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西南自驾游(3)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Weimq

<p class="ql-block">  今早八点半离开山西省侯马市酒店,驶往河南,经过五个小时320公里的行程,到达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境内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始建于2017年6月11日,建成于2019年10月19日,占地面积24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博物馆内共有馆藏文物2089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馆内共有5个基本展厅,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二里头遗址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搓谷粒的盆</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龙型牙璋出土于二里头遗址VM3区,长48.1厘米,中宽11.4厘米,全器由器身、柄、阑组成,造型精美,器型庞大,气势恢宏。阑部扉牙或表现张嘴的龙头及龙身。牙璋作为二里头文化典型的玉礼器之一,仅为高级贵族专用。牙璋随着二里头文化的扩张,将王权礼制的影响辐射到南中国和更广大的区域。二里头牙璋传播的模式,反映出广域王权制度在东亚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波及,也印证出二里头政权成为此广域政治核心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二里头遗址VM1区,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二里头遗址青铜鼎的出现,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又名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出土于二里头遗址VMI11区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长16.5、宽8-11厘米,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无一松动脱落。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可见,穿缀系于主人胸前,应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国宝</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二里头遗址高等级贵族墓葬。龙长64.5、中部最宽处4厘米。它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绿松石龙形器的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两侧弧切出对称的眼眶轮廓,梭形眼,轮廓线富于动感,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p> <p class="ql-block">洛阳铲</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博物馆,我们驾车来到洛阳市伊川县的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探访青铜器高仿村。</p> <p class="ql-block">青铜小镇</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大阵雨,雨过云开</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驾车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入住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