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行一祝甸古窑遗址

小刚(手机摄影)

<p class="ql-block">离开周庄,驱车十几分钟,来到昆山锦溪祝甸。这里曾是历代皇家御用金砖的窑厂所在地,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流传着“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说法,而祝甸古砖窑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原淀西砖瓦二厂的窑厂,如今已变身为祝甸砖窑文化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它属于乡村复兴文创园的一部分,曾生产质地坚细、敲之铿然有声的“金砖”,紫禁城太和殿地面的4718块“金砖”便产自这里。后来因为生产规模缩减而荒废,直到2017年,这里被重新改造,由崔愷先生设计,胡坤团队负责室内设计,最终荣获“亚太地区综合使用类室内设计大奖”。</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由砖石砌成的拱形隧道,光线逐渐由昏暗转向明亮,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门廊。两侧墙壁由红砖和黄砖交替砌成,尽头隐约透出一束温暖的光,述说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如今,窑洞里的炉火早已熄灭,但那段独一无二的文化记忆,却在这里被重新点燃。你可以坐在窑烧咖啡馆,点上一杯现磨咖啡,香气四溢,再走进萱草书店,翻开一本古镇风情画册,静静享受一个慵懒的午后。</p> <p class="ql-block">红砖瓦顶的建筑静静伫立,窗前白色窗帘随风轻扬,玻璃上映着绿树与蓝天。门前写着“Labandon”,仿佛是现代与传统交汇的印记,让人忍不住驻足。</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步行十分钟,便来到祝甸古窑遗址。据村民说,这些古窑位于自然村东侧的长白荡沿岸,三面环水,环境清幽,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朴的石桥横跨在清澈的水面上,桥上行人悠然自得,背景是白墙黑瓦的民居与垂柳。仿佛走进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当我真正站在古窑遗址前,那种震撼难以言喻。由于年久失修,正门紧闭,内部杂草丛生,却更显沧桑与原始,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时空。</p> <p class="ql-block">古窑址群始建于明清时期,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砖窑遗址之一。以家庭作坊式土窑为主,古砖瓦制造技艺精湛。在明清鼎盛时期,这里曾是金砖的重要产地,连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地面金砖都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砖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展现着古人的智慧与辛劳。漫步在遗址之间,仿佛能看见当年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汗水与火焰交织,铸就了那一块块金砖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砖窑遗址位于山坡上,窑体部分坍塌,表面布满裂缝,旁边立着“古窑危险 禁止攀爬”的警示牌,以及“十二号窑”的标识牌,周围绿意盎然,仿佛自然与历史在此达成某种默契。</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砖石结构室内,木质梁架错落有致,阳光从远处的开口洒入,照亮了空旷的地面。墙壁由整齐的砖块砌成,古朴而坚固,仿佛能听见昔日工人们劳作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祝甸古窑遗址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过去,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在这里,你能感受那份属于砖与火的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