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孟子的四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以下是具体介绍。</p> <p class="ql-block">恻隐之心:即同情心、怜悯心。孟子认为,人看到他人遭遇不幸或处于危险之中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和怜悯的情感,这是人性中善良的萌芽,是仁的发端。比如,看到小孩要掉进井里,人们会本能地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不是为了与孩子的父母攀交情、博取声誉或厌恶孩子的哭声,而是出于内心的恻隐之心。</p> <p class="ql-block">羞恶之心:指羞耻心、廉耻心。人对自己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会感到羞耻和厌恶,这是义的发端。有羞恶之心的人,会坚守做人的底线,知耻而后勇,能以羞耻心自我勉励,从而改正错误,提升自己。例如,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没有被一时的屈辱打倒,而是忍辱负重,最终成就一番霸业。</p> <p class="ql-block">辞让之心:即谦让心、礼让心。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谦逊、礼貌和尊重,是礼的发端。有辞让之心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谦让,不与人争执,能够以和为贵,收获他人的认同。如清朝大学士张英让给邻家三尺地,体现了辞让之美,也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p> <p class="ql-block">是非之心:指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断力。人能够分辨善恶、对错,这是智的发端。有是非之心的人,能够明辨是非,不被表象所迷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比如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和阿地大夫,通过实地考察和对两人行为的判断,做出了正确的奖惩决定,体现了是非之心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孟子的“四心”之说,即是“仁、义、礼、智”四种德行,修心即修德:修恻隐之心,即修仁心,分享自己的友善;修羞耻之心,即修义心,坚守做人的底线;修辞让之心,即修礼心,收获他人的认同;修是非之心,即修智心,看清人生的方向!唯修此四心,才是真正的修心,真正的修德,才是真正生命能量启动的开始。与君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