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十周年祭日

青山远春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兰陵县大仲村镇</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青山远春</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间:2025年7月3日</p> <p class="ql-block">2015年3月去看望二舅,母亲和二舅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临走时二舅拄着拐杖送我们出来。</p> <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母亲离开我们已十载,她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晰如昨。每次旅游回来,买来土特产还想着给母亲一份,在外面看到听到新鲜事,还想着给母亲说说,可是,这些只有变成我无限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我怎能忘记晨光里母亲侍弄菜园的身影,最早还没有水车,只能用斗子一斗一斗向上打水,再倒到垄沟里,慢慢向菜园里流。我还不能向上打水,只好在菜园里看沟子。</p><p class="ql-block"> 我怎能忘记豆粒大的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缝补衣服,每天晚上吃完饭,收拾好碗筷,我们排队叫母亲缝补衣服。母亲还嫌我们身上有牙,把衣服穿破了。当时的情况衣服穿不破是怪事,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什么东西凭票供应,每人每年3尺布票,一年四季一件衣服,连洗换的衣服都没有,不怨衣服少,还怨我们把衣服穿烂了。到了冬天晚上呼呼刮着大风,母亲叫我们蹲在床上,找几块旧棉花碎片缝在单裤子上,就是棉裤了。过了年春暖花开时,母亲带着我们在菜园里翻地,歇歇时叫我们蹲在菜园里,把旧棉花片拆下来,棉裤就变成单裤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怎能忘记,母亲为省一根火柴,用我冬天里在大路旁边扫的碎草末,(拾柴的人太多,扫不到大草叶)一把一把往锅底下放,一天锅底下狼烟不断,一直到下午做晚饭好用,不用使一根火柴了。</span></p><p class="ql-block"> 我怎能忘记,每到秋天我们到西岭掐地瓜秧,地瓜秧活鲜死沉,勾担在肩上往肉里压,汗水往下流。母亲个头小,还是小脚,我们一起往家挑。晚饭后收拾好碗筷,母亲把当门(屋里的地板)扫干净,切白天从岭上掐来的地瓜秧,切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第二天清早屋当门一大堆切好的地瓜秧。由我负责挑到场里去晒,先把场扫干净,再把切好的地瓜秧均匀地撒到场里。傍晚由我到场里把地瓜秧扫成堆,再挑到家里,这是准备我们冬天的口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怎能忘记,邻里有困难时,母亲热心相助,四爷爷不在了,他家里也困难,父亲给母亲商议,把家里仅有的五十斤谷子拿出来给四爷爷送殡。母亲总给我们说:省着点花,晴天准备阴天,丰年准备荒年,凡是早大普(打算)。</p><p class="ql-block"> 九十五载岁月,母亲用勤劳撑起一家,一生和我奶奶、四个姑姑没有分家,用善良温暖周遭人,用勤俭教会我们生活的本分。母亲做的那些好事,街坊邻居记着,家人刻着。</p><p class="ql-block">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里由瓦屋都盖起了三四层楼,设有电梯,家家都有小车,出行方便。我们都过得很好。愿母亲在天堂安稳喜乐!</p><p class="ql-block"> 明天是母亲十周年祭日,制作此美篇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