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波中的跨国伉俪——林迈可与李效黎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林迈可,出身英国牛津贵族家庭,是将牛津大学导师制和凯恩斯经济理论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任教于燕京大学。李效黎,来自离石东关名门望族,是离石首位考入燕京大学的女生,后来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贵族。抗战时期,二人在燕大相遇,因共同秘密支援八路军而结为异国情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林迈可与李效黎辗转来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延安等地。他们为中国军队培训大批无线电人才,组装了延安第一台可与美国联系的无线电发报机,让延安声音传遍世界,为抗战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抗战胜利后,夫妇俩回英国仍为中英友好奔走,通过著书宣传中国并多次访华,是连接中英友好的使者。林迈可于1994年在美离世,李效黎则在2010年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离石高家沟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里,一台无线电发报机见证着林迈可和李效黎夫妇的传奇革命故事。在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中,林迈可地位独特。1944年5月,他在延安架起大功率无线电台,让世界聆听到延安之声;8月,他出任延安新华社英文广播部首位外籍专家,讲述中国共产党抗战事迹。</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曾在2015年两次盛赞林迈可,感谢他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帮助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紧缺物资。2019年,离石区建立“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捐献118件抗战馆藏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与吕梁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燕园邂逅 情定终身</b></p><p class="ql-block">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同年12月,林迈可来到中国,与李效黎在燕园相遇。李效黎原名李月英,受参加“辛亥革命”的父亲影响,自幼爱国,因参加学生运动遭通缉后考入燕大。</p><p class="ql-block"> 在燕大,李效黎被林迈可学识风度吸引,林迈可也留意到这位聪慧热情的中国学生。林迈可常邀中国同学参加下午茶会,二人接触频繁,感情渐深。1938年和1939年暑假,林迈可两次秘密前往晋察冀边区支援抗战,李效黎为此担忧,却也被其正义之举打动。1941年6月25日,二人喜结良缘,司徒雷登为他们证婚。</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投身抗战 勇担使命</b></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林迈可夫妇得知日军将包围燕京大学,便携带无线电零件等逃离,抵达八路军平西司令部,后到聂荣臻将军总部。林迈可担任晋察冀边区通讯部门顾问,李效黎也愿为抗战出力。</p><p class="ql-block"> 此后,林迈可培训无线电人才、修理电台,李效黎教授英文。他们在晋察冀边区工作两年多,经历日军冬季大扫荡,多次遇险。林迈可还多次通过“林迈可小道”,为根据地秘密输送药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延安岁月 电波传声</b></p><p class="ql-block"> 1944年春,林迈可夫妇前往延安,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接见。当时延安通讯设备落后,外界对中共抗战情况了解甚少,林迈可因精通无线电,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通讯顾问兼新华社对外广播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他与李效黎一起组装、改造通讯设备。1944年5月底,林迈可利用有限资源,在延安建立一千瓦发报机,使新华社能直接向旧金山发报,让世界首次听到延安声音。李效黎则投身外语教学和外事活动,培养外语人才,帮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抗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中英桥梁 情谊长存</b></p><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后,林迈可夫妇回到英国,仍心系中国。林迈可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后,常在议会上谈及中国。李效黎著有《再见,延安!》,林迈可著有《抗战中的中共》等,向世界讲述中国抗战真实情况。</p><p class="ql-block"> 他们多次访华,成为沟通中英两国的桥梁。2021年,林迈可和李效黎的长子詹姆斯·林赛到离石区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追思先人,这段跨国红色情缘,至今被人铭记传颂。</p> <p class="ql-block"> 林迈可与李效黎的故事,是爱情与信仰交织的传奇。他们因爱结合,更因共同的正义追求投身中国抗战,以非凡勇气和卓越才华,为中国抗日事业培养人才、传递“延安声音”。战后,他们依然心系中国,成为中英友好的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彰显了跨越国界、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份情怀与担当,值得永远铭记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  文末,赋诗一首《红色电波中的伉俪传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燕园邂逅情初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火纷飞爱意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国姻缘牵异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并肩抗战赴征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电波传讯惊天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赤胆忠心映碧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悠悠情谊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英桥畔忆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机关退休。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1989年以来,在中央《学习与研究》、《山西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吕梁日报》《吕梁发布》等报刊与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云梦风雅》一书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50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