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法国之行系列(2)

冬阳之光

<p class="ql-block">第三天的行程从第戎出发,前往不远处的尚莫尔加尔都西会修道院,探访那座闻名遐迩的“摩西井”(Puits de Moïse)。这座艺术与精神的象征,由14世纪末勃艮第公爵大胆的菲利普二世(Philip the Bold)委托建造,静静矗立于修道院旧址,诉说着中世纪的辉煌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虽名为“井”,实则并无水源。雕像群环绕的基座曾支撑着十字架,象征《圣经》中“生命的活水”。摩西像尤为突出,因而得名。整组雕塑以写实风格与细腻情感表达著称,堪称中世纪晚期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曾摧毁了尚莫尔修道院,但摩西井的雕像奇迹般得以保存,如今珍藏于第戎美术博物馆,供世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尚莫尔修道院曾是勃艮第公国的皇家陵墓,如今虽已改为精神病医院,但其历史地位与建筑遗风依旧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驱车前往博纳(Beaune),这座坐落于第戎以南约45公里的葡萄酒名城,以其悠久的酿酒历史、中世纪建筑与慈善传统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建于1443年的天主教济贫医院(Hôtel-Dieu de Beaune),这座建筑不仅是法国电影《虎口脱险》的外景地之一,更是勃艮第最著名的历史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济贫医院以其绚丽的彩色琉璃瓦屋顶、中世纪医疗遗产与世界级艺术收藏而闻名。它不仅是博纳的象征,更是勃艮第文化与历史的缩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其屋顶由红、黄、绿三色琉璃瓦拼接成几何图案,极具视觉冲击力,成为博纳最具辨识度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中央庭院采用对称布局,四周环绕拱廊,是典型的中世纪医院设计,体现了当时对秩序与功能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济贫医院由勃艮第公爵的大臣尼古拉·罗兰(Nicolas Rolin)及其妻子共同创立,初衷是为贫病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大病房长达50米,为木制拱顶结构,曾是病患的集体病房,两侧排列床位,尽头设有一座祭坛,象征信仰与治愈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圣休格礼拜堂内,华丽的祭坛与彩绘玻璃窗为病患提供了祈祷与慰藉的空间,宗教与医疗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此外,医院还设有药房、厨房等配套设施,完整呈现了中世纪医院的运作体系。</p> <p class="ql-block">馆内珍藏的15世纪佛兰德斯画派杰作,原为医院主祭坛画,如今陈列于专门展厅。画面分为天堂与地狱两部分,人物生动、色彩鲜艳,是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参观了博纳的圣母教堂,其庄重的建筑风格与宗教氛围令人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单色彩绘玻璃窗是其一大特色,光影交错间,营造出宁静而神圣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继续前行,前往位于弗朗什-孔泰大区的阿尔克-塞南王家盐场(Saline Royale d'Arc-et-Senans),开启一段关于工业乌托邦的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这座18世纪的工业建筑杰作,是城市规划与工业设计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乌托邦社会建筑的精彩代表。</p> <p class="ql-block">1775年,路易十五的宫廷建筑师克劳德·尼古拉·勒杜(Claude-Nicolas Ledoux)设计了这座盐场,旨在从当地盐泉中高效提取盐分,体现理性与美学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整体布局呈半圆形,象征和谐与效率,是工业理性与艺术美学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盐场于19世纪停止生产,如今作为博物馆与文化活动场所,向公众展示其工业历史与勒杜的建筑理念。</p> <p class="ql-block">陶导特别邀请了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解王家盐场的前世今生,使我们对这段工业乌托邦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我们便在王家盐场酒店用餐并夜宿于此。在世界文化遗产现场用餐与过夜,是一种难得而独特的体验,仿佛穿越回那个理想主义与理性并存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清晨,我们从王家盐场出发,驱车约40分钟,向东北方向前进,抵达此次行程的最东端——贝桑松。</p> <p class="ql-block">贝桑松曾是勃艮第公爵国的首府,也是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出生地,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亦以此为背景,赋予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贝桑松不仅是法国最美的城市之一,更是众多思想家、作家、画家与科学家的摇篮。乌托邦社会主义创始人傅立叶、无政府主义先驱普鲁东、现实主义画派奠基人库尔贝、诗人马拉美、科学家巴斯德,以及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都曾在此生活或成长。</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时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一幅幅叙述历史的挂毯,仿佛将时光缓缓展开。</p> <p class="ql-block">馆内成列着叙述历史的挂毯,每一幅都仿佛在讲述一段尘封的往事,令人驻足沉思。</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钟表馆则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钟表匠人的智慧结晶,时间的流转在齿轮与指针间悄然呈现。</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走进贝桑松主教座堂,这座建于12至13世纪的教堂,以罗曼式建筑为根基,后融合哥特式风格,展现出历史的层叠与宗教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设有两个祭坛,这一设计在法国教堂中较为罕见,体现了其独特的历史与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教堂罕见地拥有双圣坛设计,东西两端各设一座圣坛(主圣坛朝东,副圣坛朝西),象征信仰的多重维度与空间的神圣布局。</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老城区的勃艮第门,这座建于2世纪的古罗马凯旋门遗迹,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见证着贝桑松悠久的历史与不朽的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