这里,被热尔大坝草原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下凡来到人间。她在草原上翩翩起舞,她的舞姿轻盈优美,感动了天地万物。仙女离去后,她的泪水化作了这片美丽的湖泊,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花湖,而她洒落的汗珠则变成了湖中的野花和游鱼,从此,花湖便成为了这片草原上最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这里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交界处。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出发,一路奔腾,在若尔盖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突然优雅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勾勒出荡气回肠的“S”形曲线,由此形成了“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奇观。“九曲”并非实指九道弯,在藏语和蒙古语中,“九”代表着数量众多,象征着黄河蜿蜒曲折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抬眼望去,眼前的黄河一改往日奔腾咆哮的模样,在这里宛如一条飘逸的玉带,静静地流淌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河道蜿蜒曲折,时而分流,时而汇聚,与两岸碧绿的草原、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我们到达时间是傍晚,夕阳西下,橘红色的晚霞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余晖洒在河面上,金色的光芒随着水波荡漾,黄河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静静地卧在草原之上,美得让人窒息,难怪著名诗人高平曾写下“谁把天河九曲裁,源头此际豁然开”这样的诗句来赞叹此处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黄河九曲第一湾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生命的摇篮。周边有广袤的草原,它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的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p><p class="ql-block"> 景区修建了观景台,我们乘坐扶梯登顶,扶梯有十四层,可惜只有上,没有下,下来必须走台阶,每层88级台阶,还是要消耗不少体力。站在高处俯瞰,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全貌尽收眼底,那种震撼的视觉冲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p> 瓦切塔林 <p class="ql-block">6月26日,路经瓦切塔林,停留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瓦切塔林:瓦切藏语意为“大帐篷”,因塔林周围经幡群形似帐篷而得名。它南距红原县城42公里,北距黄河九曲第一湾约40公里,海拔高度3480米。以108座白塔为主,是川西北最大的白塔群。这些白塔均为石木结构堵波或正方形塔座,塔身由下向上逐次内倾,各层塔檐用石柩或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向上依次递减,十三轮塔刹,塔刹为金属或木制的仰月和日光。108座佛塔象征消除人生108种烦恼,体现佛教哲学中“缘起性空”的核心思想。主塔融合八式藏传佛塔,分别代表佛陀释迦牟尼不同生平阶段,如降生、悟道、涅槃。</p> 色达的红色海洋 <p class="ql-block"> 6月27日,经过将近12小时的车程(部分路段在修路),终于来到色达。</p><p class="ql-block">色达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之一。前身为1880年创建的宁玛派修行处,1980年晋美彭措法王将其扩建为喇荣学经点,1997年正式获批成立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p><p class="ql-block"> 该佛学院以密集的绛红色木屋群闻名,数万间僧舍依山而建,形如蜂巢,与僧袍同色,构成壮观的红色海洋。 坛城,矗立于制高点,是立体的圆形建筑,外观金碧辉煌,分为上、中、下三层,采用藏式传统建筑风格,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p> 莲宝叶则与阿万仓湿地 <p class="ql-block"> 6月28日,莲宝叶则与阿万仓湿地。</p><p class="ql-block">莲宝叶则: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山势陡峻,长年冰雪覆盖,风雨剥蚀。山体为花岗岩,在冰川融化侵蚀作用下,形成巨型石阵、石海等,山峰上部怪石嶙峋,有众生朝佛、观音打坐等各种造型。 景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多以串珠状分布,与雪山相互映衬,如扎尕尔措、措拉玛、罗云措、章木措等,湖水清澈,四周群山环绕,山峰倒映其中。 </p><p class="ql-block"> 莲宝叶则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藏区众神山之首。这里聚集着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大寺,如格尔登寺、郎依寺等,宗教氛围浓厚。</p><p class="ql-block"> 据《莲宝叶则神山志》记载,这里是格萨尔王东征作战的古战场,城堡到处留下格萨尔王神奇的遗迹。还有传说讲述了莲宝叶则山神与妖魔战斗的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阿万仓湿地:黄河流经此处时,因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河水漫溢形成大量汊流、湖泊和草滩,“水天一色、河道迂回、沼泽连片”,河流、沼泽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宛如天然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娘玛寺,创建于公元1834年,由康区多智钦寺奥达喇嘛创建,1937年正式搬迁至扎西贡赛滩。寺内有莲花光明宫、金顶红墙的大经堂、长长的转经回廊、刻满经文图符的玛尼堆、经幡阵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最大的大藏经转经筒,该转经筒已载入吉尼斯纪录。转经筒建筑总高42.38米,旋转部分高度为35.81米,直径12.43米,装大藏经1080部共11万册。</p> 草原与佛国圣地 <p class="ql-block"> 6月29日,又下起小雨,一早参观了郎木寺,路上经过桑科草原,没法打卡拍照,只能继续前行,来到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占地面积5941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寺院建筑错落有致,有弥勒殿、灵塔金瓦殿、护法殿等20余座殿堂,嘛呢经轮房大小20座,僧舍200余院。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藏族、回族等多民族特色,采用藏式传统工艺,大木构建,金顶红墙,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大峡谷:地处川甘之交的郎木寺镇,被世人称为“微缩版的香格里拉”,谷内怪石林立,风景绝美,是郎木寺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曾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藏族、汉族和印度佛教的元素,大经堂、佛殿等建筑多为藏式平顶结构,屋顶上饰有绿色琉璃瓦、镏金铜瓦等,院墙和前廊、前殿外墙多呈白色,后殿外墙则有红色、黄色等。 </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有六大学院:包括闻思学院、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各学院建筑风格独特,供奉着不同的佛像和灵塔,是僧侣学习、颂经、礼佛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临夏八坊十三巷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行程相对轻松,主要参观八坊十三巷(西北“小北京”的商贸传奇)。</p><p class="ql-block"> 形成于唐代,因聚居着回、东乡、保安等民族的八大教坊而得名,明清时期是丝绸之路南线上的商贸重镇,被誉为“河州商埠”。巷子内保留的“三进四合院”多为清代回族富商宅邸,木雕砖雕上的牡丹、葡萄图案,融合了伊斯兰几何纹样与中原吉祥文化。民国时期,这里曾是西北皮毛贸易的中心,现存的“茶马互市”遗址碑刻记载了1920年代汉藏商人在此交易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凌晨三点,福州的灯火在夜色中渐次亮起,我们的航班终于落地。这场因机械故障晚点5小时的返程,恰似甘南之旅的终章——虽有波折,却让回忆更加刻骨铭心。为期9天的甘南之行,就此画上句点,但那些在高原上的点点滴滴,早已化作生命中最璀璨的星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