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万有全集团有限公司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盛夏七月,党旗飘扬。在庆祝建党104周年的日子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7月3日,万有全集团公司党总支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三十多人,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和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在历史的回响中追寻初心薪火,在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中筑坚信仰之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共四大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升级改建后中共四大纪念馆展馆总面积约3040平方米,基本陈列展厅面积约1839平方米,较之前扩大了一倍,完整再现了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的生动场景。展览以上海老风貌石库门元素贯穿整个展线,观众穿过一扇扇石库门,仿佛置身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里弄中,体验沉浸式观展。</p> <p class="ql-block">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当青砖石库门建筑映入眼帘,泛黄的历史文献、珍贵的实物展品与多媒体还原的场景交相辉映,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庚续由此展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会出席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林育南、庄文恭、陈潭秋、李维汉、朱锦棠、范鸿劼、李逸、阮章、谭平山、项英、周恩来、彭述之、汪寿华、李立三、李启汉、王荷波、尹宽等二十名。</p> <p class="ql-block">“四大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讲解员的话语让党员们驻足沉思。从革命年代发动工农群众,到新时代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一份份泛黄的会议记录、一张张模糊的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勇担使命,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突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迈出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关键一步。</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中,一组四大代表的照片格外引人深思:他们中有许多人正值青年,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有些人不惜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中共“四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等14个文件。</p> <p class="ql-block"> 中共“四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中共四大以后,推动革命的深入发展,全国反帝斗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高涨,党员队伍迅速壮大,从原来的900多人,到中共五大时,党员人数发展到了5700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石库门上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党员们手中的参观手册上,“四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清晰可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给每位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如磐历久弥坚。四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结束后,部份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很有感触,他们表示:“这次参观活动让大家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党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作为企业的青年党员和骨干,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作出贡献的能力水平,为万有全品牌的传承、开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建筑面积116平方米,李白烈士故居是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由陈云题写“李白烈士故居”几个大字闪闪发光。1987年5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李白烈士故居陈列改版、建筑修绥,完全恢复原貌;2005年再次修缮一新后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李白(1910年5月7日—1949年5月7日),湖南省浏阳市人,中共党员,上海地下党联络员。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1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此后他参加了长征。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李白烈士故居建筑面积116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李白烈士故居一、二层为展厅,序厅通过影视效果集中展示了陈列主题。三楼为场景复原,再现李白烈士生前战斗、生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在青瓦白墙间感受历史的温度,于无声电波中聆听信仰的回响。这座坐落在上海虹口区的老式里弄住宅,曾是隐蔽战线英雄李白坚守革命岗位的“秘密战场”,如今已成为映照初心的精神坐标。</p> <p class="ql-block"> 在“血色电波”展区,一组数据令人动容:李白从1937年潜伏上海开始,十年间换了12个隐蔽地点,发送的情报多次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关键支持。当听到他被捕后遭受30多种酷刑仍坚不吐实,最终在黎明前倒在枪口下时,现场党员内心十分感动:“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用热血熔铸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 推开故居斑驳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复原的“秘密电台”场景:一张简陋的木桌,一台改装的收音机,泛黄的电码本下压着半截铅笔。讲解员讲述着1948年寒冬的故事——李白冒着生命危险发送情报时,国民党特务突然破门而入,他迅速销毁电文、拆解零件,用身体挡住电台的最后一丝余温。</p> <p class="ql-block"> 在建党104周年之际组织参观中共四大纪念馆和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是一次庚续红色薪火,筑牢时代信仰,不忘初心使命,努力奋力前行的党性历史教育与现实意义的党建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深入了解中共四大的重要历史贡献,从于无声处电波中聆听信仰的回响,使我们每位参观者深有感触。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党的奋斗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以红色教育活动凝聚企业合力。立足市场、服务民生、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努力使万有全品牌老字号企业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展现更大的作为。</p> 参观四大纪念馆视频 <p class="ql-block">请转发各单位微信群</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览!</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葛介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