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连心,护航每一步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图文:熊伟利、陈丽丽</p> <p class="ql-block">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七、八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亲子沟通易产生矛盾,家校协同教育也面临挑战。为打破沟通壁垒,增进亲子情感,强化家校共育合力,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的精神,实验中学联合仁和菁英LP179团队开展“爱心手拉手,成长心连心”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元的互动体验,搭建多方交流平台,传递温暖与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环节一:实验中学副校长周叶南为活动致辞。</p> <p class="ql-block">环节二:环环相扣,心脉相通</p><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原本互不相识的参与者们迅速打破隔阂,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开启了一段充满爱与感动的旅程。“环环相扣”游戏中,大家随机组队,通过合作完成呼啦圈传递,让家长与孩子手牵手围成圈,一大一小两个呼啦圈从同一起点往相反的方向出发,家长和孩子穿梭其中,一大一小呼啦圈最终又相遇在起点。</p> <p class="ql-block">环节三:碎片相契,心手相连 </p><p class="ql-block"> “心连心拼图"作为破冰行动的第2个游戏,以充满趣味与深意的形式,迅速打破参与者之间的陌生壁垒。活动将学生、家长与志愿者随机分成8-10人小组,每组获得一幅打乱的巨型拼图。随着指令下达,各组迅速行动。起初,现场略显混乱:孩子们急于寻找熟悉的图案,家长们试图协调分工,而教师义工则默默观察团队动态。当第一组完成拼图时,整个场地爆发出热烈掌声!最终这幅由一百多块碎片组成的"我-我们承诺创造一个自信、勇敢、负责任的世界!”完成拼接!这不仅展现了团队协作的成果,更见证了不同年龄、身份的人从陌生到信任的转变。原来只要目标一致,再零散的碎片也能拼成完整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环节四:以耳为舟,以心共鸣</p><p class="ql-block"> 现场参与者随机配对,在限定时间内轮流扮演“倾诉者”和“倾听者”。倾诉者分享自己在成长、亲子关系中的喜悦和悲伤,倾听者则专注聆听、不打断,最后用简单的语言复述对方的核心观点,促进彼此理解。 还专门针对孩子设置环节“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引导双方坦诚交流,打破日常沟通的隔阂。</p> <p class="ql-block">环节五:执笔绘梦,共筑心桥</p><p class="ql-block"> “梦想画卷”环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心灵长卷,徐徐铺展。一张数十米长的巨型画布在场地中央展开,画笔、颜料、调色盘整齐摆放,学生、家长与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执笔勾勒未来图景。活动开始,孩子们率先拿起画笔,灵感如泉涌般迸发。一旁的家长和教师、义工们也深受感染,纷纷加入创作。家长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与孩子并肩协作,用画笔共同编织梦想。“梦想画卷”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不同的色彩、形状与线条交织,凝聚成理解与支持的桥梁,让亲子、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协作与分享中得到升华,也为“成长心连心”的主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环节五:蓝丝系情,爱与感恩</p><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工作人员为每位参与者分发象征信任、感恩与鼓励的蓝丝带。主持人引导大家将丝带系在最想感谢的人手腕上,并说出内心的话语。现场氛围瞬间变得温馨而庄重——孩子们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蓝丝带系在父母腕间,轻声说“谢谢您一直照顾我”;家长们则蹲下身子,将丝带系在孩子手上,哽咽着回应“宝贝,你是我的骄傲”;老师们的手腕上也渐渐缠满蓝丝带,学生们鞠躬致谢:“老师,您辛苦了!”不仅是亲子、师生之间,许多参与者还将蓝丝带送给活动志愿者、现场义工。而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为每个人送上蓝丝带与拥抱,传递着“你值得被爱”的温暖信号。蓝丝带随风轻扬,将现场编织成一片爱的海洋。<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抹抹蓝色丝带成为最动人的符号。作为活动的经典环节,“蓝丝带传递”以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让感恩与爱如涟漪般扩散。</span></p> <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导师引导与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感,助力心理健康发展。借助“亲子对话工坊”等环节,破解沟通障碍,指导家长掌握倾听与激励技巧,改善亲子关系。爱心手拉手,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成长心连心,汇聚了育人的力量。我校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抵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怀抱中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