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逐鹿品酒赏荷两日游之一:湖北监利喝早酒,点点滴滴暧心头!

杨家堤(方寸)

<p class="ql-block">  取自网络视频,助您了解监利(县)市喝早酒习俗。</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日6时许,我与胞兄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慕名从下榻的湖北监利(县)市维也纳宾馆出发,在北斗导航和市民的指引下,步行1.7公里,直奔监利(县)市著名的立伢特色卤鸭(宋家湾89)摊点,一探市民喝早酒究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监利(县)市维也纳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  据传,湖北监利(县)市“喝早酒”的习俗,起源于水陆码头文化和农耕生活对驱寒解乏、补充能量的现实需求。最初以底层体力劳动者为核心群体,如今,已演变成一种参与群体广泛、跨越年龄界限的社会文化活动。其核心意义在于喝早酒是监利(县)市独特地域文化身份的象征,是维系基层社区社交网络的重要纽带,也是市井平民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这种充满烟火气和生命力的习俗,是监利地方文化中独特的风景线。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和健康观念对喝早酒有所影响,但其深厚的市井根基,仍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升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真可谓“湖北监利喝早酒,点点滴滴暖心头”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胞兄与街边喝早酒的市民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早酒第一市——监利(县)市—瞥</p> <p class="ql-block">  湖北监利(县)市喝早酒的习俗是当地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市井文化,尤其在乡(镇)和城区老街最为盛行。其渊源、涉及的社会阶层以及蕴含的意义都非常值得探讨:</p><p class="ql-block"> 监利(县)市形成喝早酒的习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长期积淀、交织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1、码头文化与体力劳动者的需求 。监利(县)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水网密布(长江、洪湖、东荆河等在此交汇),历史上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品集散中心。勤劳的监利(县)市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奠定了喝早酒习俗的地理和社会根基。特别是凌晨作业的劳动者,如搬运工、船工、渔民等,需要在天亮前就开始高强度体力劳作(如装卸货物、渔民早出捕鱼等),一般来说,凌晨气温较低,江边、湖边湿气较重。为了驱寒解乏和补充能量,劳动者们大一多会喝一杯、或几杯高度的散装粮食酒(如“小灶酒”),既能迅速驱散寒意、缓解疲劳、刺激身体发热,又能为即将到来的繁重工作“热身”和“提神”。再搭配早点(如面条、锅块、油条等)提供碳水化合物,共同补充能量。</p><p class="ql-block"> 2、农耕生活习惯的延续。江汉平原是传统的农业区。勤劳的农民习惯早起下地干活,尤其是农忙时节,须在天亮前就荷锄出门,开始一天的劳作。因此,早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一顿扎实、且能提供热量和饱腹感的早餐,对于支撑半天的体力劳动至关重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杯廉价,但能迅速提供热量的自酿高度白酒,就成为既经济实惠的“能量补充剂”、又能“提神”早餐。</p><p class="ql-block"> 3、社交与信息交换的场所。早酒摊很早就开门营业,自然成为早起人群聚集的地方,使之成为人们非正式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交流各种信息、联络感情、洽谈生意、甚至调解纠纷。一杯酒下肚,更容易打开话匣子,气氛也更融洽。久而久之,形成了特定的社交圈子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  我与喝早酒的市民零距离交流时,偶遇武汉来的游客亦加入了喝早酒行列。异见老乡,格外亲切。武汉游客的加入,拓展了喝早酒群体。</p> <p class="ql-block"> 历来喝早酒的核心群体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演进,参与者范围已大大扩展,呈现去阶层化而向多元化渐进的趋势:</p><p class="ql-block"> 一、主流群体。码头工人、搬运工是历史渊源最深的群体;渔民、船工常年在水上作业,湿寒重;菜农、商贩,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进货或赶早市;长途司机,跑夜路或需早发的,以此提神、填饱肚子;部分手工业者、小作坊工人,需要早起的工匠,他们均成为喝早酒的主流群体。</p><p class="ql-block"> 二、扩展的参与者群体。离、退休人员。他们早起遛遛弯,到熟悉的摊点喝点小酒、吃早餐、聊聊天、看看报,是重要的社交和精神寄托,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现在早酒摊的常客和稳定客源。本地中老年居民,形成习惯,将喝早酒作为生活仪式,或朋友小聚的方式。乡(镇)、街坊邻里,把喝早酒作为信息交流驿站,吸引周边居民。好奇的年轻人和外地人,他们把喝早酒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体验去尝试。部分小商小贩的生意人,通过喝早酒,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非正式洽谈。</p><p class="ql-block"> 总之,喝早酒起源于底层体力劳动者,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驱寒、解乏、补充能量)和草根性。如今的参与者已呈高度的多元化趋势,跨越多个年龄层和职业背景。虽然体力劳动者和老年人仍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已不再是唯一群体。社交属性和生活习惯已成为更普遍的驱动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店铺老板正在精心制作食材,供喝早酒的市民选用。</span></p> <p class="ql-block">  喝早酒的市民各取所需,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喝早酒在监利(县)市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p><p class="ql-block"> 1、地域身份认同的象征。这种独特而“生猛”的习俗,已成为监利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鲜明文化标识。本地人对此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监利味道”和“监利性格”(豪爽、实在、能吃苦)的重要体现,塑造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2、草根社交网络的纽带 。早酒摊是社区最重要的非正式社交场所之一。在这里,熟人社会的关系得以维系和强化。信息在这里自由流通,邻里情谊在这里培养,甚至社区事务也在这里萌芽或解决。它构建了一个基于地缘和习惯的“熟人圈”。</p><p class="ql-block"> 3、市井生活与平民精神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监利普通市民(尤其是中老年和体力劳动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勤劳、务实、豁达、乐天知命,体现了顽强的和接地气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4、生活习惯与文化传承 。对于许多监利人来说,喝早酒是几十年甚至一生养成的习惯,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节奏的一部分,且承载着个人的记忆和情感。虽然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年轻人可能不会完全继承这种“豪饮”方式,但其社交形式和早餐文化会以其他方式而延续。</p><p class="ql-block"> 5、地方经济与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围绕喝早酒,监利(县)市已形成特定的产业链:小酒坊、早餐摊点、相关食材供应等。它丰富了监利(县)市的饮食文化,使之更具特色和辨识度。</p>